APP下载

打造集医、教、研、服务为一体的全能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6-05-14王夏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7期
关键词: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王夏玲

广州市海珠区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前身是海珠区第二人民医院,成立于1966年,1995年通过了二级甲等医院验收,同年被评为爱婴医院;2005年根据国家对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医院开始了向社区卫生服务转型,至2012年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实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前,中心不仅是广东省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海珠区社区慢性病防治项目示范中心,还是广东省家庭医生培训基地、广州市“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实习基地、广州医科大学教学基地、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基地、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北京大学医学部、伯明翰大学)。

率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居民健康“守门”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制服务,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工作之一。2013年5月,沙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辖区内的广重社区、光大社区为试点,主动选择一批合作性强、有需求的居民进行签约,以全科医师为团队骨干,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建立健康档案、进行慢性病管理、建立家庭病床、健康体检、预约门诊等服务,逐步形成“服务有团队,管理有专人”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格局,真正成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

据中心主任刘世兴介绍,为使签约居民享受到优质、有序的服务,中心在设置健康小屋的基础上,全市范围内首创,在中心内划分建设了规范独立的签约就诊服务专区,为居民提供优良的就诊体验,引导居民逐步认识到签约与不签约的不同。签约就诊服务专区通过配置家庭医生和签约助理团队、打造人文化、个性化的全科诊室、配置数字化全科诊疗系统等,既实现了医护团队在预约就诊、接诊、分诊、转诊、健康咨询等方面的协助联动,又保证签约居民在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中接受有效的健康管理。而健康小屋服务专区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多的免费体检服务,实现健康的自我参与、自我管理。

“此外,中心还组建了3个由全科医师、护士、公卫医师组成的全科团队,负责辖区6万多名居民的健康管理工作。并实行服务人员姓名公开、电话公开、服务内容公开的三公开模式,切实做到点对点、零距离、全方位的服务。”刘世兴补充说。

重视医、教、研的全面发展

作为广东省家庭医生培训基地,中心现承担了省内近一半的社区全科医生教学任务。作为广州市“5+3”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教学实习基地,中心承担着广州市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学员的社区实习带教工作;作为广州医科大学教学基地及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基地,中心承担了这2所高校相关专业的社区临床实习带教工作;作为刚刚挂牌的中英合作全科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北京大学医学部、伯明翰大学),中心还将承担更多的不同类型的社区全科教学工作。

“为了不断提升社区教学能力,中心成立了家庭医生教学部,由中心管理者及科室主任负责,组成了一支经过专业培训的健康讲师团队,并多次派此团队到外地学习、吸收先进教学基地的长处,而且定期邀请上级医院专家到中心进行授课、教学查房,以提高中心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该团队还会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联合南方医科大学举办‘三师培训班,扩展带教老师的专业外相关知识。”刘世兴说道。

“中心将继续加强全科医生骨干师资培训,定期选派全科医生进修学习,并选送骨干到伯明翰大学学习全科医学,进一步加强全科医生带教、沟通能力,将中心建设成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优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刘世兴进一步介绍说。

谈及机构的未来发展,刘世兴主任表示,下一步将保持原有医疗及科研优势,根据社区卫生发展规划整合优化原有医疗资源,增加对必需的医疗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投入和建设;通过建立同上级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之间的联系,构建互惠双赢的教学科研平台,促进社区医生服务能力的提升。开展各项贴近居民的新项目,满足居民群众对健康服务持续增长的需求,并将进一步完善全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的建设,让更多的居民体验到家庭医生服务实实在在的好处。

猜你喜欢

家庭医生社区卫生全科
家庭医生
“有个头疼脑热先想到家庭医生”带来启示
家庭医生 中国式签约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履职尽责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建设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社区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