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新思考
2016-05-14钟巧玲
摘 要:当前语文综合实践课还很不成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教材上的活动设计又过于笼统,不够清晰具体,需要语文教师探索和创新。以传统节日为载体,做一个专题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着重从吟诵节日诗歌、展演节日礼俗、讲节日故事、传说、写节日对联、感想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设计并阐述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 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一种新形式,它是形成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特别有利于在实践中培养中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当前语文综合实践课还很不成熟,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依,教材上的活动设计又过于笼统,不够清晰具体,需要语文教师探索和创新。为此,笔者立足中职学生的现状和自我的教学体会,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性、活动性等特点,开展以传统节日文化为载体的专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谈谈笔者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一、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一)吟诵节日诗歌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教师经过筛选并印发有关春节(除夕、元宵)、端午等三十首节日古诗分发到课题组班级,实践课时在老师的指导下吟诵。如:王安石《元日》、谭嗣同的《除夕夜》、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梅尧臣的《五月五日》、张耒的《和端午》等三十首。
(二)演或展节日礼俗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演或展春节拜年、吃元宵、端午仪式(吟《橘颂》等、挂艾草、沐兰汤、喝雄黄酒、赛龙舟、抛粽子)等礼俗。展演礼俗前,教师播放节日的起源及礼俗视频。
(三)讲节日故事(传说)或对联故事
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分组上网查找有关除夕、年、拜年、元宵、端午等传说(故事)、对联故事,定期举办讲故事比赛。讲故事比赛前,教师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进行补充收集并播放节日故事、传说视频。
(四)写节日对联、感想
定期举办有关除夕、元宵、端午等节日对联书法比赛,各参赛选手各自收集对联到参赛地点参赛。同时,参加节日活动后定期书写节日感想。
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现实意义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语文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锻炼;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审美能力得到了提升;学习兴趣得到了增强;人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一)增强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上网收集有关节日起源、诗词、故事传说、对联等节日文化,了解春节、端午等节日文化,并在实践中学会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活动中,通过早读或语文综合实践课诵读传统节日诗词三十首,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加知识积累从而促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节日诗词文辞优美,意境深远,诵读古诗词含英咀华,妙趣横生。不管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还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都体现了诵读的重要性。在“节日诗歌朗诵比赛”中,朗诵这些文质俱佳的美文,就会在中职学生心灵深处形成丰富的言语沉淀,最终化为奇妙高超的言语能力,也为日后形成高雅不俗的气质奠定基础。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讲节日故事、传说比赛活动,加强学生口语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口语,是人的内在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叶圣陶先生曾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最为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1]张志公先生主张“应该使学生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朗读得多了,优秀作品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跟自己的口头语言沟通起来,丰富自己的口头语言,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2]朗读是眼、脑、口、耳的综合活动,通过朗读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诸多能力,因此,口语训练从朗读起步是符合中职学生认知和感受的心理学规律的,在训练朗读时要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教师可在早读或语文综合实践课中安排朗读指导,讲授朗读常识,要求学生读得响亮、清楚,努力做到准确、流畅、传情。主要朗读节日故事、节日传说。通过反复朗读,学生把要学习的语言烂熟于心,在表达时才能达到脱口而出、运用自如的地步,还可以丰富自己的表达技巧,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讲节日故事训练或复述节日故事训练,提高中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校定期举办有关除夕、元宵、端午等节日对联书法比赛。同时,参加节日活动后定期书写节日感想。在活动中,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就是生活”。皮亚杰指出,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职语文教材首次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单独的教学内容来安排,体现了让职教的语文课回归生活、回归实践的精神。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让中职学生自主排练节日诗歌朗诵或礼俗展演节目或春节期间写春联、贴春联、卖春联、拍春联照片、拍长辈发(红包)压岁钱的场景照片,等等,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体验收获成功的快乐,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节日文化可作为作文教学中的写作素材。目前,中职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无事可写,无感而发,作文常常出现贫血缺氧的状况,题材如出一辙、语言干瘪乏味、结构技巧呆板,新意乏陈。然而“作文不是要堆砌华丽的辞藻,也不是要搜求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事件,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白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5]节日文化是生活文化,且种类繁多,是人们身边的文化,实际上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文化,把节日文化作为作文素材来源,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和质量的真实、广泛、快速、有效的途径。教师需要有节日文化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养成用文字记录生活片段、心情体会的习惯,为作文教学做“开源”的工作。刘国正对作文教学的“开源工作”说过:“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去寻找写作的原料,从他们自己直接的经验中去寻找写作的原料。”[6]在此,语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传统文化节:如春节、元宵中的各种可观、可感、可记、可写的节日素材,是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民间语言,如对联、故事传说、民歌谚语等,不失为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这些节日文化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和参与的,我们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训练学生积累节日文化素材,通过布置有关节日感想的作文题目,如春节、端午、重阳有感或踏青、赏月、登高有感等,引导学生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通过开展以节日为载体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练习写作,爱上写作。这种把节日文化作为作文素材的教学方法实际是让作文回归到生活的表现,在生活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少的节日传说、节日故事等,它们都蕴含着意味深长的道德观念,如吴刚伐桂等故事传递的是坚韧不拔、持之以恒、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介子推、屈原、伍子胥等故事折射出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怀;曹娥故事宣扬的是孝敬父母的思想。让学生在阅读中触碰节日文化,从中感受道德的力量,提高审美意识,比耳提面命的唠叨和教导来得更有效。
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传说不仅肩负着提高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质的重任,对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健全人格的形成,个性特长的发展,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以及其继续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天这样高度理性化、技术化的时代,文学在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中更是有着其它学科无可替代的作用。笔者认为,中职语文的主要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而且要通过文学的审美接受,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节日诗词、故事、传说这个颇好的教育媒介,以其优美的语言、美好的情感、鲜明的人物形象、独特的艺术风格、高雅的审美趣味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来吸引人、感染人、震撼人,对学生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和人文精神的提升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参与礼俗展演。教育界早就注意到礼仪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施教的时候,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与参与。在理论论证中,从学理上对具体的礼俗仪式,如成年礼在青年礼仪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3]。在教学法中已经提出实施模拟演示,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的教学法[4]。为此,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展演春节拜年的作揖礼、吃元宵、端午仪式(吟《橘颂》等、挂艾草、沐兰汤、喝雄黄酒、赛龙舟、抛粽子)、中秋祭月等礼俗,并组织学生开展踏青、放风筝、登高等活动,让中职学生充分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锻炼他们参与社交活动的礼仪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比如,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演示——讲述相关的节日传说、节日祭祀等活动,介绍作揖礼、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习俗,并让学生写下对长辈的节日祝福,让学生感受民族文化的同时,培养他们从小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这一活动的开展,不仅弥补了青少年对于本国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现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传统节日文化的大进补,还对学生进行了传统美德教育。此外,现代教育学十分强调“情知教育”“愉快教育”,要求寓教于乐,以便切实提高教育质量和功效。而节日礼俗等仪式,多数恰恰是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得以实现的,易于为民族情感所接受;从生活入手,易于养成,易于操作运用。寓传统礼俗仪式于语文教学中,既能深入人心,又能流传千古,有助于历史的延续;有助于中职学生礼仪素质的提高,有助于整个社会风尚的改进;有助于提升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正确认识礼仪教育不等于西方礼仪教育;还有助于科学地弘扬地方礼俗,规范社会秩序,增强民族认同和民族凝聚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升中职学生人文素养。
总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和提高了中职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中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中职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释:
[1]工尚文:《谈“话”说“文”论“语文”》,语文学习,2005年,第3期,第2-4页。
[2]罗飞凤:《语文听说教学与思维训练研究》,南宁: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平章起:《成人仪式·伦理·青年教育》,道德与文明,2001年,第2期。
[4]许海丽:《高校<社交礼仪>课程教法初探》,辽宁师专学报,2004年,第3期。
[5][6]刘国正:《实和活 刘国正语文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钟巧玲 广西南宁 广西交通运输学校 53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