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欢树》教学设计新思路
2016-05-14刘晓丹
作家史铁生的散文《合欢树》是高中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里的一篇课文,是以“母爱”为主题,以作者对母亲的回忆为主要内容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表面看来似乎很简单,但实际上深入挖掘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而且因为它内容的特殊性,也就决定了在教学设计上的特殊性。
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可以分成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通过回忆几个片段来体现母亲对自己的爱,这部分内容简单易懂;后半部分内容着重围绕“合欢树”来写,主要是表达作者对当年不理解母亲、不珍惜母爱的懊悔等复杂情感,写得很隐晦,是最难理解的部分。而前面的几个生活片段组合是为后面作者抒发情感做铺垫,从而突出母爱这一主题。如果按照一般课文来设计讲解的话,在分析前面的内容之后,再分析后面的内容,而在分析后面内容时又必定再提及前面的内容,这样就显得有些重复、混乱。
既然题目是“合欢树”,而文章最难理解的部分是后半部分,笔者想不妨直接带着学生重点分析后面的内容,围绕合欢树去分析理解,必然会涉及到前面内容,这样,就带动理解整篇课文,而文章的重点也就能够抓住,思路也清晰明了。此外,这篇课文学习目标的定位,不少教案设计是突出了课文写作手法、特点的把握,即以小见大、借物写人抒情的特点,可是笔者认为这篇文章更大的价值在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因为这篇课文的主题是体现母爱,也是作者对母亲愧疚、遗憾、悔恨、痛苦等复杂情感的表达,是作者当年对母亲不理解的悔恨,也是在告诉我们要珍惜现在拥有的母爱,而这正是我们现在很多学生体会不到的,因此,这篇文章的教育价值很突出。基于以上的考虑,笔者把这篇课文教学设计如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背景;
2.学会通过抓住文章中的重要事物并分析围绕这一事物所写内容来把握散文中的主题、情感等方法,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3.理解“合欢树”的作用、意义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预习,疏理字词,整体感知内容,为课上进一步理解分析奠定基础;
2.通过师生互动、讨论研究、教师整合,理解探究文章中“合欢树”的作用、意义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
3.通过情景设置、教师点拨,结合相关材料,理解、升华文章主题、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刻体会文章中体现的母爱;
2.理解作者对母亲复杂的情感;
3.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母爱。
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抓住文章中的重要事物并分析围绕这一事物所写内容来把握散文中的主题、情感的方法,提高散文鉴赏能力;
2.理解“合欢树”的作用、意义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合欢树”的作用、意义以及作者复杂的情感
一、导入与整体感知
预习课文时,感知本文体现的是“母爱”主题。
但本文却以“合欢树”为题,那么“合欢树”与这一主题会有怎样的联系?
这样导入有三个目的:
1.检查预习情况,直接将学生带入新课;
2.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明确本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自然引出新课和下一个环节。
二、理解探究
快速阅读课文围绕“合欢树”所写的后半部分,完成:
1.后半部分围绕“合欢树”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快速阅读,找出相关的语句。
学生发言,回答问题。
老师汇总,多媒体展示这些相关语句。
2.这些内容是怎样体现主题的?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每一组可以选择其中某个语句来分析。
学生发言,教师引导,深入挖掘。
3.高考链接
2005年北京高考语文卷中现代文阅读《合欢树》第21题
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作者这样写想要表现什么?这种写法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案:这篇文章的主旨是写史铁生对母爱的独特理解,顺着这个思路解读关键语句——最后一段第一、二句写的是孩子长大会想起他的母亲(这就是答案给的“母爱的普遍性”),最后一句写的是那个孩子不会了解我对母爱的独特感受(这就是我对母爱的独特体验。)
4.作者相关资料介绍
通过相关资料介绍,使学生更加了解作者,更加理解文章内容,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小结
小结本文的情感;
主要手法:借物写人抒情。
四、拓展延伸
1.你还会想到哪些让你感动的体现母爱的例子?
学生发言。
展示图片,情感升华。
2.教师结语,提示关注自己的母亲;
3.播放歌曲《妈妈我想你》。
五、反馈练习(作业)
1.通过实践练习,检查学生本次课的学习效果;
2.将文本与实际生活、课内与课外一体化,提高学生能力。
随笔练习:
在平日里,你或许和妈妈发生过矛盾,或许感受不到妈妈无微不至的爱,而此时此刻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妈妈说;或者想体现自己对妈妈的爱,那么就写下来吧。
板书:
合欢树 希望 象征 生前见证物
片段 合欢树 母爱 化身
升华 作者复杂情感 借物写人抒情
教学反思:
本课在学校的公开课上受到各位领导老师的好评,而本人也收获很多。
要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吃透课文,查找相关的资料,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怎么理解的,但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理解和判断,结合学情,明确这一堂课解决什么问题,使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然后才可以去想如何设计,使目标很好地实现。教学设计思路很重要,否则教学就很不顺畅。教师可用几个问题统摄全篇,减少细化的问题或者无用的问题,通过追问,自然生成课程,使整节课既思路清晰,又便于学生发挥。一节课不要贪大贪多,深入些,也是很好的。本课虽然比较顺利地完成,但依然存有缺憾:
1.导语设计不太理想。
2.课上,笔者表现的有些着急,有个问题“为什么作者的情感也是表达母爱主题的”如果让学生充分发言,效果会更好。
在此写出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希望给大家提供一种教学思路或启发,也希望更多的有志者批评指正,给笔者提出宝贵的意见。
(刘晓丹 辽宁省大连市经贸高中 116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