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的生长习性及主要病害的防治

2016-05-14张晓巍

中国科技纵横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长习性杨树

【摘 要】肇东实验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绥化地区肇东市西北部,始建于1955年,是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下属的省级实验基地。60多年来进行了大批量的引种试验,营造各种树木300多公顷的人工林。经杨树专家长期研究实验,筛选出多个适合干旱盐碱地造林和绿化树种,为我国西部地区造林绿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杨树是北方地区的主要绿化、防风沙、防护林树种,其树干高大,树姿挺拔,适应性强,生命力强,适合北方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杨树具有哪些生长习性及生长特点,生长过程中及时防治主要病虫害,是保证杨树良好生长、确保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

【关键词】杨树 生长习性 防治主要病虫害

杨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杨柳科属的落叶乔木,全属多达100多类品种,其中我国就有50多种。杨树是世界上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树种,主要分布在温带、寒温带。我国是世界上杨树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到长江流域、西起新疆到东部沿海均有栽植。杨树不仅是很好的绿化、固沙,保土、护岩固堤、荒沙造林、净化空气树种,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其木材可用于房屋建筑、制作家具、造纸等,树叶可用于饲料,树根可制成根雕艺术品,可谓是“杨树全身都是宝”不足为过。

1 杨树的生长习性

杨树喜光耐寒、不耐高温,属强阳性树种,要求长日照和有一定辐射强光的天气。喜水,但不耐水,喜凉爽湿润气候。耐贫瘠,深根性,根系发达,适应性,生命力强,固土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具有容易杂交、容易改良遗传性、容易无性繁殖等特点,产材量大,成本低廉。

1.1温度及光照

杨树喜光,需要充足的光照才能满足叶片的光和作用,最低光照强度不能低于12000M烛光。杨树枝叶繁茂,因此不宜过于密植,栽植密度宜在3米×4米以上,以满足光照需求。适宜生长的温度为16~15℃,能耐短时间40度高温。若气温长时间过高,不仅影响树体生长,还极易引发病虫害的发生。

1.2水分及土壤环境

杨树喜水,但不耐水,根系发达,地下水位不低于50cm或地下水位低于2m的粘重土壤不宜栽植。且因杨树枝叶繁多,蒸发量较大,必须要有充足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生长。但杨树又不耐水,要注意保持林地良好的排水条件。适宜在光照充足,有机质含量丰富,土层深厚,PH值为6.5~7.5,排水通畅,地下水位适宜的壤土或沙壤土栽植。如遇干旱年份,要保证水分的及时浇灌,并要浇透。一般每年灌水4~5次,发芽前灌返青水,5~6月灌促生水,上冻时灌防冻水。

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天气情况,科学掌握灌水量、灌水次数。土壤过于贫瘠的林地可适量施加底肥,根据杨树长势适量追肥,以促其长势健壮,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早日成林、成材。

2 主要病害的防治

危害杨树生长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溃疡病、腐烂病、白粉病、锈病等,本文主要介绍黑斑病、溃疡病。

2.1黑斑病

黑斑病又称褐斑病,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叶片,嫩梢也可发病,自上而下蔓延。

(1)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病菌在病落叶或枝梢中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活跃并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力、雨水等进行传播。病菌从叶片气孔侵入内部组织,引发病害。侵染后5~6天生出分生孢子盘,进行再侵染。黑斑病多发生在高温多雨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过于密植、缺乏光照等情况下。一般发病轻重与雨水有关,雨水多发病重;反之,雨水少发病较轻。

(2)发病症状。叶片发病后,叶片背部现出针状小病斑点,呈凹陷状且发亮。发展后斑点逐渐扩大,呈黑色略隆起状,叶片正面也出现褐色病斑点。5~6天后,病斑中央部位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进一步发展后,病斑连成圆形大病斑,叶片逐渐变成黑色,导致早脱早落,影响树势。

(3)防治方法。首先要加强日常的营林管理,及时剪枝修整树形,改善通风、透光环境,提高光照条件,增强树体自身抗病能力。合理密植、及时间伐,及时清除病叶病枝及落叶残枝,减少发病源。做好林地排水工作,尤其是雨季或大雨过后,要及时排除林地积水,增强树势。

药物防治。发病初期,可用50%多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600~7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500~600倍液等喷雾防治,8天左右喷一次,连喷2~3次。喷药要在雨后进行,如喷药后下雨,最好尽心补喷,以确保药物防治效果。

2.2溃疡病

溃疡病属真菌性病害,可分为水泡型和大斑型两种。水泡型溃疡病主要发病与大苗和幼树,病害严重时可造成大片幼林枯死;大斑型溃疡病主要发生在杨树主干。溃疡病是危害杨树的重要病害。

(1)发病规律及发病条件。水泡型溃疡病,病菌在病部和病残体中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引发病害。春季幼苗移栽后,是溃疡病的高发期,秋季是第二次发病高峰期;大斑型病原菌在病树皮内越冬,翌年春季条件适宜时病菌开始活跃,侵染发病。溃疡病多发正在管护不到位,起苗、运输、栽植过程中,苗木伤口过多,光照不足,缺少养分,长势较弱等情况下。杨树皮膨胀度大于80%时不易感染溃疡病,小于75%时易感染溃疡病,小于75%时发病严重。

(2)发病症状。水泡型发病初期,树皮上出现1cm左右的水渍状和水泡状病斑,呈近圆形。发展后病斑处流出褐色液体,病斑塌陷。后期病斑坏死范围不断扩大,逐渐包围树干,导致上部树干枯死。翌年枯死树皮上轮生或散生小黑点;大斑型发病初期,主干伤口出现暗褐色水浸状的病斑,呈椭圆形或不规则状。发展后,病部组织溃烂变褐。后期病斑逐渐扩大连片,导致枝梢枯死。

(3)防治方法。加强营林管理,提高自身抗病能力。起苗、运输、假植、栽植时尽量减少创口。发病后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倍液,菌毒清80倍液,或2%辛菌胺50倍液等喷洒主干和大枝,秋末树干涂白,防治效果较好。

作者简介:张晓巍(1965—),男,黑龙江呼兰人,东北林业大学、农业推广硕士毕业,高级工程师职称。《杂种落叶松纤维用材林优化栽培模式研究》2013年度被黑龙江省森工总局授予二等奖,主编了黑龙江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科研成果推广示范基地总体规划。

猜你喜欢

生长习性杨树
蚕豆有限生长习性的遗传分析与种质筛选
荞麦的生长习性及高产种植技术
跟踪导练(五)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杨树山漫画作品欣赏
羽扇豆的栽培与管理
半红树种银叶树栽培技术
雾霾来袭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