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馆科普活动的策划与创新—基于浙江省科技馆的“科学眼“科教项目
2016-05-14陈洁
陈洁
【摘 要】科普活动的开发和实施是当今科技馆重要职责之一。通过文献分析和经验总结,本文认为科普活动设计原则可以归纳为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浙江科技馆2015年下半年推出的科学眼“科教项目较好的遵循以上原则,本文对该活动设计方案进行了介绍、,通过该实例分享探讨了活动设计的具体操作方法,并从科普活动的设计和发展层面阐述了活动的意义。今后,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应不断加强创新,注重方式的革新化、发展的持续性和跨界合作三个方面,扩大科普活动的受益群体。
【关键词】科技馆 科普活动 教育 创新
在科技馆的运行中,开发和实施教育活动应是最核心最主要的工作,现如今的教育活动不再局限于常规互动的常设展厅展览或是主题鲜明的临时展览,拓展科普教育的延伸服务是科技馆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普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的开展,公众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也逐渐浓厚起来。 但小实验参与的局限性很大,而参与者往往十分热情地想要亲自尝试,自己动手的想法却很强烈。浙江省科技馆将互动课程引入到展厅科学传播的教育活动,通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科学互动课,让那些对科学知识有兴趣的公众,充分享受科学背后所蕴含的乐趣。
1 活动开发的背景及意义
回溯科技馆的历史演化,已历经三个阶段:“1.0”版为真实的静态的科技博物馆,以19世纪工业革命期间诞生于德、法、英等国的科技博物馆为代表,多以内燃机、发电机等实物布展;“2.0”版为学科的互动的科学中心,以美国旧金山的互动探索馆为代表,将数、理、化、生等基础学科的实验仪器放大化,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代科技馆也属于这一版本;“3.0”版则是互动体验为主的综合性科技馆,目前国内大多数科技馆均属这类。上海科技馆梁兆正副馆长在我馆学术交流会上谈到:当代科技馆发展走势是向展教一体化的的“4.0“版本迈进,更多强调教育活动区的建立,强调教育活动设计中课程是灵魂活动是重点,其关键的转折点便是展教员转型为教育者。她不再只是简单的”导游“,而是需要有讲解技巧、知识结构、教育理念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素养的教学助手和教育员。
中国的学生长期受传统教育“三中心(课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观念及课程教学(考试)评价体制的影响,形成的知识体系大体都是校内的课程资源,基本上没有将知识同社会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对于校外的通过自己去获取的资源往往认识不够,主动获取学习资源的意识也不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在科技馆教育中的角色是一个复合体,其角色定位也是相对的。不同角色特征应服从和体现于科技馆内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整体设计之中。各种角色可以融于一体,也可有所侧重。无论学校科学教师或科技馆教育员,其共同目标都在于“教育”,只是实施的环境和条件有所不同,但共同的精神却是一致的。大范围的普及科学热点知识,最大限度上激发公众的好奇心与探索科学的精神,全面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全面走进科学、认识科学、学习科学、科学的生活是每场活动的主要目的,也是科技馆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要求。
浙江省科技馆改变以往传统科普模式中刻板老套的灌输型知识方式,2015年下半年就笔者所在的展览教育部,全面深入地结合现有一至三楼常设展厅软硬件资源,围绕“环保”这一大方向理念,组建了展厅科学教育项目制课题三个项目组:科学眼、趣味科学DIY小课堂和手偶剧场,有效延伸了场馆的科普服务功能。这些课程游戏设计理念都非常简单,实际操作起来毫不费力,但包藏着并不简单的科学道理,不但可以帮助参与者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的兴趣,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培养兴趣爱好。
2 科技馆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和方向
与学校教育相比,科技馆教育活动更富有开放性和创新性,但探索开发教育活动时要考虑与时俱进,审视力度应符合当下中小学生对于教育活动的口味,减少使用传统的、陈旧的、传授式的活动形式,开辟新颖的,与时代、与生活接轨的,互动式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2.1知识性
主题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是活动设计与实施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活动设计的基础和核心是知识性,通过活动向公众传递一个科学知识。判定活动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让受众群体了解一个知识点,引起其对科学的兴趣。能让受众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应对现实的生活挑战,就达到了开展活动的目的。
2.2科学性
科学性体现在活动的真实性上,不弄虚作假。科学的方案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必要前提,我部专门组建了策划协调工作组,根据每位成员自身能力专长,明确责任、分工合作,通过讨论共同来完成主题选定、前期工作准备,确保活动顺畅进行,做好活动后总结归档工作。
2.3实用性
一般传统的学校科学教育模式采用读科学讲科学,内容过于抽象离实际生活过于遥远,或知识无法用于实践,致使其对科学失去热情,因此要注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探究主题,营造感染性强,实践性强、与生活密切关联的技术问题情景,在活动中收获理解、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形成科学意识、思想和技术设计能力,并将之进一步融入生活,提升生活。
2.4趣味性
一场好活动应该是能唤起公众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把其对科学探究的思想进入一个新的境地,从关注兴趣和体验科学的角度出发,综合运用数字化、多元化和多媒体等展示手段,将原本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融入于妙趣横生的情境之中,策划设计直观灵活、可操作性强的手工课,鼓励在实验娱乐中获取成功的喜悦。
3 科普活动策划案例—以“科学眼”科教活动为例
3.1活动背景
笔者负责网络宣传&活动协助的“科普眼”是一项全新的活动,以小实验为原型,把科学引向生活,引向环保,引向文化,引向大自然中的每一个个体。在营造安全的学习交流环境下,较好地满足于参与者自己动手尝试的需求。通过设计有趣的手工制作环节,着眼于提高参与者的关注度,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制作过程中互动交流科学知识,争取让他们不仅学到了无形的科学知识,还能亲自动手完成作品后带回家中收藏,成为对周围人群宣传科技馆的有效途径。同时希望我们的作品如标本制作等,能够成为馆里的常设展品。
3.2活动目的
首先,我们以科学的视野去寻找身边常见的素材,以创新的角度去构建独一无二的作品。我们收集一些常见的物品,落叶、费油、甚至是一些我们大块朵颐之后的碎骨,我们先将它们做一些处理,它们就称为了新的素材,让大家更深入的了解我们身边的常见物品。
其次,以科技馆为体验场所,既宣传了科技馆也促进了公众对科技馆的新认识,活动提供给学习者的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和课程,更谈不上面面俱到的教学过程,在这里没有学习的压力,而 “娱乐”是为了刺激和帮助认知的提高。
3.3活动形式
①线上招募,借助浙江省科技馆官方新浪微博账号下的27万余关注量宣传,主推“科学眼”自身的微信公众账号,争取建立自己的受众信息网,从而获得及时反馈信息,适时调整学习内容。
②线下招募,一楼进出口大厅显著位置&各楼层客流量较为密集型区域,易拉宝、张贴画等海报式投放宣传,且根据当天的课题,自行随机的挑选符合要求且兴趣浓厚的家庭。
3.4活动细分
①落叶缤纷:收集落叶:
小龄段:树叶自制画;高龄段:叶脉书签制作;优质段:叶脉画的创作。
②皂言皂语:在搅拌中感受皂化反应,油与氢氧化钠将液体慢慢转化为固体的奇妙旅程。
普通段:制作废油环保皂;中级段:制作精油功能皂;优质段:根据参与者需求定制,创新配方。
③骨灵精怪:餐桌上那些不能被食用的骨骼,在化学药剂中脱脂处理,就可以长时间的保存。来了解我们吃下肚子的动物,发挥想象,在创造的世界里腿骨、翅骨,都有新的妙用。
普通段:按照我们的教材完成拼接;高级段:参与者提供素材,帮助完成原装拼接;优质段:参与者提供素材,创意制作。
④玲珑剔透:制作骨骼染色标本。优质段:按照教程完成制作。
3.5注意事项
每场活动前期准备均考虑到安全问题,保证每位均有硅胶手套、护目镜、口罩、防护服等保护措施落实到位中开展,实现了尊重天性和创造能力,把约束和限制降到最低。针对难度较大的标本制作课,在实践操作前期必必须就液体调配等具体事项需单独开辟相关化学课程介绍了解,因操作中涉及使用手术刀片等难度系数较大的环节,此项课程针对初中以上学生。
4 科技馆科学教育活动的创新与展望
因自身文化层次、信息需求、年龄、职业、工作任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公众对科技馆的期望和要求存在很大差别。低龄段的倾向于把科技馆当作游乐场所在玩中学习,而年轻人则倾向于组织各类品牌的科学传播活动,中龄段主要以家庭出游方式为主,老龄段则当作休闲聊天交流的场所。设计要充分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公众对科学的需求,应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设计不同的活动主题,相应地有针对性地来把握具体活动内容的大小和程度深浅。
4.1活动方式的革新
固有活动模式都是通过对于科普性知识的单项灌输模式。就算有互动,也仅限于地年龄段对于装置的参与。而教育的主体应该是以成年人为主的社群,活动通过他们的传播可以影响到更多的人。因此方式的革新显得尤为必要。一个好的活动就像一个好的舞台剧一样,要给观众思考的空间。因此原先的固有模式必然会被历史所淘汰。在实施过程中,主办方应更侧重不同活动主体间的延续性,而这种延续性是基于清晰的逻辑线而来的。通过不同的互动性和多元化的沟通方式,受众可以关注到不同活动间的内在联系,如由浅入深的阶段性同一主题型活动的开展,观众的好奇心被大大激发。这对于他们的后续学习有着很强的推动力。这样的科普模式可以逐步让受众形成自己的学习思想,将接触学习到的知识点逐步转化为自己的内在逻辑,进而间接培养自己的体系。
4.2活动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馆之前也有做过手工艺相关的互动活动,但受众年龄段相对低龄化,这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科普的普遍性。如何激发陪同孩子来参与活动的家长层面人士对于该领域的兴趣是全面科普所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上,建议可引入时下流行的更为为专业复杂的手工课程。现如今匠人精神大有复辟之象,很多民间的手工艺人以及线上的一些平台激发出了大家对于传统精神学习的热情,但是这些平台的受众相对较为局限。我馆可以利用本身平台的优势,邀请他们来分享相关的经验,并邀请他们成为合作的老师。手工课通过他们的带动,将会吸引到不同年龄段人的兴趣,家长从此也不用担心浪费过多时间在自己不感兴趣的领域。而我们希望类似的体验式活动可以在未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并能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不断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受众,活动的延续性因此可得到改善。
4.3活动中的跨界合作
近日在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了纪实摄影大师塞巴斯提奥·萨尔加多的摄影大展《创世纪》。该展览透过摄影的视角带领人们重新走进大自然,去思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活动本身基于自然这一主题,却通过摄影的方式带领观众自主自考。这样的形式值得借鉴。活动的切入点可以是跳出原有的思维壁垒,去邀请一些不同领域的人或是值得分享的东西。这样的跨界合作可以吸引到不同层面的受众,通过活动后的线上线下互动。为该平台吸引更多不同层次的新受众。现如今,跨界合作之于科技馆的发展是当务之急,其切入点可以很小,但活动本身必须是精练的。透过不同的视角带领观众去关注自然,关注事物本身的内在联系。这不就是我们科教活动的目的吗?
科学教育的出发点不仅是要学习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理想的科学环境由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四部分构建,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通过手工课活动将枯燥抽象的知识以生动、直观、互动方式展示,将科学技术知识还原、转化为我们当前的生活经验,让公众亲近科学、喜欢科学、探究科学、反思科学,在亲身的经历实践操作中,感受、领悟、思考、探究,从而形成理智与情感、自我与社会交融整合的健全人格,通过实践真正理解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