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作文始于模仿

2016-05-14周颖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6年7期
关键词:范文习作文章

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处境尴尬,但其与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创新并不对立。为解决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可以模仿语文教材、时文、同学习作或同龄人习作、教师下水作文等,在模仿中领悟作文技巧,进而迁移到创新作文中,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作文教学中“模仿”的现状

众所周知,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篇文章定乾坤”,现如今的中高考则是作文分数将近占了语文总成绩的一半,由此可见作文的重要性。而实际上,虽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作文教学效率低下依旧是语文界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假大空”,甚至是抄袭、照搬他人文章的可怕现象,再一次引起全社会对作文教学的极大关注和深切忧虑。很多学生一味地借用“范文”,搬迁抄录自己认为好的语言和内容,将情感视为工具并有目的地加以利用,以致作文中失去了个性与灵魂,失去了少年特有的眼光与想象力,失去了真情实感。在某地的一次考试中要求写一篇有关“战胜脆弱”的作文,调查统计后竟有40%的作文背景是“父母双亡”,这种千人一面的案例比比皆是。许多语文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够取得令人满意的作文成绩,也为了证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更是苦口婆心地让学生们背诵各类优秀作文,总结各种写作规律,过分强调写作的技法技巧而由此导致作文模式化倾向。比如在结构上,开头总是一段看似精彩的排比句,结尾是一段振聋发聩的感叹句,为增加亮点,前有“题记”,后有“尾声”,还有近来颇受青睐的“一、二、三、四”的分段形式。在内容上,说到自强不息就是司马迁,说到奉献就是教师,还有的偏爱古人,无论什么样的作文题目,什么样的立意要求,笔下总是不离“李杜”,大量引用经典诗词,给人堆砌感。这些急功近利和近乎轻浮的文字游戏使得作文改革进程困难重重,于是很多人都把上述问题归罪于作文教学中的模仿,导致模仿也因此陷入了极其窘迫的尴尬境地。

二、正确认识作文教学改革中的模仿

事实上,早在春秋时期,圣贤孔子就为我们诠释了“模仿”的深刻内涵。他提出为学要“述而不作”,也就是只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自己不随意创作,孔子在这个“述”的过程中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著成了编年体史书《春秋》。南宋教育家朱熹曾简明扼要地总结前人的写作经验,说:“模拟者,古人用功之法。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的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的文法”。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论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这应该怎样写”。从前人的精辟论述中不难看出,模仿其实是初学写作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同时,作文模仿也符合青少年学生心智成长的特点。每个人的学习过程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例如学书法从临帖开始,学唱歌从模仿歌曲的音调开始。社会学习理论家班杜拉指出,儿童学习语言,获得言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和模仿。可以说,模仿是人的天性和本能,那么中小学生在作文中出现有意或无意的模仿也是非常正常的。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全盘否定模仿,而应该认识到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假话、套话甚至是千人一声、千篇一律的现象更多是缘于错误模仿。作文教学中的模仿,不是单纯地“临摹”或者“依葫芦画瓢”,更不是抄袭和简单的复制,而是在揣摩推敲典型范文的基础上,体悟概括作文方法,并通过多次的仿写训练,将其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模仿的真正目的是通过模仿使学生达到自己写作作文直至创新性写作。模仿与创新之间并不矛盾,可以说二者相辅相成。模仿奠定了创新的基底,创新使模仿有了新的意义。也就是说不是为了模仿而模仿,而是为了创新而模仿,我们说模仿文章,并非要求学生做到丝毫不差,而在于通过模仿能够取其精要,获得创新意识,进而写出与示范文章相近但不相同的具有新意的文章。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对各种类型示范文章进行模仿,综合不同类型文章的特点和可取之处,从而为新思想的产生提供信息上的准备。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基于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审美情趣等来学习文本范例的,也就是说他们获得的阅读体验带有个性色彩。那么当他们将此独特的阅读体验自觉或不自觉地迁移至写作时,同样也极具个性化,这种个性化的模仿迁移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日之功,而要经过长期地不断地写作训练。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如果直接要求他们创新乃至创造,会使他们对写作望而却步。只有让学生先通过模仿掌握必要的写作方法,做到心中有底,才能逐渐喜欢写作,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或体验写出真情实感,做到仿中有变,仿中有新,在模仿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当然,我们也绝不能单纯地进行模仿训练,而应该把作文技能模仿与知识积累、思想教育、情感熏陶及思维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这样才可能使模仿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三、模仿的素材

作文教学“始于模仿”,但究竟模仿什么呢?究竟学生从何获得作文技巧进而写出一篇言之有文,行之也远的作文来呢?凭语文课本后单元作文训练中的几点,还是凭教师的“技巧例谈”?这些都还不够,作文教学中比较好的模仿素材有语文教材、时文、同学习作或同龄人的习作、教师下水作文。

(一)语文教材

叶圣陶先生曾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事不能凭空着手,都得有所凭借。凭借什么?就是课本或选文,然后养成、培植、训练的工作得以着手。”可以得知,语文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本”,还是学生学习的“学本”。语文教材的选文文质兼美,语言生动准确,兼具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在模仿时,我们要立足课本,着重模仿和借鉴教材中的代表性文章。教师可以先讲解文章的精妙之处,再带领学生或模仿文章结构形式,或模仿独特的写作手法,或模仿极具表现力的语言,要取之于范文,而又不为范文所困,从范文中汲取营养,进而丰富和完善自己。例如,老舍的《想北平》,通过对故乡一些物产的描写寄托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以“故乡的——”为题写一篇文章。再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通过对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表达自己面对困难的无畏精神,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或者是联系自己生活实际,仿照文中的心理描写和记事加感悟的架构模式,这样学生作文时便不必苦苦思索题材了。

(二)时文

所谓时文,是指时效性较强的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语文教师要抓住教材训练学生的精读能力,也要重视课外阅读培养泛读能力。因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又一重要手段就是挖掘课程资源,让学生广泛接触有新意的时文进行课外阅读。通过这样的阅读,学生可以体会人间真情,探索自然奥秘,思考社会人生,而且这些文章在行文技巧上也是各具特色。另外这些作品也反映了文坛最前沿的动态和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学生对各类文体的写作认识和反思。例如课外读本《中华活页文选》,编者在“精品自由读”栏目中精选了古今中外风格迥异的各类优秀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其中的一些时文进行写作训练。其中如叶静在《满园春荠又堪烹》中通过描写极其普通甚至可以说是毫不起眼的荠菜,赞扬其顽强的生命力,给处在人生低谷的人们以莫大的鼓励,而不是套用人们惯写的“岁寒三友”。因此,要引导学生带着一双“鹰眼”观察生活,留心身边事物,这样选材时便可以透过平凡挖掘伟大,使人耳目一新。

(三)同学习作或同龄人的习作

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对于自己作文中的闪光之处都渴望能够获得赞赏,也更容易接受和学习同学的作文中的独到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说,同学的习作更容易给学生信心和动力。因此,首先教师在批阅学生习作时要适时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如“这篇作文的开头很有创意,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个词用的好,特别传神”、“今天你的思维格外活跃,这个想法真是与众不同”。诸如此类的话语反馈给学生,既能鼓励学困生打开思路,激发他们写的更好的愿望,更为优等生营造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促使他们不断超越自己和他人。其次教师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和自己过去的习作比较,看到自己的进步与努力的方向,树立其写好作文的信心。选取优秀的学生习作当范文,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同一题材或同一文体在立意、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差异,在相互比较中寻求与同学习作的距离,促使其努力提高写作水平,在不断超越创新中期待下一次习作的更大进步。最后,在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不妨“偷偷懒”,鼓励学生主动与其他同学交换评改作文,通过自己做“小老师”给同学的作文点评,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既可以模仿他人习作的闪光点,也能够相互指出不足之处,警示自己要引以为鉴,实现共同进步。

(四)教师下水作文

新形势下的语文教育,要求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应该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去。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就是他们身边的偶像和榜样,若教师能够“下水”与学生一起作文,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和热情,甚至会让他们有与老师一比高低的写作激情和勇气。教师的同题作文会让学生们读起来倍感亲切,他们会主动积极地模仿文中的闪光点,如观察问题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角度,运用语言的技巧等,这样,他们才会体会到与教师交流的乐趣,真正“亲其师,信其道”。对于教师来说,“凡是有关作文的事,老师的实践越多,经验越丰富,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可见只有“下水”作文,体会作文的甘苦,通过亲身的写作体验给予学生以写作指导,才能让学生得到最有益、最切用的经验。否则,教师若是只教不作,一味地给学生灌输写作理论知识或是自己学生时代的写作经验,无疑于隔靴搔痒。由于缺乏切身体验,在批改学生作文时也多是苛责、挑剔,流于表面,且对学生的模仿和创新多持否定态度,很难将心比心,使学生遭受更多挫败,更加难以下笔作文。因此,语文教师要积极“下水”作文,通过这样的带头示范来提高作文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顾黄初.一部别开生面的作文教科书.语文教育论稿[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禹旭红.关于作文教学改革中模仿问题的思考[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5).

[3]禹旭红.试论模仿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合理性[J].现代语文,2007,(2).

[4]刘云兰.作文模仿教学中的“源头活水”[J].中学语文,2011,(30).

[5]刘容春.从模仿到创新:作文教学的必由之径[J].语文学刊,2009,(1).

[6]韦志成.作文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1998.

[7]叶圣陶.教师下水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下册)[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周颖 江苏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110)

猜你喜欢

范文习作文章
范文引路 习得方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春色几许(简谱)
范文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