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佚伦:不是学霸的学霸

2016-05-14吴洁瑾陆梓华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初高中

吴洁瑾 陆梓华

在教育界,始终有一个有意思的“中游现象”——论成绩,他们并不出挑,但若干年后,他们在某一领域中获得成功的几率却超过当年的“学霸”。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奖”,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研究员应佚伦就是其中之一。

她说,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是学霸,成绩并不冒尖,是属于班级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的学生之一。在她看来,自由成长、发现兴趣、坚持选择以及家人支持与名师提携,是像她这样“不冒尖”的普通学生成才的关键所在。

“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如何养成?

今年3月25日,29岁的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后应佚伦在法国巴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2015年“世界最具潜力女科学家”,她也是该奖项的首位国内得主。

2005年,应佚伦考入华东理工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毕业后免试直升分析化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2014年1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联合培养,获得博士学位后,进入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通道单分子分析及纳米光谱电化学,涉及化学、生物、医学等领域的前沿交叉研究工作。

听了她的简历,很多人心中都会油然而生一位“超级女学霸”的形象。不过这位透着浓郁书卷气又不失青春可爱的姑娘在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我的求学经历与创新人才培养”主题发言中,坦然说自己从小到大都非学霸,而是属于班级上占很大比例的那群“中等偏上”的学生。她说,她与来自其他国家的14位当年度“最具潜力女科学家”谈及“初高中教育对人生走向的最大影响”时发现,尽管大家来自不同国度、背景,但是她们一致认为,是学生时代志趣发掘与呵护奠定了自己未来对于科学事业的选择。

童年时,应佚伦也曾自发上过钢琴班、奥数、绘画和计算机课,但都兴之所至又“半途而废”,不过父母对此均不强求。同样,父母也未给她报过任何补习班,对她的成绩也无强制要求。应佚伦的父母均从事绘画工作,但他们同样在绘画上也并未对她有所特别要求或制定远大目标,如今应佚伦对于绘画也仅限于临摹还不错。

在应佚伦的父母看来,帮助孩子发现真正的兴趣远比继承衣钵和考级拿奖重要,这让应佚伦到现在都很感动。

应佚伦初中就读于上海一所普通中学——娄山中学,当时她就对生物、地理等“理科副科”掌握得特别迅速,也显示出特别的兴趣。“初一,当长宁区少科站生物兴趣小组来校招收学员,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从初一到初三,在那个兴趣班上,我实实在在动手做了许多有意思的生物实验,例如昆虫标本制作,小动物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标本制作、植物组织培养等等。”应佚伦说,“这些动手做的生物实验让我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感,并能刺激我去思考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现在回想起来,应佚伦非常感谢她的父母,当时一直支持她去参加这些“非主流”、又不能考证加分的活动,“我记得,他们为了我的一个不成熟的想法,想利用太空辐射获得具有超高捕蚊效率的猪笼草,几乎跑遍上海全部的花鸟市场寻找猪笼草。如果没有那么包容与理解的父母,我想我也不可能踏上科研的道路。”

应佚伦说,娄山中学严谨的校风也培养了她良好的学习方法,例如如何做笔记、如何自学、如何详细规划每一天的任务。从小形成的学习方法,使得她能快速投入到每一项科研工作中去。

初高中接触化学后,应佚伦就发现自己对化学特别感兴趣,化学成绩基本能保持在班级前三甲。高中应佚伦考入上海市三女中,由于该校建有完备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定期向学生开放,可自由出入使用,更是成为她发展自己兴趣爱好的“乐园”。

“我第一次在显微镜下看到了植物组织切片,亲手操作了多个实验,这让我不仅记住了概念公式,也通过实践还理解了其中缘由,大大增加了我对化学与生物的兴趣。”应佚伦说,“上海市三女中宽松与自由的学习环境赋予我更多的空间,在课余生活中主动学习各种课本以外的科学知识、拓宽眼界,也使我更加确定了对化学的喜爱。”

独立 让自己更早看清目标

应佚伦说,她至今都能背出上海市三女中的校训:独立、能干、关爱、优雅,“市三女中把‘独立放在校训首位,我觉得对‘独立个性的培养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如果没有‘独立判断能力,我可能也会‘随大流地选择大学与专业,而不是毅然选择以化学化工为特色的华东理工大学。”

应佚伦认为,“独立”这一点或使得她比同龄人更早看清自己的特点,从而坚定自己的选择,踏踏实实、专注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应佚伦说,市三女中“独立”个性的培养潜移默化地使她拥有了良好的科研素养,“初高中教育是兴趣的启蒙,是塑造个性与能力的关键时期,学校、教师需要营造适合学生的资源环境,提供成长建议。这样的介入又不能太多太限制,堵塞学生个人探索与独立选择通道。”

大学阶段,则是应佚伦自我认识、自我提升阶段。“大一、大二的时候我通过学习基础及专业课程,将初高中阶段启蒙的兴趣,逐渐转变为专业,从而确定自己的事业目标,抓住先机,提前进入新状态。”应佚伦说。

华东理工设有向本科生开放科研实验课程,鼓励独立承担小课题的机制,这种提前接触,就像是一块关乎未来与专业选择的“敲门砖”,对她明确自己想从事的目标有很大的助益,“通过这些实验和课程,我发现分析化学是我喜欢的,因为它能够去研究一些分析化学的手段,认识研究生物和化学的本质,在大三我明确了细分专业的一个目标,我想要读分析化学。”

“大三时我所在的学院允许学生提前选导师,我在那时遇见了我的博士导师龙亿涛教授,那一年他正好归国工作,带回了多年海外研究经验和最前沿实验动态。我从大三开始,在龙老师的指导下,从熟悉实验室开始,搭建检测仪器平台,开发数据分析软件,以此为基础开展基于生物纳米通道的单分子分析研究。”应佚伦说。

“我想科研的本质对人才的要求就是独立、热情与勤奋。而这几点恰恰也是初高中以及大学教育所带给我的,也是我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感悟。”应佚伦说,“对于我这样的不冒尖的普通学生,我想我们需要的是自由成长,发现兴趣,坚持选择,家人支持与名师提携。”

猜你喜欢

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初高中
分析化学实验中常见废液的处理与回收
光化学蒸汽发生法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华东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设计作品选登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单浩作品选登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The Immoral Duchess
高职分析化学模块化创新教学开发与应用
TRIZ创新理论在分析化学教学实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