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原生态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6-05-14徐玲丁琦
徐玲 丁琦
摘要:原生态音乐是我国各民族所特有的音乐形式,它积淀了少数民族漫长历史发展中的文化渊源,在这里我们探讨如何将原生态音乐有机的融入于初中音乐教学活动中,这对我们传承悠久的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原生态音乐 初中 音乐教学
我国不仅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还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而各民族的文化的产生又是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下所形成的,同时也就形成了各民族所特有的音乐文化,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原生态音乐。这种原生态音乐是包含了本民族文化、精神、历史等各方面信息的艺术形式,将这种音乐艺术带入到初中的音乐教学课堂中,会让音乐教学内容更为丰富,还会为中国传统民族的音乐文化的传承带来了新的传播途径。
一、原生态音乐
我们所说的原生态音乐是特指没有经过学院派的艺术加工,在自然历史环境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形式,它具有原始性和民族性的特点。原生态音乐的产生是在民族的发展历史中所形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原生态音乐就像一部史书,将古老的文化、传统都融入于音乐之中,融入于唱词,一代代的传承下来,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感受和领略着这个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受着自然的沧桑与变化。
原生态的音乐特点可归纳为民族性与原创性,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很大程度上说就是本民族的特性决定的,这种特性是也就造就了这个民族所特有的文化和音乐,我们这里所讲的民族性就是构建原生态音乐的基石,它是原生态音乐的源泉,是一种具有历史性和自然性的延续。这种原生态音乐是以某一种方式,或口口相传,或文字记载等方式一代一代的传承下来,这些具有本民族气息的原生态音乐主要是用于民族节日、民族祭祀,亦或是婚丧嫁娶等活动中,通过人们的传唱、模仿中传承而来,甚至有些民族还将民族精神写入音乐之中,将其像圣歌一样的进行传唱,用音乐的方式来传递着民族的气节。民族会在历史的长河中受到一些外来文明的入侵,其音乐也会表现为或彻底将其隔绝在外,或吸收一部分,将其融入其中,使这种民族的原生态音乐形式还是基本保持了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另一方面,原创性也是原生态音乐的一个重要特性,这种原创性与他的民族发展是分不开的。由于各民族生活的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等原因,人民会将自己的原始生活状态以一种歌唱的方式表达出来,而这种音乐就具有了融入了生活情感的、其他民族所不具有的一种音乐风格。慢慢地,民族原生态音乐会继续这种艺术的创作,在生活的不断变化中,在对万物的认知中,将这种饱含了先辈们无限智慧和思想的艺术、具有原创性的音乐继承和发扬下去。也正是原生态音乐基于这两大特点才能在这个丰富的音乐世界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也正是因为他的民族性与原创性,才更增加了民族原生态音乐的神秘美感。
二、原生态音乐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出现的问题及解决
当现今的教育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原生态音乐的学习及应用主要由三大群体构成,分别为教师群体、学生群体以及社会群体,这三大群体是互补、继承的关系,缺一不可。但在我们现在的音乐教学过程中,也常常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要针对问题找到正确的解决方向,才会让我们的原生态音乐教学走向正轨,提高学生的原生态音乐的认知水平。
(一)教师群体是初中音乐原生态音乐教学实践中起引导作用
教师群体是初中音乐原生态音乐教学实践中起引导作用,是指以教师在音乐教学环节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真切的感受到原生态音乐演唱中的韵味和表现,从而体会到原生态音乐的美感。但在我们的现今教学中存在有两大问题:第一,有些教师基本功不过关,会让学生对原生态音乐的误解。例如,在教学过程中的范唱、范奏不准确,让学生们不能够直接感受到音乐韵律,这样就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们不明白原生态的韵律与其他音乐韵律有什么样的区别;另外,还有会出现教师备课不用心,不清楚这种原生态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地域等一些基本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讲不清楚,就会让学生无从了解其原生态音乐产生的过程,更无法通过这种音乐的学习产生民族情感,这样也就失去了原生态音乐教学的意义了。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不重视教学方法的生动灵活,会让学生们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即使再好听的音乐也无法让学生们集中自己的精神,让一节具有美感的原生态音乐课变得死气沉沉。所以在教学前还是教学中,都需要教师作好积极的准备,正如郭声健教授所说:“要提高艺术欣赏的教学实效,在教学方法上就不能采用满堂灌的方法,而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在评价活动中,提高其欣赏与判断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美妙的原生态音乐的古老而又神秘的韵律,感受每个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发挥出的绚烂的民族精华,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让原生态音乐课在音乐教学中体现它的价值。
(二)学生群体是初中音乐原生态音乐教学实践中起承接作用
在整个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群体起到了一个受教主导作用,同时他们也有着承接的作用。初中学生的心理是从懵懂趋向成熟的一个过程,这个阶段也是情感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在一节精彩的原生态音乐的教学活动中,他们是最能从中感受到民族自豪的人群。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一点,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融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活动,正如教育心理学家李大钧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依赖的关系,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活动中,除了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之外,教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所受教育的程度和生活环境,如果在一个受过好的教育,并有着幸福的生长环境,如果再接受过一些音乐方面的学习,那在学习原生态音乐的过程中,不仅能很好的演唱原生态音乐,还能更好的体会民族风情,从而更能加强音乐的表现力,当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资质,但让学生们通过联想和丰富的教学手段,让他们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这样也可能达到我们的基本教学目的。初中生阶段是人生中逻辑思维提升期,我们可以通过直接的感受和间接的联想,让他们通过音乐学习民族文化和发展,这也是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思辨进程,通过原生态音乐的学习,对音乐欣赏认知所提升,促进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要有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在笔者看来,在初中的音乐教学中融入原生态音乐,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的欣赏和了解音乐世界,对了解民族文化也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如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当一位民间的艺人带着民族传统乐器,走进音乐课堂时,拉起那远古的旋律,和着悠扬的声音,让我们的初中生们感受到真正的艺术就在我们自己的身边,就发生在我们的历史中。在我们的初中音乐教学中将宝贵的民族原生态音乐融入其中,是对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的,它通过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来体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他们的民族精神,这对我们有着5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而言,具有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而是一个集体的智慧,一个民族的精神才可以完成的,而学习和继承原生态音乐正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而在完成一个原生态音乐或歌舞的过程中,多数都是需要很多人的共同完成,通过每个人的努力,完成的原生态歌舞,使同学们更加团结,增强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强化了同学们的民族统一意识。总之,我们在音乐教学中的原生态音乐教学环节中,真正让学生们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领悟不同的人文情怀,了解不同的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郭声健.艺术教育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2]张大钧.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
[1]徐玲: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