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绑

2016-05-14艾里香

农家书屋 2016年7期
关键词:梁晓声国民情怀

艾里香

著名作家梁晓声,被称为“平民作家”,代表作有《雪城》、《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今夜有暴风雪》、《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等。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看到社会下层小人物的酸甜苦辣,他们的追求及幻灭,他们的执着与无奈。而在新著《生命,何以高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4月第1版)一书中,梁晓声着力展示每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绑。

这本《生命,何以高贵》,是对人生的回眸,对生活的畅想,也有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全书由“人世间”“生命,何以高贵”“思想不曾远行”“美的散步”“新国民的诞生”等五辑,共28篇文章组成。既有对亲人的眷恋、对动物的关爱,也有对宗教和哲学思想的解读,还有对美的思考、对新国民的期待。梁晓声展现他的爱憎分明、嬉笑怒骂;从前、现在或将来,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皆成文章。这些人生和社会断想录,饱含了一个作家的思考,以及一个赤子的忧国忧民之情。读后,能让读者的心灵得到洗礼,思想受到深刻的启示。

梁晓声借身边人、身边事的细微末节,来针砭时弊。面对患有精神病的兄长,梁晓声无疑感到愧疚而心痛,但让他更心痛的是:“人间的有些责任,哪怕是最理所当然之亲情责任,亦绝非每一个家庭只靠伦理情怀便承担得起的。”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梁晓声所思考的是:“少爷小姐型的一代,是对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大的报应。而对于一个穷国、一个正在觉醒的民族,则简直无异于是报复。”还有,玉顺嫂的股票永远得不到收益,徐阿婆一辈子都在“清名”……这在梁晓声眼中,每一个人的命运遭际,其实都与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绑在一起。

梁晓声有着浓厚的悲悯情怀。在喧闹浮躁的世界里,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阵地,依然满含深情地关注最底层人物,关注社会,关注人性。如在《沉默的墙》一文中,他由墙联想到人,“像墙的人是不可爱的。像墙的人将没有爱人,也会使亲人远离。”在他看来,生命只有一次,应该在其旺盛的时候,尽其所能地发光发热才更符合生命的自然。与墙对话,梁晓声在墙的沉默中读出墙所包容和承载的一切,巴黎公社墙、德国柏林墙、种族歧视的无形墙。梁晓声的思考,不仅展现出人生的智慧,更启发国民社会。

梁晓声拥有强烈的时代责任感。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内心的操守,对任何事物都是那么爱憎分明,刻画得那么入木三分。他努力发掘底层人群琐碎生活中的种种不平凡,这些人物不只是令人同情的对象,他们有倔强的个性,并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人性的光辉。诸如在《一个陌生女孩的来信》、《玉顺嫂的股》等文章中,都能读到他对普通人生活现状的关注,体现了一个“平民作家”的人文情怀。尽管他的观点人们未必都赞成,但他的存在、他的言说,会让人扪心自问,会激起人们诚恳的激辩,让人们由衷倾听。

梁晓声的风格,依然保持着他那种罕见的真诚。他告诉人们,作为个体生命,应以怎样的精神思想独立于世。他肯定了网络对中国正能量的影响,并探讨网络主体和话语权、人与欲望的关系、人类文化的分歧与共识……在这种探讨中,反思新国民何以诞生。他在《无信仰之忠诚,一定不靠谱》一文中,认为“没有信仰可言的忠诚,大抵是不靠谱的”;他还针对一些领导听不到人们真话这一现象指出,“不首先坦诚相见的人们,便永远也听不到别人的真实想法——除非窃听。”梁晓声用饱经沧桑的阅历而得出的感悟,抒发的情怀,无疑能够让人们引起思索,产生共鸣。

作家龙应台曾说:“知识分子历来就有矫正社会恶疾和唤醒民众的使命,包括基本概念的重建。在这一点上,梁晓声先生是令人尊敬的。”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梁晓声用文字见证了时代变迁;他不仅属于一个时代,更属于他生活的一切时代。所以,在浮躁气氛蔓延的今天,阅读梁晓声的文字,将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与启迪。

猜你喜欢

梁晓声国民情怀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量4.65本
莲 藕
梁晓声“报恩”
没有情怀的司机不是好交警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
什么是文化
少女情怀总是诗
“国民”与民意
黑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