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2016-05-14裴奕鑫张羽捷

中外医疗 2016年7期
关键词:纵膈胸腔镜囊肿

裴奕鑫 张羽捷

[摘要] 目的 分析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行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为(5.19±1.98)cm,出血量为(73.11±9.62)mL,胸腔引流时间为(2.39±1.12)d,术后住院时间为(9.01±2.15)d,无并发症及复发患者;对照组切口长度为(21.85±2.76)cm,出血量为(149.25±9.85)mL,胸腔引流时间为(4.31±1.58)d,术后住院时间为(13.85±2.21)d,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复发率为5.88%,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全胸腔镜辅助下完成纵隔肿瘤切除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operative method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otal thoracoscopic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January 2014 were collected and divided into groups for research. Results The cut length, blood loss, thoracic tube drainage time, postoperative length of stay,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respectively(5.19±1.98)cm,(73.11±9.62)mL, (2.39±1.12)d,(9.01±2.15)d, 0 and 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21.85±2.76)cm,(149.25±9.85)mL,(4.31±1.58)d,(13.85±2.21)d, 11.76% and 5.88%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obvious(P<0.05). Conclusion The effectiveness and security of mediastinal tumor resection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total thoracoscopy are high.

[Key words] Thoracoscopy; Mediastinal tumor; Operation

原发性纵膈肿瘤属于胸部常见肿瘤之一,良性肿瘤患者居多,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1]。但常规开胸手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率较高,随着胸腔镜在临床手术中应用的推广及其水平的提升,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也逐渐增多,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两种手术的差异及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术的优点,整群选取了该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行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68例为研究,对比分析了常规开胸手术与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该院收治的68例行纵膈肿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观察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17~64岁,平均(45.85±3.14)岁;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16~63岁,平均(45.91±3.22)岁。上述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开胸手术治疗,选择传统正中切口或肋间切口实施手术;观察组在全胸腔镜下实施纵隔肿瘤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随访18个月,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

1.4 统计方法

数据均采用SPSS19.5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情况对比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未出现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病例。对照组出现切口感染1例,肺不张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声音嘶哑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4/34例);随访期间,出现2例复发患者,复发率为5.88%(2/34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原发性纵膈肿瘤属于胸部常见肿瘤之一,有胸内甲状腺瘤、胸腺瘤、畸胎皮样囊肿、气管及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恶性淋巴瘤、淋巴肉瘤、脂肪瘤、食管囊肿及神经源性肿瘤等,良性肿瘤患者居多[2]。纵膈结构十分复杂,该部位心脏、神经、大血管、胸腺、食管及主支气管等重要脏器、组织密集,属于人体结构中出现肿瘤类型最为复杂的部位[3]。以往临床常给予患者开胸手术治疗,该术式经胸骨正中切口或经肋间隙开胸,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术后患者有明显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恢复慢。

现阶段,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电视胸腔镜器械及技术在纵膈肿瘤患者诊治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特别是在肿瘤直径不足5 cm的纵膈良性肿瘤患者以及重症肌无力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4-5]。在胸腔镜下实施手术可取得和开胸手术一样的疗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术后患者无严重疼痛感,术后恢复快。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主要适用于纵隔囊肿(如淋巴管囊肿、胸腺囊肿、皮样囊肿)、直径不足5 cm的实体肿瘤或畸胎瘤、胸腺瘤。利用胸腔镜技术能够观察到患者组织细节,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在对肿瘤进行游离时更具有精细性及安全性,可有效防止对周围组织及器官造成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6-7]。且术中坚持无瘤技术原则,采用电刀烧灼残留包膜,可有效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现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侵袭性胸腺瘤、胸腺癌仅进行活检,不能进行肿瘤切除[8]。在该研究中,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及复发病例,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全胸腔镜辅助下实施纵隔肿瘤切除术,满足了微创技术要求,大大减少了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更高,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董彦军,等.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 31 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2):175-176,185.

[2] 俞晖,李勇.16 例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11,51(35):11.

[3] 郑轶峰,等.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3):262-263.

[4] 王强,等.完全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术45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0,10(6):486-487.

[5] P Bernal,G Ucros,A Mejia.Mediastinal Parathyroid Adenoma and Brown Tumors[J].World J Nucl Med,2012,11(1):39.

[6] Motus IY,Bazhenov AV,Massard G.Surgery for huge mediastinal tumors[J].Asian Cardiovasc Thorac Ann,2015,23(7):846-850.

[7] Weissferdt Annikka,Moran Cesar A.Staging of Primary Mediastinal Tumors[J].Advances in Anatomic Pathology,2013, 20(1):1-9.

[8] Andrew L Rivard,Robert P Gallegos,James M,et al.A middle mediastinal tumor[J].Int J Cardiovasc Imaging,2012,28(5):993.

(收稿日期:2015-12-05)

猜你喜欢

纵膈胸腔镜囊肿
你了解纵隔肿瘤吗
哪些表现提示我们得了巧克力囊肿
纵隔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
子宫纵膈会影响怀孕吗
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转移规律与放疗临床靶区勾画设计的相关性
会厌囊肿术后并发会厌部分缺损1 例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横卧哑铃形Rathke囊肿1例
骨内腱鞘囊肿的MRI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