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中职院校数控专业质量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2016-05-14张景霞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实践操作教学质量

张景霞

【摘 要】在中职数控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制约学生学习发展的因素,本文分析了现阶段中职院校在培养数控人才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提出了加强校企合作,结合企业需要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切实可行的教学体制,培养“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实训基地,采用先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数控专业质量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数控专业教学 实践操作 教学质量

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高精尖制造产业发展迅速,许多企业不断添置先进的数控设备,对数控人才需求增大。针对这种状况,中职学校抓住机遇,纷纷创办了数控专业,然而从有关部门获知,近几年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并不是很高,一方面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数控人才,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通过认真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中职院校数控专业的教学体制及人才培养目标在定位上存在问题;学校的办学机制和办学理念与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不相适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现状不匹配;毕业生的专业知识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差、不能很快适应社会。针对这种情况,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数控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当前,在教学上课程设置不是很合理,很多学校还是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际教学分开,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先理论后实践,实践教学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2)与企业缺乏沟通与合作,无法了解企业对人才有哪些最新的具体要求。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没有及时修订,即使修订也没有对企业需求深入调研,没有把毕业生的培养目标真正与企业和社会需求接轨。致使中职院校在对数控人才的培养上陷入闭门造车的尴尬局面。

(3)数控专业教材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材之间存在重复和脱节等问题,教学内容单一陈旧,知识点没有及时更新,缺少应用实例,很难适应先进的教学方法,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4)实习、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薄弱。

1)由于数控专业实习设备非常昂贵,学校购置的数量往往有限,中职院校数控专业实习一般会以“认识实习”为主,这就造成了每个学生的独立动手和实践操作的机会很少,因此实践操作技能也得不到有效的提高,教学目标不能实现,实训效果较差,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2)在数控机床实训时,学校重视数控机床的基本操作和简单编程的应用,忽视零件精度要求,对数控加工工艺(如工艺路线选择、刀具选择、切削用量设置、工卡量具的使用等)、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等专业技术能力训练不够;还有的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把大部分实习时间安排在机房模拟操作,上机床实际操作时间很短;这样培养的学生到企业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

3)很多学校重视数控机床的实训,忽视金工实训,在金工实训时担心学生的安全问题,取消了刀具刃磨的训练,金工实训是数控机床操作的基础,没有普通机床的操作基础,数控机床的操作只是个空中楼阁,很难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

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数控专业的高速发展,造成数控专业师资、特别是“双师型”教师严重不足。现担任数控专业课的教师大多是机械方面相关专业经过短期培训转行过来的或从高校招聘的相关专业毕业生,这些教师大都“从校门到校门”,没有企业现场的工作经历,实际动手能力普遍较差,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短期内很难成为数控专业“双师型”教师,严重制约了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2 数控类专业教学改进措施

2.1 切合学生实际建立可行的课程和教材体系

在理论教学中坚持以“必须、够用”为度,优化和整合现有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突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将这些课程分为文化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及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实行一体化教学,并且明确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中哪些课程可以合并成为一体化课程模块,如《车工工艺学》和普车实习,《铣工工艺学》和铣床实习,《数控加工工艺学》、《数控车铣编程与操作》和数控车铣加工以及数控仿真实习,《AUTOCAD》和 CAM技术应用等这些课程基本可以实现一体化。可以将国家、省、市数控大赛的内容和企业的实际加工图纸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拓展课程模块。

针对现有的教材老化,学校应善于“借脑”,积极利用企业专家丰富的资源,聘请当地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数控教材开发。结合与当地企业的实际情况开发校本教材,将重点放在与实践技能相关的必备专业知识上,充分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职教思想。理论与实习之间的授课不再会出现重复或是出现理论滞后于实习的尴尬局面,建立具有明显特色的课程和教材体系。针对我校数控系统的特点,结合相关的数控加工工艺,较好地解决了教材与现有数控系统不配套的矛盾,我们已经编写《普通车工实训教程》、《数控车工实训教程》和《数控铣工实训教程》。

2.2 加强企业合作,打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中职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中职院校就要积极地与企业进行合作,不断地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加强“零距离”培养。在开课前学校派专业教师到企业深入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和企业文化,结合数控中级工的培养目标,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我们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建设和管理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尤其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充分利用其有效的教学资源。

2.3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

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真正改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积极引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它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定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全程构建素质和技能培养框架,丰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的局限,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行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开展实训,努力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经历“确定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质量控制和检测→评估反馈”整个工作过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验实训为中心”的模式,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2.4 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技能

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要着力做好“双师”队伍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每年选派一批骨干教师参加参加国家级和省级高技能培训,同时邀请科研院所著名专家、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到学院做专题讲座或聘请他们到校任教;二是加强对新进教师的培养工作,对于新分配到我校任教的大学生,采用以老带新的师徒结对形式,强化“传”、“帮”、“带”的作用,充分利用校内人才资源,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作用,三是每年利用假期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短期参观、学习,加强同企业的产学合作,使部分专业教师和企业的技术人员一起联合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使专业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双师型”比例。

总之,中职院校是为企业培养后备人才的基地,只有时刻以企业对人才的具体要求为出发点,积极与企业合作,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拥有优秀的教师团队,充分的利用虚拟与现实的软硬件设备,一定会培养出具有很高综合素质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数控人才。

参考文献:

[1]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编,《数控机床装调维修专业建设暨师资培训教材》,广州:2008.6.

[2]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数控机床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广州:2008.6.

[3]陈冰.理实一体化教学在数控专业中的实践与应用[J].职教论坛.2007(6).

[4]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6.15期.

猜你喜欢

实践操作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实践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在电类实践操作课程中对士官学员安全及规范操作意识的培养
多元推导教学方法的运用研究
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
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