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太平洋的海表风场气候特征分析

2016-05-14芮震峰宫鹏涛徐轩彬陈璇吴小平

科技资讯 2016年7期
关键词:南太平洋

芮震峰 宫鹏涛 徐轩彬 陈璇 吴小平

摘 要:该文利用CCMP风场分析了南太平洋海表风场特征,结果表明:南太平洋的风向常年相对稳定,风速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6~8月的风速为全年最大,12月~次年2月为全年最低。年平均风速存在两个风速大值中心,一个维持在赤道东南太平洋,一个维持在绕极西风带。绕极西风带北沿基本维持在35°S,在西风带内分布有三个风速大值中心:120°E、新西兰以南以及120°W。

关键词:南太平洋 海表风场 季节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P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3(a)-0153-04

研究风场特征可以为航海、海洋开发、防灾减灾提供依据[1-5]。2015年,郑崇伟科研团队[6-8]在我国首次论证了南海岛礁的海上风电、海浪发电可行性,可为打破岛礁电力困境提供决策依据。风同样是“海上丝路”的关注点,目前为止,关于“海上丝路”的自然科学研究凤毛麟角。2015年,郑崇伟团队推出了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系列研究[9-19],11篇科研论文连载于《海洋开发与管理》《厦门大学学报》,展现了团队对习近平主席海洋方略的积极响应。该系列在我国首次系统性、精细化地分析了海上丝路的海洋环境、重要航线和港口、地理气候、海洋资源、法律护航等,为迈向深蓝奠定科技支撑。目前关于南太平洋的研究稀少,该文利用CCMP风场,分析了该区域的风场特征。

1 资料简介

常用风场有ERA-40、NCEP、QN、CCMP,对比情况见表1。QN和CCMP优于其余风场,CCMP风场相对最优。

2 海表风场特征

分别以9~11月、12月~次年2月、3~5月、6~8月作为春夏秋冬,分析南太平洋海表风场的特征。

2.1 春季

大堡礁及新几内亚附近维持的东南风逐渐减小,至11月,风向转至西北向。赤道东南太平洋的相对大风区持续减弱,至11月降至8 m/s以下。在低纬南太平洋中部偏西海区,风向在11月由东南转为东北。25°~30°S偏南风的覆盖区域逐渐西移,在澳大利亚东部形成反气旋;该纬度东部的反气旋风场继续维持,但风速减弱。9月,绕极西风带较8月南撤,但大风区基本维持,>12 m/s的区域消失;至11月,绕极西风带基本回落至40°S以南。(如图1)

2.2 夏季

南太平洋风速较弱,赤道东南太平洋维持的大风区进一步减弱,2月基本在7 m/s以下。12月,赤道南太平洋海区风向基本维持东北向,随后东北风向的风场基本维持在东部区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区风向转为偏北和西北风向。澳大利亚至巴布亚新几内亚海区维持的东南风场也逐渐被西北风场所代替,大堡礁附近海区风向呈现较强的辐合趋势。在30°~35°S东部维持的反气旋风场风速进一步减小,至12月风速开始显现回升的趋势;该纬度带东部在11月份形成的反气旋风场基本维持在原来的位置,风速有所增大。该季节的绕极西风带为全年最弱,且覆盖范围最小。至2月,绕极西风带开始显现增强的趋势,大风速区域也从2月起开始逐渐显现。(如图2)

2.3 秋季

赤道东南太平洋存在一个大值风速区,3~5月,该区域位置基本恒定,风速维持在7~8 m/s,其南侧大风速区域逐渐向北移动。在新爱尔兰岛至霍尼亚拉一线及附近海区存在一风向辐合区域,该区域逐渐向西北收缩,至5月份,该海区均呈现东南风向。3月,在澳大利亚西部海区—大堡礁及附近海区—风速逐渐加大,新几内亚海域的风向也由3月份的偏西向转换成东南向。40°S以南区域为绕极西风带区域,春季,西风带内风速逐渐加大,且风速大值区域逐渐向东移动,4~5月出现并维持在新西兰以南区域,至5月,其最大风速可达12 m/s以上,南极洲北部沿岸海区存在明显的低风速区域,140 °W以东区域风向变化较大。(如图3)

2.4 冬季

大堡礁及新几内亚附近海区维持较大的东南风,至8月,该区域风速呈现向东南方回落的趋势。在赤道东南太平洋维持的大风速区域继续增大,且与南部的大风区域区域合并,但在8月,该区域风速又呈现减小趋势。绕极西风带区域大风中心在6~7月基本维持在新几内亚,至8月,跳转至120°W附近。此时,西风带已呈现南落趋势,>9 m/s的风速区域在收缩,但绕极西风带的大风区有所扩大。原先维持在30°S的偏南风向的风场进一步北上,6月,该区域东部的反气旋风场有一次短暂的西伸。之后,该风场东退并维持在110°W以东区域。(如图4)

2.5 年平均

南太平洋大部区域风速维持在6 m/s以上,从图5可以看出,南太平洋有两个风速大值中心,一个维持在赤道东南太平洋,一个维持在绕极西风带;其中,绕极西风带北沿基本维持在35°S,在西风带内分布有三个风速大值中心:120°E、新西兰以南以及120°W。

3 结语

该文利用CCMP风场分析了南太平洋风速风向的季节特征,结果表明:整体来看,南太平洋的风向常年相对稳定,风速存在较大的季节性差异。6~8月的风速为全年最大,12月~次年2月为全年最低。年平均风速存在两个风速大值中心,一个维持在赤道东南太平洋,一个维持在绕极西风带;其中,绕极西风带北沿基本维持在35°S,在西风带内分布有三个风速大值中心:120°E、新西兰以南以及120°W。

参考文献

[1] 郑崇伟,潘静,黄刚.利用WW3模式实现中国海击水概率数值预报[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14,40(3):314-320.

[2] 郑崇伟,邵龙潭,林刚,等.台风浪对中国海击水概率的影响[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4,35(3):301-306.

[3] 郑崇伟,林刚,邵龙潭.1988—2010年中国海大浪频率及其长期变化趋势[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52(3):395-399.

[4] 郑崇伟,周林,宋帅,等.1307号台风“苏力”台风浪数值预报[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3(2):257-262.

[5] 郑崇伟,苏勤,刘铁军.1988—2010年中国海波浪能资源模拟及优势区域划分[J].海洋学报,2013,35(3):104-111.

[6] 郑崇伟,李崇银.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重点岛礁的风候、波候特征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9):1-6.

[7] 郑崇伟,李崇银.中国南海岛礁建设:风力发电、海浪发电[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9):7-14.

[8] 郑崇伟,陈璇,李崇银.朝鲜半岛周边海域波候观测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5(9):21-27.

[9] 郑崇伟,潘静,孙威,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系列研究[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7):4-9.

[10] 郑崇伟,李训强,高占胜,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风候统计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8):4-11.

[11] 郑崇伟,李崇银.经略海疆,迈向深蓝:海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9):4-12.

[12] 郑崇伟,付敏,芮震峰,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波候统计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10):1-7.

[13] 郑崇伟,高占胜,张雨,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极值风速、极值波高[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11):4-8.

[14] 万娟娟,郑崇伟,程秀建,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之法律护航:国际法视野下的“海上丝路”[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5,32(12):4-9.

[15] 郑崇伟,孙威,黎鑫,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重要航线、节点及港口特征[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1):4-13.

[16] 郑崇伟,黎鑫,陈璇,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地理概况、气候特征[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2):3-10.

[17] 郑崇伟,黎鑫,陈璇,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海洋资源、相关国家的海洋开发状况[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3):3-8.

[18] 陈璇,郑崇伟,李训强,等.经略21世纪海上丝路之海洋环境特征:海流特征[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6,33(4):3-7.

[19] 郑崇伟,李崇银,杨艳,等.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风能资源评估[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5(2):210-215.

猜你喜欢

南太平洋
“印太”战略下的美国南太平洋政策探析
万鸟之中你把我认出
Easter Island Statues南太平洋复活节岛石像
南太平洋
在南太平洋上,肆意放逐
南太平洋能源战略通道的价值、面临的风险及中国的对策
陆地弹跳
智慧往前冲 位置、方向真奇妙(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