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运行中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思考
2016-05-14许洪伟
许洪伟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资源对我国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直受到企业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然而,电气运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最为显著的问题是线路安装问题,设备很容易受到损害,影响电气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对高压线路进行保护。相关技术人员应当在实际工作中认真、仔细、严谨,保障高压线路安全性以及电气运行的稳定性。
关键词:电气运行;高压线路;保护;问题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106-02
电气运行高压线路保护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线路主保护,另一方面是后备保护。当前,我国主要实行双保护互相配合的方式,即将线路主保护以及后备保护结合起来。电气运行的过程之中,电气电路发生故障的现象比较常见,因此,应当做好高压线路保护工作,保障电气运行稳定性。电气运行中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是较为复杂的问题,应当根据线路各自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不但需要保障高压线路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而且需要确保高压线路的安全性。
1 电气系统构成
一般来讲,电气系统主要包括电气一次系统以及二次系统。首先,所谓电气一次系统作用是电能的分配以及交换,主要包括断路器、变压器、避雷器、互感器、电容器、消弧线圈等。电气一次系统的设备是电流大以及电压高的设备,属于强电设备;其次,电力二次系统是对电力一次系统设备进行保护、调节、监测以及控制的相关设备系统,主要包括各种继电保护装置、监控设备、通信设备等。电力二次系统的设备是电流小以及电压小的弱电设备。
2 高压线路保护
高压线路保护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主要的目的是保障电网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对电网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的高压线路保护工作主要包括主保护工作以及后备保护工作,对技术人员的科学技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实际工作中,高压线路保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工作任务比较多且较为复杂,应当结合线路特点及实际综合判断并加以解决。例如,当前比较常见的电力线路是220 kV功率的线路,该线路由于采用合环运行模式,在配电以及输电过程中具有良好表现。然而,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线路运行过程中,如果缺乏合理方式则很容易导致线路发热,对电气运行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关人员应当对高压线路保护工作引起高度重视,不断加强高压线路保护工作的力度。
3 主保护以及后备保护内涵
电气运行主保护是指电气运行过程中,线路发生故障的时候,线路回路瞬间发出信号并且断开相关回路的相关元件,这个立即瞬间的保护过程就是高压线路主保护。线路主保护及时切断故障和正常设备之间的联系,自动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电力系统后备保护是指,主保护由于某种原因,没有自动启动保护动作,另一个保护就将启动,将存在故障的回路断开,这个保护动作称为后备保护。一般来讲,如果有回路比较重要,主保护装置以及后备保护装置可以设置在同一回路上,确保回路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1]。
4 继电器作用的局限性
继电器是自动开关元件,具有隔离功能,在机电一体化以及电力设备中广泛应用。所谓继电保护是指电力系统故障后,在最短时间内,自动把故障类设备从电力系统剔除,并发出相关讯号通知电力运行人员。一般来讲,引起电气设备或高压线路的故障很多,最为常见的问题是电气设备单相接地。单相接地是电力系统常见故障,不但影响用户正常生产、生活用电,而且可能引起相间短路,烧坏相关设备。出现单相接地问题主要是由于单相跳闸之后,设备运行电压比额定电压高,运行过程从单相跳为三相。电气运行中,由于对电气运行两端的保护不能一起进行,因此导致不能同时断开,高压线路对于继电器保护存在一定的限制作用。
5 高压线路电气运行安全知识
5.1 反复检查电源
高压线路系统运行需要先接通电源,高压线路系统开始运行之前,应当反复检查电源的完好性,确保电源的可靠性。特别是在回路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应当重视高压线路系统运行检查工作,做到仔仔细细以及科学严谨,保障高压线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5.2 注意静电危害
高压线路维护工作中,对高压线路上的断电设备操作应当延迟一段时间,并且对其进行放电处理。一般来讲,高压线路运行下的设备上会存在静电,因此,在设备断电之后,人体接触储能设备等会发生静电现象,并且受到电击,因此,为了确保人身安全,应当在电气断电后,切断储能装置的回路,并等待一段时间再执行操作。
5.3 人体验电工作
高压线路维护工作中,如果断电之后,人体需接触停电设备进行相关操作,一定要事先进行设备验电处理工作,对于所有需要人体接触处理的停电设备,进行相关的验电处理,从而确保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5.4 挂接临时地线
一般来讲,高压线路电气运行的设备应当挂接临时的地线。首先,确保高压线路的设备不带电,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对高压线路的电气设备进行保护,不但保障电气运行安全性以及稳定性,而且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5.5 与带电体保持距离
对高压线路的电气设备进行维护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带有电力维护工具,其中,某些工具属于带电体,因此,实际的电气设备维护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确保操作和带电体保持距离,从而保障自身的安全。
6 高压线路保护问题
6.1 系统电压较低
在高压线路保护工作中,系统电压低是较为常见的问题。所谓系统电压低就是指电力系统的电压比规定的电压要低,电压的数值小于规定电压的最小值。
6.2 系统电压过高
在高压线路保护工作中,第二个常见问题是系统的电压过高,系统电压过高是指高压线路运行过程中,线路的电压超过了规定的最大电压,容易引发电气运行故障。
6.3 频率异常
对于容量3 000 MW的电力系统,频率偏差在0.2 Hz以上并持续1 h以上,成为频率异常。高压线路保护工作中,容易出现电力系统频率异常现象。频率异常现象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直接影响发电机以及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速度,不但阻碍系统正常运行,而且长时间频率异常容易导致重大安全事故。
6.4 开关跳闸
高压线路保护中,存在开关跳闸现象。所谓开关跳闸就是指某些电力设备或者装置突然异常关闭,从而断开回落。主要表现为监控系统指示灯为零,电气设备和线路之间形成断路,对开关跳闸问题应当及时处理,从而保障系统以及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2]。
6.5 母线故障
母线是电压配电设备、变压器之间的连接线路,主要的作用是汇集以及传输电能,对于电力系统具有重要作用。如果母线发生故障,不但电气设备的参数发生混乱,而且引起母线开关跳闸,导致母线电压为零。母线故障说明高压线路存在较为严重故障,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引起重视。
6.6 开关失灵
一般来讲,假如开关出现故障,相关设备的指示灯会出现发出报警。此外,线路的电压、电流等出现失常或者电压、电流为零的现象。
7 高压线路保护的基本措施
7.1 系统电压较低
首先,检查相关测量仪器以及设备情况,判断测量仪器是否正常,保障测量仪器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其次,如果测量仪器准确,系统电压较低,应当及时对电压进行调整,保障系统电压稳定性,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此外,应当注意,电压调整应当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对无功设备进行调整[3]。
7.2 系统电压过高
首先,如果检测到某台机组的电压输出出现过高的问题,应当及时调整输出电压,促使电压达到正常范围;其次,经过调节后,电压依旧较高,应当减少机组的无功输出,促使电压降低;最后,如果发现是有线路异常导致电压偏高,应当采取合理方式调节机组的电压输出。此外,应当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调节电厂的无功设备。
7.3 频率异常
针对频率异常现象,应当按照规定对电气设备的频率进行调节。一般来讲,如果频率较正常数值偏差0.2 Hz的时候,应当调整机组出力,促使频率恢复正常的水平。此外,如果由于频率异常问题导致其他发电机频率异常,应当按照规定,技术人员采取进一步处理措施。
7.4 开关跳闸
首先,检查开关以及测量仪器,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故障范围;其次,对相关开关设备进行详细检查,对跳闸的开关不可强行推送,以免引起设备故障;最后,检查电力系统的潮流变化以及设备荷载情况。
7.5 母线故障
首先,检查母线的连接开关是否处于断开状态,其次,测试配电设备联络线时候是否存在过载现象,最后,全面检查母线以及连接元件并且测试母线绝缘电阻。
7.6 系统振荡
首先检查发电机,确定发电机是否具有磁性,其次增加手动状态的AVR输出。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发电机有功输出。此外,系统振荡的时候不能随意变更主接方式,并且需要严格注意线路运行限制额度。
7.7 开关失灵
首先,检查仪表以及相关设备实际运行状况,确定拒动开关的运行状态;其次,检查电气设备现场的实际状况,确定故障发生的原因以及故障的范围;最后,确定拒动开关的故障,对拒动开关进行检修。
8 结 语
综上所述,高压线路保护对于我国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相关工作人员应当对电气运行中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综合素质,针对电气运行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应当结合实际,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解决,从而保障电气运行的高效性以及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舒英利,李东有.浅谈电气运行中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J].科技资讯,
2014,(33).
[2] 秦强,项志平.浅谈电气运行中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J].山东工业技术,
2015,(4).
[3] 王志华.浅谈电气运行中的高压线路保护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