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痕:语文课堂改革的应然境界
2016-05-14李屹
李屹
2013年底南通市教育局对课堂教学改革提出了三点基本要求:即限时讲授、合作学习、踊跃展示。我给自己这样一个命题:课改的十二字要求和江苏省特级教师李凤的“无痕语文”能否来个“无痕对接”?我不断在学习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沉淀,豁然有了些感悟,粗浅地罗列几点,权当抛砖引玉。
一、至简无痕——限时讲授所产生的大道效应
所谓限时讲授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不能超过学生活动时间的一半,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那种传统的学生听、老师讲的学习模式,老师讲得越多,学生的获得反而越少,课堂的效能也越小。
都说浓缩的才是精华。课堂里,教师精简的语言是需要其深厚积淀的。我们“限时讲授”的课改要求,与“无痕语文”追求的“大道至简”正可谓不谋而合。所谓“大道至简”恰恰意味着“少而精”,大道至简往往要博采众长,与其他专业融会贯通,还需懂得整合创新,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融合提炼出少而精的东西。
在这一点上,“无痕语文”对老师提出的高要求正是契合了“限时讲授”的课改要求。换言之,在“无痕”理念下限时讲授的课堂,教师简洁灵动的语言、适时智慧的点拨,随堂即兴的延展,一切自然而不刻意。
二、至美无痕——合作学习所发生的多元对话
课改要求中的“合作学习”就是指教学过程中建立学习小组,学生在小组内或小组间进行互动交流。其实,这样的合作模式在很多课堂上屡见不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常常只是作为课堂中的某一个教学环节,甚至仅仅只是作为一个课堂成果展示的窗口。合作合作,往往就成了前后四个或六个学生“合起来坐”而已。
而真正的合作学习中,合作的痕迹应该是潜隐的。小组不仅是学习小组,也应当是生活小组,小组之间的合作可以打破课内与课外的界限。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已经在常态化的小组体系中相互融合,彼此已经建立起完全的伙伴关系。
那么,在“无痕语文”的教育世界里,“无痕”不仅体现在教者的课堂教学中,更是渗透在全部教育生活和生存状态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小组和小组,生命共度,休戚与共。
著名的“对话理论”告诉我们:对话并不仅仅局限于两人之间,它可以在任何数量的人之间进行。大家想象一下,原本传统的课堂,总是一个学生站着回答问题,其他孩子道具般地充当背景。而合作学习的场景应该是,所有孩子都在各自的天地中用自己的节奏,唱着自己的歌。组内成员或听或说,或坐或立,或拿着稿纸奋笔疾书或捧着书本义正词严,而我们的老师也许就是某个小组的成员,在他们中间聆听、颔首、微笑……此时的对话完全不是个体与个体,而是和谐圆融,了无痕迹的相生相长。
三、至真无痕——踊跃展示所呈现的活力课堂
而课改的最后四个字“踊跃展示”则要求学生在课堂能规范、大声地表达,主动、积极地展示。其实,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与老师一个问题抛下,一位同学站起来响亮回答有什么不同呢?其实,诸位有没有发现,这个要求中的“主动、积极”,并且还必须是大声和规范地。从这几个词上看,如此的展示绝对不是被迫式的,而是发自内心的主动需求,所以必然也是无痕的。
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踊跃展示看似是对学生提出要求,其实是看教者的功力。我想,这四个字之所以放在“限时讲授”和“合作学习”之后,必然有它的道理。在教师言简却意丰的话语提示下,在小组淋漓尽致的充分讨论后,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涌动出想要表达和展示的冲动。
李凤老师常常对我们说:无痕语文不搞填鸭灌输,而是诱导点燃;无痕语文不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而是率性天真;无痕语文不搞克隆拷贝,随声附和,而是继承创新,我秀我型。在这一点上,恰恰很好地对“踊跃展示”做了形象的诠释。试想,当我们的孩子在课堂上争先恐后地举手表达,这个课堂,这间教室俨然成为了他们的主阵地,他可以口若悬河,亦可以手舞足蹈,大声和规范地表达对一个此刻的“课堂领袖”而言只不过是最简单的要求,也许刚才在小组中他的观点已经得到组内成员的一致追捧,所以,站起来的学生一定是信心满满,底气十足的!而学生之间的相互激发是远甚于教师的称赏。所以,当一个学生踊跃发言后,便是一个接一个,整个课堂就呈现出动态生成的朝气与活力。
在经历了太多的动静大而实质小甚至实质无的改变后,“无痕语文”的横空出世和稳固充实,无疑给语文课改甚至基础教育课改带来了希望。课改,改的是理念,改的是思维;课改,就该是“静悄悄的革命”,就该是无痕的变革。我相信,无痕,也才是语文课堂改革的应然之境。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