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反应蛋白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检验对急性脑梗死的意义研究
2016-05-14纪小霞陈愉吴阿阳刘淑亮
纪小霞 陈愉 吴阿阳 刘淑亮
[摘要] 目的 探索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C- 反应蛋白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 (IL-18)两项指标的临床研究意义。 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试验组)和门诊体检结果健康者98例(对照组),检测其C- 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18指标,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同对照组健康者对比,试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18和C- 反应蛋白的检验指标显著增高(P<0.05),试验组患者不同时间检验结果相互比较,发病第3日两项指标结果均显著高于其他时间值(P<0.05);试验组中脑梗死程度高的患者,其指标值显著高于程度较轻患者的指标值(P<0.05)。 结论 通过检测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18指标,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行评价和其预后进行参考。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these two indicators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The measurement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s was performed in 103 case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est group) underwent inpatient treatment from June 2014 to June 2015 and 98 healthy controls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in the outpatient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nd had normal results (control group). The results of the measurement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s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test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s in the test group on the third day after the onset were the highest compared with those at other times(P<0.05). In the test group, the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s were much higher in the patients with more severe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han in those with milder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P<0.05). Conclusio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serum interleukin-18 level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severity and progno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C-reactive protein; Serum interleukin-18;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称缺血性卒中,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综合征[1]。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8为炎症性反应的标志物之一。有关文献指出[2],由于社会竞争压力日趋加重,我国人群急性脑梗死患病率不断增加,医务工作者应重视深入研究此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制定出更准确、更快速的诊断治疗方案。该研究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和98例门诊体检结果健康者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该院住院治疗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试验组和98例门诊体检结果健康者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均为首次发病,经过CT及MRI影像检查,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急性脑梗的诊断标准,根据美国卫生研究院发布的脑卒中评分量表,首次发生脑梗死小于24 h且梗死面积小于5 cm2的急性脑梗患者划分小面积梗死组,大于5 cm2的患者划入大面积脑梗死组[3]。试验组男性58例,女性55例,平均(57.6±7.5)岁,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39例,平均(56.4±8.2)岁,患者均未服用任何相关治疗药物,无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坏和糖尿病等内科疾病。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对该研究对象采取静脉血5 ml置普通干燥试管中,3 000 r/min离心分离后,检验其CRP和IL-18的指标,血清C反应蛋白检测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使用ELISA法检测IL-18,对照组的健康者于体检当日清晨空腹采血行检验,试验组患者入院次日清晨空腹采血,并分别于发病后的第3日和第14日清晨空腹采血进行化验。
对试验组患者在入院后的24 h内进行MRI和CT影像学检查,通过MRI中T2加权像和弥散加权图像(DWI)观察梗死灶的部位,根据CT检查结果在PACS系统中测量梗死灶最大径的长和宽,相乘后得到梗死灶相对面积,分为小面积组和大面积组。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 SPSS 16.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的CRP、IL-18检验结果
试验组随意时间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梗死不同面积组两种指标的结果
大面积组患者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18水平明显高于小面积脑梗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试验组不同时期CRP、IL-18检验结果对比
试验组中不同发病日期对比,第3 日时两项指标最高,同发病第1日和发病第14 日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炎性反应在缺血性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较多。在脑梗死急性期,由于脑血管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自由基产生、炎性反应等诸多因素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观点认为,炎性反应参与了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脑梗死后一些炎性因子的释放,及随后引发的一系列的炎症级联反应,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4]。近年来研究发现[5],炎性因子加重了脑组织缺血性损伤,多种相关血清学标记物水平可反映脑梗死发展变化的方向,以及未来脑血管事件中可能获得有价值的预测信息,且独立于传统危险因素[6]。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急性炎症进展中最具代表性的时相蛋白因子,其指标含量的上升能够促进炎性因子释放,激活补体途径,但同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损伤产生,促进凝血。行为干预和药物干预降低 CRP 可减少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和复发。研究认为[7],CRP水平升高能够提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复发、心绞痛等时间发生。IL-18为近几年发现的一种新白细胞介素因子,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该因子除可以诱生IFN-γ外,参与体内各种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对机体起着重要的免疫调节和保护作用,并参与动脉粥样斑块发生、发展过程[8]。
该文结果显示,IL-18及CRP在脑梗死的早期,血清水平均明显升高,以脑梗死的早期阶段(3 d 时)炎性反应最为显著,随着梗死的进展,二者均下降,但2周内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3 d时IL-18及CRP血清浓度在脑卒中重度组中显著增高。说明在脑梗死急性期炎性反应持续存在,且炎性反应的程度与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显著相关。IL-18及CRP可能共同参与了脑损伤炎性。而且有关研究表明[9],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18水平代表了急性脑梗的发生、发展过程。而且高敏C- 反应蛋白升高是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0],其也为诊疗脑梗死的重要指标[11]。CRP是一种敏感的炎性标志物,反映系统炎症的程度,动脉硬化有关[12]。
综上所述,本试例数和对象或不具有代表性,需要更大量研究对象,对患者C- 反应蛋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 -18精确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探讨和验证,证实两种检验项目不同水平,对脑梗死不同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其在未来的脑梗死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茂林.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75.
[2] 郭留芹.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45-46.
[3] 赵小梅.Hcy、hs-CRP、DDR和IMT在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6):961-963.
[4] 张龙梅.依达拉奉联合血栓通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sICAM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9):16-18.
[5] Lukasik M,Dworackig,kufel Grabowska J,et al.Urprgulation pf CD40 ligand and enhaced montocyte-platele aggregate formation are associated,With worse clinical outcome after isehaemic stroke[J].Thromh Haemost,2012,107(2):346-455.
[6] 郭爱松,李爱红,陈鑫,等.穴位埋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白介素-6的影响[J].针刺研究,2013,38(3):224-228.
[7] Zhao D,Liu J,Wang W,et al.Epidemiological tran sition of st roke in china,twen ty-one-year observat ional study from the sino-monica-beijing project[J].Stroke,2008,39(6):1668-1674.
[8] 刘国玲.血清白介素-18与C-反应蛋白水平改变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213-214.
[9] 王星.检测C-反应蛋白和血清白介素-18水平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5):58-59.
[10] 谢官莉,陈立典,陶静.缺血性脑卒中在关注后脑脊液相关成分变化的研究进展[J].健康研究,2013,33(1):29-32.
[11] Folsom AR,Pankow ,Tracv ,et al.Association of C-reactive protein with markers of prevalent atheroselenotic disease[J].Am J Cardiol,2001,88(2):112-117.
[12] 杨华,夏章勇,曲怀谦,等.通心络胶囊对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炎性因子及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8):73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