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来了
2016-05-14达达
达达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在这一时期,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女孩以第一次月经出现为标志,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青春期为1~20岁。因个体差异,一般青春期的开始和结束年龄会相差2~4岁。
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会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长如临大敌。家长的这些反应很正常,因为青春期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荒唐和无聊,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有的家长因为不了解孩子,对孩子横加约束,这使得家长与孩子矛盾重重,冲突不断升级。如果能在这一时期了解孩子的特点,那么,家长和孩子便可以轻松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是一个过渡时期 青春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通常人们把青春期与儿童期加以明显区分,区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对于男性来说,性成熟的标志是遗精,而女性是月经。
青春期是一个发展和变化时期 青春期是人的身体发育完成的时期。青春期的快速生长发育,促使性机能和第二性征也发育成熟,身体产生了变化。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需求
青春期孩子有三大心理需求。
合理的物质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开始从众,别人有的自己也希望能拥有,认为这样可以融入同学的圈子里。随着年龄的增长,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他们又要彰显个性,暗暗地在群体里比高低。这种比较有积极的意义,孩子获得了经验,给自己在群体中定了位。
朋友的交往需求 青春期前后又是初中生活的开始,孩子们像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接触新的面孔、新的习惯、新的学习方式,他们的思想和情感也随之转移,转移到朋友身上。
对异性关注的需求 孩子进入青春期,与异性接触时有了微妙的变化。他们开始悄悄地关注异性,这种关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这只是孩子们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会认识异性的最初的学习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越来越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异性,并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
青春期孩子需要情感支持
青春期是少年身心变化最为迅速而明显的时期,孩子们从儿童的身体、外貌、行为模式、自我意识、交往与情绪特点、人生观等,一方面受其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影响,他们会逐渐远离父母,关闭心门,希望自己有更多的隐私空间,另一方面他们对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需要更多的关爱。
所以,他们更多时候需要获得诉求,而父母此时便需要关注到孩子们的这些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亲情和关爱,这是保护孩子的基础,也是避免孩子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的屏障。这就需要父母对于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更为智慧和理性,用更加平等和尊重的教育方式,既要宽容接纳积极关注,又要让孩子拥有行为的底线和做事的原则,最终陪伴孩子顺利度过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不能缺性教育
青春期性教育,不仅仅限于青春期的性生理知识,也包括性态度教育、性价值观教育和爱情观教育。
如果说,性教育只是讲讲人的性器官与生殖系统、人的性发育、性取向与性别、艾滋病预防等,可能并不需要父母出面,这些在教科书上都有。向孩子提供性价值观与性态度的教育,是生理知识的有效延伸,父母需要不含糊地向孩子传播符合自己文化的、社会倡导与支持的主流价值观,阐明这种价值观的由来及意义,帮助他们科学地认识什么是两性之间健康而文明的关系,培养自尊感和自信心,学会两性之间的尊重、平等,获得两性交往的技能,学习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负责任,以便日后正确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使命。
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爱情在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中的位置,择偶标准,如何对待失恋,等等,这些都是青春期孩子需要知道的。爱情观是人生观的反映,不同时期的人,人生观也是不一样的,但是家长们有必要告诉孩子,在任何时候,要懂得爱情是一种责任和奉献,恋爱要严肃认真、感情专一。在恋爱过程中,应多一些理解、信任和宽容,互相尊重。而学生时代的恋爱,更要处理好爱情与学业之间的关系。
陪孩子走好青春期
应该说,青少年出现的各种变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如果孩子有某些“问题”,作为家长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用积极的态度、科学的知识、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理解、接纳孩子 孩子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变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难以控制的,此时特别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纳。千万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变化,或者发现孩子的反常行为就大呼小叫、惊慌失措,更不要打骂训斥,横加指责。否则,只会加剧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与父母的隔阂。
做孩子的朋友 青春期孩子的最大愿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独立,希望别人把他们当成大人,平等相待。这就要求家长转变角色和教育观念,用平等、探讨式的双向教育。从单纯关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转变到指导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努力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