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名苏武山方高

2016-05-14孙晓玉

环境 2016年7期
关键词:苏武匈奴

孙晓玉

苏武山是一座山,因为一个人,而名传千古,独冠华夏。

出民勤县城向南,再折而向东,路面平平整整,旁有树木遮蔽。谈笑间,便到了山脚。

这山,山石黛青,微微突起,和巍巍昆仑、高高珠峰、煌煌五岳相比,草非奇草,树非名种,石不俊秀,势非奇绝,初次见面,几乎都不好意思说这是一座山,还是名山!

一次热汗淋漓的攀登,拖曳着在山外羁绊终日渐疲倦的肉体,逶迤着大千世界的一切向往,拾级而上,终于站在了它的头顶。

敞开衣襟,山顶吹送一阵阵凉风。这个时候,面对高远的天空和遥远的地平线,你突然觉得眼里的山其实并不大。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随园老人袁枚的这几句诗,似乎足以说明其中的一些道理,有了一个流传千古的名字和传说,这山看在眼里便有了高度。

名山名水和名人的关系,一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过,嘉山胜水世间多有,但如果还要找一个可史册留名,又为民间津津乐道的名人,实在难为。那得需要多大的机缘呢,尤其还是土里土气如农家后生,眉不惹眼、目不点漆的这样一座山。

民勤古为匈奴休屠王领地。在清清荡荡的石羊河中游,休屠王拥有大片青青的牧场,如云的羊群。

汉武帝天汉元年,中郎将苏武持节护送匈奴使者归胡。不料,刚刚即位的匈奴单于无理将其扣留,并派李陵前来劝降。苏武凛然不屈。于是,苏武被置于大窑,绝饮食、断烟火,苏武啮雪咽毡,数日而不死,匈奴无奈之下将苏武放逐北海,令其牧羝。

春去秋来,汉昭帝即位,他向匈奴提出释放苏武的要求。经无数周折之后,苏武终于回归。

持节十九年,留胡节不辱。“一代忠良”自此扬名天下。这样的一个人,足以让一座山增辉,一条河添彩,老百姓钦慕之至,盛赞他“英爽疑随川岳在,传闻尽与史书同”,于是以最朴素的那种情感,追念苏武。就像农民热爱自己的土地,把这个名字,与这片大地紧紧想连。

山名苏武,还修了苏武庙,苏武书院。连旁边静静流淌的一条河,山下蜿蜒的一条小径,也沾了光,水名石羊,道名羊路。

山是活生生的,生气勃勃。厚重朴实,恰似其人。

过去山上有一长方形巨石,耸立如天幛,上书《苏武山铭》,因恰一百字,故称“百字铭”。有“老骨浸胡月,孤忠吊南天”之句,面对苏武手持旌节,眺望故国家园的塑像,嚼其滋味,千载之下依然让人情怀激荡。

山头有一野鸽子墩,亦称望乡台,苏子岩。

人走到近处,一群憩息的鸟雀倏忽飞起,冲向蓝天。传苏武登山眺望故国,恨山头太低。上天乃用一夜功夫,筑一高墩,供苏武登临其上,遥望故国。山下有若许羊肠小道,两旁草木非名花,非异草,枝灰叶土,幸有萋萋之资。这样的风沙雨雪里,苏武赶着自己的羊群,走出了一条路。这路,折来折去,没折了方向,路的终点,是归汉,回家,祖国。十九年往返来去,白了胡须,老了容颜,对国家忠诚的情怀却不曾老了半分。

水是清亮亮的,有情有义。明澈坦荡,亦如其心。

苏武在山上牧羊,鞋衣破烂,苦无针线,这山便有了无节芨芨草。苏武焦渴欲饮,山上就有了蒙泉,其水冬温夏冽,色碧味甘,在叮咚作响里,沿溪东流,染绿长堤。这水又叫鬼井子,水鸟啁啾,牧歌远传里倏现倏隐,非忠义之士不可见。后世名闻天下的镇番骆驼客,出门远行时,往往就驱驼于泉上取水,以伏旱魔。

宣德九年秋,百户傅成募资于苏武山东麓筑苏泉亭(蒙泉亭)。

亭外入口处悬一巨匾,书“龙潭瑞图”四字。亭内迎面一匾,书“边塞龙堆”。亭壁间多诗联,有联曰:塞北箕星,何如蒙泉多云气;河西井宿,恰似乾郊课苍溟。

这山也知理明义,这水也敬忠敬贤。这山等到了人,这人来到了山;山没错过人的机缘,人没辜负山的厚望,人为山增添了最后一个高度。

一座山,因此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境界。它的厚重,它的灵魂,它的语言,如我们的父辈,把我们渺小的躯体,举过高高的头顶,举给广阔的田野,举向高远的天空。

每个人都在不断攀登心里的一座高峰,即便超越一小步,也有新的高度。苏武做到了。他挥一挥衣袖,把锦衣玉食、富贵荣华,扔进了白云深处。寒沙衰草,他擎一支旌节,吞毡饮雪,怀着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赶着羊群,成为茫茫群峰中的一座丰碑。

山是一个地方的标杆,承载着一个地方的气魄;山是一个地方的依赖,涌动着一个地方的欢乐。

春光融融里,乡民士绅,相携到苏武山踏青登高。谒苏武,饮蒙泉,徜徉羊路,遥吊前贤。时至重阳 ,橐羊会上,红男绿女,比肩接踵,驱驼赶羊,其势浩荡,连绵数十里。山上戏楼常有脍炙人口的地方小戏——民勤小曲上演,台上锣鼓一响,台下往往一呼百应。

一座山,成为斯地斯民思想的绿洲、情感的高地。

山,有时会是偏远的标记、封闭的屏障。然而,山,就是山。更多的时候,它以自己的博大和风骨,支撑着一个民族的脊梁。

山,就在这儿;路,痕迹深深。关于苏武牧羊所在的考证,不绝于耳里,可不正体现了苏武人格的魅力。

西汉东汉成灰烬,苏武名山永不灭。

一个人,成就了一座山。

在我的心中,这已不是一座普通的山。空山风来,会是语言对语言的撞击;枝上鸟鸣,会是生命对生命的拷问。山上山下,是两个不同的世界。这是一道迎接精神洗礼的分水岭。

苏武,让一座山有了高度,让一方土有了气色。他的魂魄,已经和这样一片土地融为一体,成为民勤地域文化记忆里最鲜活最厚重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儿的每一个人,从爷爷的爷爷嘴里,听着他的每一个传说,津津有味、绵延千年,你能说他不曾在这儿存在吗?

猜你喜欢

苏武匈奴
苏武牧羊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西游新记7
苏武牧羊
飞将军抗匈奴
来鸿
韦孝宽守玉壁
苏武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