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民工“颜值”与“气质”的镜像
2016-05-14龙星竹
龙星竹
〔摘 要〕由湖南长沙市舞蹈家协会创作表演的舞蹈《打牙祭》,用现实主义视角描绘了一个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生活的独特的场景,其题材、语言及形式皆有一番创意与风味。
〔关键词〕舞蹈《打牙祭》 现实主义
在艺术上,现实主义是“关心现实和实际”,“对现实的忠诚与负责”,是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它摒弃理想化的想像,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据实摹写。
日前,由湖南长沙市舞蹈家协会创作表演的舞蹈《打牙祭》,就是一个关于城市建筑工地农民工生活的现实主义题材舞蹈。其视角独特,形式新颖,动作语言生活化、形象化,以其直面生活、直指人心的风格,别具一番创意与风味。笔者仅仅看了两遍视频,从情节到形象,从舞蹈语言到音乐伴奏,基本上已经拷贝到我的脑海里。
题材新。舞蹈编导以独异的现实主义眼光选择了生活在大都市最底层的农民工人群,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以他们的生活环境和身份,对于舞蹈这种肢体语言艺术而言,要如实、客观、真切地表现好是存在难度的。但是,该舞编导巧妙地择取了一个农民工班长妻子从乡下赶来,送来乡下土特产,在建筑工地给久别故乡的工友们煮饭炒菜“打牙祭”的故事,来表现他们背井离乡的生活情况与精神面貌,故事情节简单,却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范性。
语言精。舞蹈导演为农民工“私人订制”了一个形象、生动、活泼、有趣且透射着浓浓的生活气息的独特动作体系,看上去比较简单,没有几个难度很大的技巧动作,但是完全符合农民工的身份与气质,贴近他们的生活环境与思维特征,以及劳动场面与做工细节,比较精确、精准。比如,开场舞句——建筑工地农民工劳作的场面,很好地营造了农民工工作氛围;班长妻子与工友们嬉戏追逐的舞句,无论是节奏上还是动作力度、幅度上,均颇为适度、到位、讲究,也很有个性特征。
形式活。舞蹈根据不同的人物关系与情节,成功采用了多种表现舞句,如两人、五人、十几人等的舞蹈,不间断地变化队形,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单一、乏味,将农民工的生活习性与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比如,班长妻子与班长、其他工友之间的舞蹈差异显著,关系处理得非常精确和到位,不仅令观众一看明了,而且具有一定的观赏趣味。可以说,这是该舞较为成功的地方,也是考验导演是否有“几把刷子”的关键之处。
此外,舞蹈表演节奏明快,动作铿锵有力,演员表情丰富,激情洋溢,迸发出较强的艺术张力与感染力。比如,工友们不顾一切地将筷子齐插进锅里的群体性造型,导演采用了夸张的手法,很好地表现壮观场面。
总而言之,舞蹈《打牙祭》是一个接地气、带着露珠、冒着地热的反映底层百姓现实生活的文艺作品,浓浓的生活气息,满满的温情友谊,萌萌的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它抓住了现代农民工的“准心”——劳动生活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精神,充分展现了现代社会条件下农民工的“颜值”——乐观、朴实、幽默,以及保持的“气质”——团结、友爱、勤劳。
当然,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舞蹈《打牙祭》在时代色彩和现代元素上,还有进一步提升与完善的较大空间,避免眼下的表演就像是一二十年前发生的,包括动作语言、情节结构、情感表现等。
(责任编辑:刘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