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6-05-14石秀华

农民致富之友 2016年7期
关键词:叶期乳油杂草

石秀华

小麦是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小麦生产国,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我国春小麦主产区,爱辉区小麦占总播种面积20%,小麦品质的优劣受品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气候、土壤、栽培与管理技术等条件相互作用的影响,因此,在种植优质小麦时,只有运用适当的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品质与产量的遗传潜力,达到品质优良、高产高效的目的,下面就爱辉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简单介绍。

一、 选地与整地

应与玉米、大豆、杂豆、马铃薯等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避免长残效除草剂对小麦的影响,大豆茬、玉米茬施用长残效农药超过12-18个月以上方可种植,优质高产小麦栽培避免连作,最好种植大豆茬或玉米茬。选择地势平坦,耕作层深厚,土壤疏松,耕层厚度在20—40cm以上,松紧度适宜,土壤松而不散,黏而不紧,保水保肥,抗旱抗涝,土壤容重适中,固、液、气三相比例协调,土壤有机含量高,通透性良好的集中连片的地块种植小麦,以利于进行机械化作业及集约化连片种植。

整地采用翻、耙、耢相结合的耕翻方式,前作收获后,用铧式犁进行秋翻或翌日春翻,耕翻深度一般在18—25cm,前茬有深翻深松基础的地块进行耙茬或者旋耕作业,耙茬深度18-20厘米,旋耕深度14-16厘米。要耙平耙细达到播种状态。

二、 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

根据我区土壤气候特点及多年示范种植情况,选用具有增产潜力大、综合抗性好、灌浆快、发芽势强,发芽率高,芽率达到85%以上,纯度达到98%以上,净度达到97%以上;无有害生物及杂草种子的中早熟优质高产品种。适合我区种植的小麦品种主要有克春5号、克丰12、垦九10、龙麦30、龙麦33。

种子处理,精选种子。用风选或筛选的方法,选出充实饱满、大小整齐,无病虫的种子。播种前10—15天内晒种,选温暖,微风天气,将种子散在清洁平坦的场地上,厚度以5—10cm为好,隔几小时翻动一次,晚间收回或堆成堆,晒3—4天。药剂处理,用30%敌委丹按种子量的200—300毫升拌种100公斤防治散黑穗病及土传真菌病害;用75%辛硫磷乳油1kg对水150kg,拌麦种1500kg,防治蝼蛄和蛴螬等地下害虫,缺磷的麦田可结合药剂拌种加磷酸二氢钾2kg,拌1000kg麦种;用种子量的0.2%的拌种双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或用种子量0.3%的50%多福合剂拌种,防治小麦腥散黑穗病,兼防根腐病。

三、科学施肥

根据我区土壤养分状况和土壤肥力特点,施足底肥,巧施追肥,推广根外追肥,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稳氮、控磷、补钾、增微”根据土壤基础肥力状况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在根茬秸秆粉碎还田的基础上,一般施用30—45t/hm有机肥,底肥的施用以有机肥为主要,配合一定数量的N、P、K化肥,每公顷施肥量为磷酸二铵140—160公斤,尿素60—80公斤,硫酸钾25—35公斤。施肥方法为种肥随播种一次施入,采用肥下种上的分层施肥法。避免种肥同床造成烧籽。

四、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爱辉区分布在高纬寒地,春季气温回升较晚,不少地区风大,土壤容易失墒干旱,适期早播,使扬花期错过雨季,减轻赤霉病的发生,土壤化冻达到5cm时及时播种,一般在4月10—25日进行播种,采用15厘米单条播。播种、镇压连续作业,播种镇压后的深度为3-4cm,误差为土1cm。小麦播后镇压,措施虽然简单,但是可以有效碾碎坷垃、踏实土壤,增强种子与土壤的接触度,提高出苗率,起到既抗旱又耐寒的作用。镇压一般应在小麦播后1-2天(若小麦播后是阴天可适当延长)、地表出现旱意时进行,做到暄土镇压。若播后持续干旱,要随时进行镇压。根据生产条件调整播种量,肥力低地块密植,肥力高地块稀植;大穗型品种播量宜少,小穗型品种可多些;早播宜稀,晚播宜密,一般保苗株数为700—750万株。

五、田间管理

1、查田补苗

疏苗补缺破除板结,小麦齐苗后要及时查苗,催芽补种或疏密补缺,出苗前遇雨及时松土破除板结,为减少杂草危害及减少棵间蒸发,消除土壤板结,一般在2、3叶期用轻型钉齿耙或斜耙,耙深3cm。

2、压青苗,小麦3-4叶期进行镇压,从而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提升底墒。镇压的原则是压“黄”不压湿,小麦在3叶期,干旱、土宣、苗势过旺地块用V型镇压器压1—2次,采用顺垄压法,禁止高速作业。地硬、地湿、苗弱忌压。

3、防除杂草

用72%2,4-D异辛酯乳油1000毫升/公顷,或57%2,4-D丁酯乳油1500毫升+10%苯磺隆200克,防除阔叶杂草。用69克/升精恶唑禾草灵水乳剂,用量为600-750毫升/公顷,防治麦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野燕麦、看麦娘等。

4、合理追肥

小麦3-4叶期,每公顷喷施5—10公斤尿素,抽穗期和杨花前,每公顷用磷酸二氢钾2.25公斤,加尿素5公斤,兑水喷施,可以达到

5、病虫害防治

防治赤霉病,每公顷40%多菌灵胶悬剂1500毫升或80%多菌灵颗粒剂1000毫升或25%咪鲜胺乳油800—1000毫升在小麦扬花期兑水喷施。

防治害虫。麦蚜、二条跳甲用40%乐果乳油800-1000倍液或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用50%灭蚜松乳油1000倍液等常规喷雾;黏虫用50%灭暝松乳油1000—2000倍液喷雾。

六、适时收获

小麦人工收获最适合的收获期是蜡熟中期到蜡熟末期,一般有5—8天的时间,播种面积大的可延至进入完熟期收获,收获时间延续达半个月左右,用联合收割机直接收获,在完熟期进行,力争3天内收获完毕,及时晾晒,保证质量。

猜你喜欢

叶期乳油杂草
“建昌红香芋”养分吸收分配特征分析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拔杂草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玉草迅克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
30%氰草·莠去津悬乳剂与30%磺草·莠去津悬浮剂防除玉米田杂草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不同时期施用多效唑对小麦的化控效果研究
杂草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