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晋察冀画报》工作事略

2016-05-14顾棣王笑利

中国摄影 2016年7期
关键词:画报社冀中军区

顾棣 王笑利

1937年10月至1938年

1937年10月,太原告急,沙飞再返五台。聂荣臻安排仍是全民通讯社记者的沙飞随骑兵营前往杨成武独立团采访。沙飞拍摄了《八路军骑兵挺进敌后》、《沙原铁骑》、《战斗在古长城》系列等传世之作。

1937年12月,聂荣臻电召沙飞速返阜平,批准其参加八路军,任命为军区政治部宣传部第一任编辑科长兼“抗敌报”副主任。

1938年4月,抗敌报从军区政治部划出,成为中共晋察冀省委机关报,邓拓任主任。沙飞辞去副主任及编辑科长职务,专职搞摄影。

1938年6月,白求恩从延安抵达晋察冀。沙飞拍摄聂荣臻会见他的消息,并结下深厚友谊。

1938年12月,彭真带几十名干部从延安来晋察冀,沙飞提出增加摄影干部的要求,聂、彭把懂摄影的罗光达留给沙飞当助手。

1939年

1939年元旦,沙飞在司令部所在地蛟潭庄大庙举办大型展览,取得良好效果。

1939年1月,吴印咸随电影团到晋察冀,沙飞请他写了一本培养摄影干部用的教材“摄影常识”,当年11月铅印出版。

1939年2月,晋察冀军区摄影科成立。

1939年2月,沙飞跟随120师采访,4月拍摄齐会战斗,9月拍摄陈庄战斗,拍摄三五九旅王震旅长与即将被释放的日军俘虏合影、日俘唱歌告别的珍贵镜头。

1939年春,八路军总部派雷烨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到冀东前线采访,后留冀东工作。

1939年4月,罗光达拍摄大龙华战斗。

1939年,吴印咸、罗光达在河北涞源,拍摄了白求恩大夫抢救伤员,在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的照片。

1939年深秋,石少华随抗大队伍抵达晋察冀。冀中军区吕正操司令员向罗瑞卿校长要摄影干部,并以支援抗大一批武器和小麦为交换条件。12月,石少华随吕正操到了冀中。

1939年11月12日清晨,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沙飞、罗光达拍摄了白求恩遗容,和聂荣臻向白求恩遗体告别的照片。

1940年

1940年春,罗光达随聂荣臻到晋东南左权县八路军总部采访,拍摄了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徐向前、左权诸将领的活动。

1940年春,赵烈从延安调来新闻摄影科,任沙飞助手。

1940年4月,吕正操找石少华研究开展冀中摄影工作问题。石少华提出首先培养干部。6月第一期培训班开学,学员从各分区抽调。

1940年6、7月,沙飞亲自为三分区培养摄影人。从三分区调来张进学、冀连波、闫麟书参加学习,白连生也一起学习,百团大战期间到前线实习采访。百团大战结束后送他们回去建立摄影组,派叶曼之担任摄影组长。

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太战役开始,参加这次采访的有沙飞、罗光达、赵烈、叶昌林、李途、周郁文、冀连波等。沙飞在井径洪河漕村军区司令部所在地,拍摄了聂荣臻将军爱护日本幼女照片。

8月底,罗光达把从正太战役娘子关汉河滩战斗中认识的,原故宫印刷厂技师康健带回摄影科。《晋察冀画报》的筹备工作迅速展开。

10月,康健在阜平万人大会上碰上同在故宫博物院印刷厂工作的师兄弟刘博芳,马上向沙飞、罗光达汇报。罗光达知道平西有一批印制钞票的机器未能使用,他们马上向军区请求将人和机器调来。年底,平西派人把机器和技术人员一起护送到军区。

1940年12月,冀中军区摄影科正式成立,石少华为科长,成员有刘长忠、宋贝珩、王军等。

1941年

1941年4月14日“抗敌三日刊”第四版正式刊登了试验成功的第一幅新闻照片,上边特别注明“铜版插图”字样。

1941年5月初夏,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召集沙飞、罗光达、裴植开会,明确指示集中全力筹备画报,军区印刷所划归画报筹备组领导,沙飞全面负责,裴植担任支部书记。

1941年6月,石少华随吕正操来军区开会,在平山陈家院军区摄影科与沙飞第一次见面。他们畅谈一夜,对新闻摄影的方针、任务、发展方向、摄影艺术的美学观念看法一致,相见恨晚。

1941年6月,聂荣臻要求吕正操、程子华帮忙购买专业器材,他们马上答应。年底罗光达跟随吕正操,程子华一同到冀中。

1941年7月,沙飞学习石少华经验,在军区所在地陈家院开办第一期摄影训练队。他亲自担任教员,赵烈任队长,学员从五个分区抽调,共20余人。

1941年11底,晋察冀日报社支援画报筹备组一整套铅字,由南滚龙沟运来支角沟,又支援一批排字工人。

1941年12月,军区军工部特为筹备组制造了一台印制铜版画报的八页铅印机。

1942年

1942年2月5日,平西上调军区的制版、印刷技术人员胜利到达军区,机器也随后运到。军区首长设宴迎接。

2月中旬,罗光达从冀中采购及冀中军区卫生部支援的大批印刷物资运抵陈家院。吕正操先后派两个加强营护送。

晋察冀画报《时事专刊》于1942年3月20日出版。

1942年5月24日,晋察冀画报社在河北省平山县碾盘沟村正式宣布成立。朱良才、潘自力亲临大会祝贺,并讲了话,军区和地方许多单位来人参加。

1942年8月28日晋察冀日报发表了赵烈的文章,详细介绍晋察冀画报的出版经过。

1942年6月,沙飞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11月转正。

1942年6月,日寇把长城内外700多里变成了无人区。中央决定冀热辽根据地与晋察冀合并,从各单位抽调干部加强冀热辽地区工作。画报社派张进学、陈明才前往冀东。

1942年6月间,军区政治部委托画报社在碾盘沟召开了第一次全军区摄影工作会议,各区派代表出席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经验,统一思想,加强全军区摄影工作,依靠全军办好画报。会议明确规定:必须寄交底版。从此晋察冀画报社成为全军区摄影工作的中心。

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在抗战爆发五周年纪念日正式出版。画报社召开了隆重的庆祝大会。聂荣臻对画报社给予表扬,朱良才、潘自力亲自到会祝贺、表扬、鼓励,边区政府给画报社颁发了奖旗和奖金。

创刊号首印一千本,除发到军区、边区、军分区、专区党政机关和有关单位以外,还寄到延安党中央、八路军总部、其他根据地、重庆、并托外宾带到国外,还经晋察冀边区新华书店、延安新华书店,全国各大书局经售,定价道林纸每本10元,白报纸每本7元。因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很快重版一次。

沙飞为保证画报连续出版,派王秉忠回北平采购印刷物资。王很快把买到的东西运出北平。但有汉奸告密,王被日军抓起来,以私通八路罪严刑拷打、灌辣椒水、压杠子。经地下组织营救,用黄金赎回。

石少华从1940年到1942年在冀中军区共举办摄训队四期,培养摄影干部100余人,冀中军区所辖5个分区先后建立了摄影组。

1943年

1943年1月,晋察冀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阜平温塘召开。摄影界沙飞、雷烨被聘为参议员。

1943年2月,晋察冀画报第二期出版。这期画报用将近一半的篇幅报导了第一届参议会的实况。

2月底,因敌人向根据地蚕食,画报社迁到曹家庄。第一期、第二期画报在这里重印。军区派一个工兵班给画报社打山洞,坚壁东西。

1943年4月,军区派出第二批干部加强冀东工作,画报社派齐观山、于舒赴冀东,与张进学、陈明才汇合。

4月20日,画报社在平山曹家庄遭敌奔袭,张志、李明、牛宝玉、焦卓然四人负伤,留社编稿的雷烨牺牲。

1943年5月,晋察冀画报第三期在曹家庄出版。这期画报用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刊登雷烨作品,其中摄影作品50幅、诗一首和一篇文章,还刊登了雷烨遗言和冀东军区政委李楚离悼念雷烨的文章,这期画报实际成了雷烨的纪念专辑。

1943年6月,日军前哨推进到离曹家庄只有十来里的地方,画报社由平山曹家庄转移到阜平的上庄村。

1943年7月,画报社第二次大整编。罗光达带领部分技术骨干和工人支援边区政府,一批同志调延安,部分同志回家。画报社从高峰时的120余人减员到六七十人。

1943年9月,晋察冀画报第四期在上庄出版。沙飞拍摄的《战斗在古长城》首次刊出。这幅作品数十年来不断在海内外各报刊杂志登载,成为沙飞最著名的摄影作品。

1943年9月,冀中军区摄影科与晋察冀画报社合并。石少华带宋贝珩、刘萤等抵达上庄。正值八月十五中秋节,画报社召开大会欢迎。正热闹,军区政治部电话紧急通知:反“扫荡”开始。社部连夜研究战斗部署:赵烈负责坚壁清野,石少华负责在附近山上打游击;裴植负责老弱、家属安置,沙飞掌管全局。

三个月的北岳区反扫荡将近结束,花塔山周围布满了敌人,画报社接到军区命令立即向外转移。沙飞带领技术骨干和年轻力壮的由工兵班掩护,跟随军区向北转移。石少华自告奋勇带一些人留花塔山坚持斗争,保护机器物资。12月8日傍晚,沙飞、赵烈带领30余人在距上庄30余里的柏崖住下。次日拂晓,军区保卫部和警卫连赶到,大家准备吃了饭赶路,不料敌人悄悄包围了村庄。沙飞、赵银德每人背了两皮包底片向外冲,军区警卫连与敌人展开激战。这次遇袭,画报社赵烈、何重生、陆续、孙谦、石振才、李明、张梦华、李文治、韩拴仓九位同志牺牲,沙飞、杨瑞生、赵银德、王友和负伤。杨国治、张四、赵华堂等把九位战友掩埋起来。军区政治部后又买棺木把在柏崖牺牲的一百多位烈士全部重新安葬。反“扫荡”刚结束,画报社进行第三次精简,大批人员调走,只留制版和石印两部分,画报社由70余人锐减到26人。12月中,日军在华北日报上登载,在伪电台广播:大日本皇军已彻底摧毁了《晋察冀画报》。朱良才通知石少华,立刻连人带机器搬到洞子沟,尽快把画报搞出来。

1944年

1944年初,画报社搬到洞子沟,立即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不到一个月,晋察冀画报“时事增刊”在1月28日出版,不久又出版了第五期画报。画刊、画报出版后,马上通过城工部送到北平、天津、保定、石家庄。敌人看了非常惊慌,将保定城门四闭大搜查,一连三天三夜,结果一无所获。

1944年2月春节后,石少华、罗光达一起到和平医院看望沙飞,他们在病床前研究如何加强画报工作,并提出新中国成立后办全军、全国大画报的设想。沙飞报请聂荣臻同意,将罗光达从“点滴社”调回加强工作。

1944年4月,沙飞的脚伤经专家医治,双脚保住。他不等痊愈就要求出院,用担架抬回洞子沟,一面疗养,一面参与工作。章文龙积劳成疾住院,一面养病,一面仍肩负繁重的编辑工作。石少华带杨国治、白连生等多次到阜平大沙河沿岸、神仙山、涞源一带采访农村大生产运动、八路军开荒生产的活动。

1944年夏,高帆从晋冀鲁豫来画报社交流经验,学习制版技术,协助赵启贤编辑第六期《晋察冀画报》。画报社把他带来的照片制版,高帆返回后在“战场”画报第十二期发表。

1944年5月,罗光达带领部分技师回画报社。但不久,军区决定派罗光达赴冀东开创晋察冀画报社分社工作,任命他为分社主任。画报社举行了欢送会,他们于6月10日向冀东进发。

1944年6月,《晋察冀画报》第五期出版。这期画报是北岳区反扫荡战役战斗英雄模范大会(即第一届群英会)专号。

1944年6月,石少华带张永华、纪志成到冀中采访,深入到津蒲沿线,东海之滨,一直摸到天津近郊,拍摄了大批重要镜头。

1944年夏,画报社根据全边区机关的统一部署进行整风运动。

1944年8月,第六期画报出版。这期画报刊登了部队作战、群众生产和日人反战、营救盟军驾驶员等新闻照片17组。

1944年下半年,在沙飞、石少华努力下,军区宣传部决定以军区名义开办摄影训练队,各分区选派人参加学习。沙飞通过军区宣传部把顾棣调到画报社学摄影。

1944年10月,罗光达参加冀热军分区临时政治工作会议。18日,罗作了关于加强新闻摄影工作的发言,20日,军分区给各单位发出关于加强新闻摄影工作指示的电报。11月,画报社冀热分社社址决定设在蓟县盘山。

1944年11月,《晋察冀画报》第七期出版。

12月15日,晋察冀军区第一期摄影训练队举行开学典礼,学员大都是从北岳区五个军分区。沙飞主要讲新闻摄影的重要性和发展方向;石少华讲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章文龙讲画报工作的远大设想和光明前景。

1944年12月下旬,石少华奉军区命令陪同美军观察组杜伦少校到冀中参观访问。在冀中活动近两个月,拍摄了地道战、白洋淀水上游击队等珍贵照片。

1945年

1945年春,冀热辽画报社在蓟县盘山田家峪举办了第一期摄影训练班,张进学担任队长,罗光达亲自讲《新闻摄影常识》。不久后这些学员都成了《东北画报》的摄影骨干。

1945年初,冀热辽军区升为大军区,晋察冀画报社冀热分社也升为独立的冀热辽画报社,罗光达任主任。

1945年2月初,画报社通讯班长王友和到清苑县游击区执行任务,被汉奸告密,日本宪兵把他押到保定,严刑拷打,残酷折磨,他誓不低头。日本投降后,他跑回画报社,但身体受到严重摧残。

1945年2月底,石少华带摄训队搬到坊里继续开课,用他到冀中采访时写的两篇文章作新教材。又从抗敌剧社聘请美术家焰羽讲构图学,把裴植调来作支部书记。裴植一面作政治工作,一面听课,从此进入摄影工作者行列。

1945年3月,摄训队举办“新闻摄影争辩大会”,石少华、高粮主持会议,李力兢作记录。

1945年4月,军区第二期摄训队开课,这期学员大多来自冀中平原几个分区,共20余人。

1945年4月30日,《晋察冀画报》第八期出版。

1945年6月,画报社成立联华摄影社(照像馆),对外营业,也是机关生产的一部分。

1945年6月,罗光达著《新闻摄影》一书由冀热辽军区政治部出版,印300本。这是继吴印咸《摄影常识》出版后在华北根据地出版的第二本摄影理论书籍。

1945年7月,军区第二期摄训队开始实习,第三期摄训队学员陆续报到,学员20多人。

1945年7月7日抗战爆发8周年,《晋察冀画报》创刊三周年纪念日,《冀热辽画报》创刊号正式出版。画报的开本和编排形式与《晋察冀画报》创刊号相似,罗光达是两个画报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两个画报犹如同胞兄弟。创刊号印500本,分发到部队、地方,还送晋察冀军区、延安、大后方等地。

日本投降前夕,冀中军区又开办一期摄影训练班,由纪志成、李棫等主持,学员30多人,李晞任副队长,学期三个月。

1945年8月上旬,第九期《晋察冀画报》陆续打样。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画报社接军区命令立即向北平进发。沙飞亲自率队,冒雨向北行进。刚到涞水紫荆关,军区飞马报信:国民党军队已抢占北平,要求转道向张家口进军。主队9月3日抵达。

8月16日,石少华奉军区命令,带警卫员日夜兼程向张家口行进。24日张家口解放。石少华拍下了我军攻入张家口火车站、八路军开进大境门的珍贵镜头,还拍摄了我军与苏联红军在张北会师的照片。他按沙飞嘱咐,迅速接收日军一个印刷厂,一个日本人的照相馆,一个日军妓院的两座楼房。9月15日便出版了《晋察冀画报时事增刊》第三期。

10月,画报社连续出版四期摄影新闻和四期号外,平均一个星期出两期,还特编了“抗战胜利从何而来”、“根据地人民是这样生活的”、“军民鱼水情”、“夺取敌人武器,武装我们自己”、“日寇暴行”等几套展览照片,利用各种机会展览。

1945年8月,冀热辽军区摄影记者随军参加攻打城市,收复失地,画报社印刷厂投入全部力量印刷宣传品,布告、毛主席像、军用地图。9月下旬,冀热辽画报社抵达沈阳,为管理需要,改属地方东北局宣传部领导,更名为《东北画报》,冀热辽画报社完成历史使命。

1945年11月初,延安名流云集张垣,郑景康、徐肖冰、程默、郝玉生、张沼滨、侯波、鲁艺的许群、潘力模先后到画报社。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画报社于11月底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改编。设立了编辑科、摄影科、电影科、材料科、秘书室、印刷厂,还有开办了一个摄影社、一个饭店、一个证章工厂,以提高员工生活福利。全部人马已达一百七八十人,晋察冀画报社进入鼎盛时期。

1945年12月中旬,晋察冀画报九、十期合刊出版。

12月,大批摄影干部向西线进军,纷纷来画报社送稿、参观、进修、休整或购买摄影器材,画报社热情接待。冀热辽画报社也派人带来《冀热辽画报》创刊号和一批新闻照片、底片送画报社。高帆第二次来晋察冀画报社,带来刘伯承和邓小平给聂荣臻的亲笔信,希望支援技术力量,帮助晋冀鲁豫筹办画报。

1946年

1946年2月22日,画报社欢送裴植、袁克忠、曲治全、孔宪芳、李志等随高帆赴晋冀鲁豫。他们带去全套设备和药品,装满一辆卡车,经涞源过平汉路到冀中,南下邯郸,3月底到达晋冀鲁豫军区所在地武安。8月1日,《人民画报》创刊。

1946年春,冀中军区再次举办摄影训队,李棫任队长,李晞任副队长,学员三十人左右,学期三个月,驻地在任丘县北曹口村。

1946年3月1日,三人小组周恩来、马歇尔、张治中还有叶剑英等由北平到张家口视察。沙飞、石少华、徐肖冰、宋贝珩4人采访,沙、石、宋三人拍照片、徐肖冰拍电影。

1946年3月底,山东军区要求派人支援山东办摄影画报。郑景康自告奋勇,又派编辑罗程增,记者孟振江,通讯员王环同去。

1946年4月,干部调动频繁,徐肖冰、张沼滨、程默、郝玉生、侯波等调走,电影科建制撤销,一批干部复员,员工思想出现混乱。

4月底,和平印书馆装订部分画报合订本,大多是创刊号到九、十期合刊,总共十三四本,分黑丝绒、黄洋布、黑漆布三种封面,除赠送军区首长几本以外,社部、资料组保存几本,沙飞、石少华、章文龙、赵启贤、顾棣、李途、张一川等各保存一本。沙飞指示资料组选出一批精华底片,放大四套八寸照片,装裱衬纸,写好说明,订做木箱封存起来。

1946年6月初,画报社召开一次全军区摄影工作会,沙飞主持,本社组长以上干部参加会议,会期三天。会议总结了八年抗战中摄影工作和画报的经验,重点讨论了新形势下摄影与画报的方针任务,如何更好地为兵服务。

6月30日,编辑部与印刷厂迁到大境门外元宝山。7月中旬,内战全面爆发。

1946年9月中旬,接军区紧急命令,机关、工厂立即向涞源撤退,全社紧急动员。9月17日,第一批人员从元宝山撤走,编辑部、和平印书馆、新时代图片公司的物资装满26辆大车。沙飞亲带第二批人马十余辆大车随后撤出。9月底,石少华从大同前线赶回,安排善后,他最后离开,刚出城,敌人的先头部队就打进城了。

1946年10月初抵涞源。宣传部突然宣布,印刷厂和图片公司不用画报社管了,改由军区政治部直接领导。沙飞被这突如其来的通知惊呆了,为此大吵一架。根据军区指示,画报社搬回原驻地阜平坊里,不久又搬到花沟掌村;和平印书馆驻苍山,改称军区印刷厂;新时代图片公司驻冯家村,恢复原材料供应科建制;联华摄影社归地方商业部门,到阜平王快镇开照像馆;证章工厂归地方工业部门,合并到华北铁工厂,画报社此时只剩编辑部,二十多人,南迁时只用了六七个牲口。

10月下旬,军区政治部分成前、后方两部分,前方叫野战军政治部,简称野政,后方的仍叫军区政治部。画报社先派一部分人到野政,直接到平汉路前线,第一批去的是石少华、刘克己等。

1946年11月29日,花沟掌驻地失火,险些把底片烧掉。沙飞事后叮嘱顾棣说:你那怕其他工作一点不做,也要把底片保管好,这是画报社的命根子!

12月9日,画报社九位烈士牺牲三周年纪念日,大家怀着沉痛的心情向他们默念致哀。沙飞、章文龙、方弘三人代表画报社到柏崖给九位烈士扫墓。几天后,军区印刷厂副厂长杨瑞生、康健代表印刷厂全体职工也到柏崖给烈士扫墓。

1946年年底,流萤从冀中军区来画报社要人筹办“冀中画报”。沙飞把几个青年送到军区印刷厂培训,印刷厂派彭启亮、赵华堂和几名印刷工人到冀中画报社工作。

1947年

1947年1月3日,晋察冀画报社在阜平城南庄召开摄影经验交流会,参加者有沙飞、石少华、流萤、杨国治、吴群、谷芬、方弘、章文龙、赵启贤共9人,沙飞主持,刘廉记录。

新年不久,沙飞带领画报社大部分到前方野政工作,顾棣等几位资料组人员留守。顾棣为此与沙飞大吵一架。沙飞命令:这是党交给你的光荣任务,你是共产党员就得无条件服从!石少华做了耐心的思想工作。

沙飞花费一个多月时间专心进行轻便印刷机、轻便制版机和轻便排字房的革新。画刊原在前方编排,后方印刷发行,通讯员来回送稿送样,经常延误时间。革新成功以后,军区印刷厂组织了一个只有八个人的轻便野战印刷厂,全部设备、物资装在两辆大车上随军转移,画刊编好马上制版印刷,战士们几天后就能看到新画刊。

1947年6月初,赵启贤回后方与顾棣一起整理八年抗战底片资料,采用章文龙在野政拟订的分类目录。画报社自此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整理、取用底片。

1947年7月中旬,画报社由花沟掌搬到城南庄,11月又搬到南湾村和军区政治部住在一起。

1947年7月7日冀中画报创刊号出版。到1948年1月停刊,共出画报6期,全部为4开单页画刊,双面印刷,每期出版两千份。

1947年8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编印的业务刊物《摄影网通讯》创刊。到1948年2月截止(5月以后由华北画报社接办,1950年9月以后由解放军画报社续办,后改刊为《解放军画报通讯》)共出17期。最初由赵启贤主办,后黎呐接办,每半月出版一期,军区政治部文印室苏文、冯英轩、冯致中等刻钢版印刷,每期印120份左右,主要发给野战部队和地方军区的摄影干部。

1947年8月27日,晋察冀画报社在城南庄召开一次地方军区摄影工作会议,出席会议代表有叶昌林(冀察军区)、孟振江(冀晋军区)、流萤、杜海振、宋克章(冀中军区)等,章文龙、谷芬、潘力模、宋贝珩、王恂等参加会议。石少华主持,顾棣作记录。

1947年10月,《晋察冀画报》第十一期(复刊号)出版。封面是蔡尚雄拍摄的“解放娘子关”。

1947年12月底,《晋察冀画报》第十二、十三期同时出版。

1948年

1948年2月画报社举办新一期摄影训练队,住梨花沟。沙飞主持开学典礼,石少华担任教员,主讲摄影课,宋贝珩讲暗室技术。

1948年3月初,军区给画报社拨款1000万元边币,作为国际宣传的经费,首先要向国外发一套解放区工业建设的材料。画报社马上分头外出采访,直到六七月份华北画报社成立以后才完成。

1948年4月27日,画报社随军区移防平山,4月30日到达,司令部驻岩堡,政治部驻孟岭。

1948年5月20日,晋察冀与晋冀鲁豫两大军区在平山城举行合并暨成立华北军区大会,晋察冀军区建制从此撤销。

1948年5月25日,晋察冀画报社与晋冀鲁豫人民画报社在平山孟岭正式合并,成立华北画报社。晋察冀画报社番号从此撤销。

中共中央打算表扬解放区两个文化先进单位:一个是从延安转战到邯郸的新华广播电台,一个是晋察冀画报社。后因工作繁忙,只在口头上进行表扬。宣传部部长张致祥在平山孟岭传达给石少华、章文龙等。

————————————

1950年3月4日,在石家庄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养病的沙飞因精神病发作,枪杀为他治病的日本籍医生,被军法处处以极刑,当日晨执行。3月20日,石少华、宋贝珩、顾瑞兰、李浑栋调新闻摄影局,唐国范、张文锁等调到中南海中央保卫处摄影科,黎呐、马天喜等到公安部摄影科,苗毅征、朱毅之调人民美术出版社。吴群、李遇寅接任华北画报社副主任。9月1日,华北画报社全体人员连同全部底片资料、住房、营具一起上调军委总政治部。华北画报社建制宣布撤销,解放军画报社正式成立。地址仍在华北画报社原址:北京西四北大街大红罗厂甲8号。

(1980年代初整理)

猜你喜欢

画报社冀中军区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保定冀中药业有限公司
湖南省军区幼儿园
融媒体环境下的纸媒升华——以民族画报社蒙古文版编辑部微信公众号“蒙地色彩”为例
我的祝福和期望
云南画报社 第3届南博会“雨林口岸·山水磨憨”专题摄影展诠释磨憨口岸
云南画报社唱响南博旋律重彩展示云南旅游
江苏省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