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类课程“项目化、工厂化、生活化”教学探索

2016-05-14陈震乾刘磊

职业·中旬 2016年7期

陈震乾 刘磊

摘 要:本文结合无锡技师学院在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以“做学结合”为主线设计学科项目化,提出学科项目化、课程工厂化、教育生活化的具体做法和感悟。

关键词:知行结合 学科项目化

做学结合、知行合一是陶行知老先生提出的理论,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应注重知先行后,更加注重的是行。近年来,各个职业学校逐步推广项目化教学,从一门课中选取若干个子项目,结合生活实例,强调贴合工厂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正是对陶行知先生理论的实践。但是比较国内外职业教育,我们迈出的步伐只是第一步,更进一步的是要将整个学科项目化、将课程工厂化、将教育生活化。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和其他学校的探索,浅谈如何践行以上理论。

一、学科项目化

在目前的项目教学中还是初步的项目化,即将课程项目化。比如笔者熟悉的科目《液压与气动》,教师在教学中将该课设计为5个项目,5个项目由易到难、由职业新手变化为职场老手,层层推进。但是这种项目化课程也有缺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课程间的联系很少。如表1为一般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架构,可以看出所有课程均为单独一门课,课程与课程间虽有联系,但紧密度不够。

2010年,笔者学校对特色班级进行了一些有意义和大胆尝试,将课程体系打散,以将来就业中会用到的知识作为切入点,设计了新的课程体系(表2)。其特点就是将表1中的理论课和实践课全部变为项目课程,将知识分解到各个项目课程中去。将将来学生从事的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作为课程的名称。在3年的实践过程中,参与的学生和教师感受到了新课程体系的魅力,也感受到新课程给教师带来的巨大压力。新课程采用的方式一般为教师包干课程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往往实践老师缺少理论教学经验,理论教师动手能力不足。但是实验班的学生毕业以后反馈很好,往往通过一门或多门主干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较好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对比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容易从大而散的学科转向专精一类技术的学习。

在无锡技师学院大量项目化实践中,我们借鉴了许多德国双元制教育的经验,比如德国的精密制造专业(类似与我国的数控专业),学期学习就是制作一台简易的普通车床。开学初教师布置各项任务,学生在学习各个任务中学习外圆加工、螺纹加工、铣削类加工、钳工工艺等,到学期末学生根据图样可以组装一台简易车床。笔者学校在实际探索中也注重各学科项目的总和,如数控加工专业方向,最后可以搭建一个简易的钻夹具设备。

当然这样的学科项目化也有很多现实的困难,比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对教师要求过高等,但是毕竟是将来的一个发展方向。在研究过程中,笔者认为在一些专业性更强的比如烹饪、汽车维修等专业,更加适合这类的改革。比如烹饪专业主干课可以大致定为蔬菜、禽类、畜类、水产类、粮食类、农家菜、渔家乐等课程。汽车类专业可以根据一辆汽车维修和运行所需要的各个环节设置课程。

二、课程工厂化

学科项目化更进一步是要将课程与生产实际或者生活实际相关联,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工厂。笔者学校在每个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认真考虑了企业和学生反馈的意见。在实施课程时,我们与布勒、博世等公司紧密合作,尽可能让企业参与到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比如博世公司将企业里面的加工零件带到学校里,由公司专员进行培训,按照公司培养员工的目标对学生进行锻炼。很多项目教学案例直接取自工厂,学生学完课程生产了一系列合格工件,学生从学校到企业适应很快。

在职教领域先行的一些民办学校,比如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更是将课堂搬入企业之中,特色班一年级学完课程,直接进入德资企业培训部门,将课程委托给德方,按照德方培养的方案进行细化培养,三年级毕业时,学生直接入职企业。这样的学生受到企业的追捧,也得到了许多家长和社会的承认。

三、教育生活化

教育生活化,即是将生产实习中各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融入到教学中。笔者学校在这个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1.聘请企业名师走进实习课堂,并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乡音教育

为了能够更加贴近企业实际,学校把企业中的老工程师、专家请进课堂,进行授课,学生与老工人师傅探讨学习。在实施过程中,学校有过忧虑,也有很大的收益。学校曾担心企业来的老师傅可能不一定能够把控教学课堂,但是忧虑往往多余。那些老师傅和学生一同学习,学生对实习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在学生的要求下,学校还对一些外地学生开展了无锡乡音教育,让学生适应无锡人文,学会讲无锡话。

2.引入企业的生产管理理念,让企业和学生互动

企业的5S教育是笔者学校实习教学中经常会和学生提及的要求,教师经常从一些小的细节入手开展教育,比如物品的摆放、工具的整理与清洁等。在2010届实验班中,更是执行了企业的打卡制度,虽然在别人眼里显得多余,但是执行半年下来,没有学生迟到,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企业与学校也经常互动,比如无锡博世公司把每年的企业比赛项目放到了学校,博世班的学生与员工同台竞技,促进学生更好地融入将来的工作单位。

3.考核工厂化,实现一定的轮动淘汰

企业员工的竞争和工资是挂钩的,那么对于学生管理,学校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尝试。首先按照企业要求,对学生的考核一般分为A、B、C、D等级,连续2次C等级后将降为D等级,D等级后无明显改善将分入普通班学习。学生在这样的工厂化考核中,表现积极。相关实验班实施考核后,只有2名学生因个人原因调入普通班,大多数学生对这样的考核给予了积极的反应。

这样的探索实施了2届,并没有一直实施下去,主要原因依然是师资的能力不够,教学场所要求较高,与现行的专业教育有矛盾。不过笔者学校把实施过程中一些很好的做法保留了下来。目前制造专业的招生形势日益严峻,课程要逐步走向精品化和专业化,随着教师能力的提高,这样的改革与创新必将不断得到体现,真正实现项目化教学的做学教合一的理念。

工科类课程教学的探索是困难而有意义的,笔者学校将在践行新课程教育理念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科项目化、课程工厂化、教育生活化三大方针,不断探索前行。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职业教育会有更大的发展。

[作者单位:无锡技师学院(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