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代古筝艺术西化趋势的思考

2016-05-14田冰洁

艺海 2016年7期
关键词:创作研究

田冰洁

〔摘 要〕古筝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乐器,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与典型性,但在艺术发展过程中,西化趋势日渐显著,为了有效继承与发展古筝文化,本文介绍了古筝概况,分析了古筝西化发展的表现及对策,旨在推动筝乐艺术的传播。

〔关键词〕古筝艺术 西化发展 创作 研究

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古筝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秦国起至今,古筝艺术日渐普及,为了弘扬筝乐艺术,社会各界人士均对其展开了研究,但受全球化与多元化音乐的影响,古筝艺术在创作、演奏及表演等方面均呈现出了明显的西化特点,在此背景下,为了传承、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本文深入探讨了古筝的西化表现及发展对策。

一、古筝的概况

自秦汉起,古筝开始流传,在不同地区,它与当地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特色的流派,以地域为依据,可以分为为浙江、河南、山东、陕西及福建等筝乐流派,各流派均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如:清雅、刚健、轻盈等。

传统筝乐传播以口传心授与乐谱两种方式为主,前者是指通过口耳,传播其演奏形式,并由演奏者自己体会其中的韵味,其作为最早传播形式,未借助任何媒介,其最为显著的特点便是直接与便利;待文字出现后,记谱法随之出现,但谱面难以呈现实际演奏效果,其作为补充传播方法,与前者结合后,促进了筝乐的传承。

由于传播方式过于简单与传统,导致筝乐发展困难重重,为了增强传播效果,人们积极创新音乐记录方式,如:手势谱、结构谱、点子谱等。在我国,传统的音乐谱式众多,常见的有文字谱、俗子谱、减字谱等,其与音乐形式紧密联系,体现了音乐特点及规律。对于筝乐而言,在其传播与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谱式,具体分为两种,一种为大板花字工尺谱与二四谱。

随着传统筝乐的发展,古筝乐器日渐完善,由五弦逐渐发展至九弦、十二弦及十三弦等,在盛唐时期,筝乐快速发展,此时雅乐用十二弦演奏、而俗乐用十三弦演奏,同时文人墨客为其填词作赋;在宋代,古筝作为民间音乐,其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营造了哀愁的氛围;待至元明时期,古筝进一步发展,十四弦与十五弦成为了主流形式,在表演方面,最为流行的便是独奏与筝歌;在清末,古筝发展为十六弦,同时丝质弦逐渐被钢丝弦取代,此时古筝的音色更为明亮、触弦更为灵敏;自新中国成立后,古筝发展逐渐步入繁荣时期,通过相关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古筝发展趋势专业化、系统化与规范化。

二、古筝西化发展的表现

1.乐曲创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理念、作品形式、创作风格等均在不断创新与发展,在新理念、形式与风格支持下,古筝作品创作的多样性愈加凸显,主要体现在其题材方面,如:民族风俗类作品《黔中赋》、《幻想曲》等,民族精神类作品《楚魂》、《箜篌引》等。同时,古筝独奏曲《帆》通过对钢琴曲元素的融合,使其呈现出了差异化的定弦方式及个性化的音乐语言。随着古筝协奏曲形式的出现,相关作品在结构、深度及内涵等方面均进一步提升,创作者凭借多样的创作题材,推动了筝乐艺术的发展。

在创作方面,古筝西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命名形式,传统古筝音乐作品的标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为标名,另一类为标意,前者与作品内容无直接联系,如《三六》、《六板》等,后者与作品内容紧密联系,并蕴含一定的意境,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但时至今日,古筝作品命名形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如《离骚》、《抒情幻想曲》等。二是,曲式结构,在全球化与多元化的环境下,各国、各民间间相互交融,在音乐艺术方面,相关作曲家不仅继承了传统的民族音乐,还吸收了国外的作曲技法,在此基础上,古筝作品具有了现代特色,从而促进了其进一步推广。当前,古筝作品具有多元性的风格,此特点的成因为,它有机融合了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手法,如《林泉》,其采用西方曲式结构与自由创作手法,保证了主题的统一性、内容的生动性,此作品突出了筝乐的民族特点,呈现出了开放、宽大的乐曲风格。三是,乐器,传统古筝作品创作受五声音阶定弦的影响,制约了筝乐艺术的发展,为减少其影响,作曲家在创作时,通过创新,提出了全新的定弦方法,如:五声音阶双调循环、模式化音组定弦等,从而促进了演奏技术的发展。

2.演奏技法

在古筝发展过程中,相关人士对其研究日渐深入,在演奏技法方面由单手弹奏、逐渐发展为双手弹奏,同时受国际文化的影响,通过与西方音乐演奏技法的模拟和改进,使筝乐的时代特色愈加明显。

左手演奏法主要分为左手吟按指法与左手拨弹指法,前者具有典型性,借此技法,凸显了筝曲的委婉与细腻,在实际演奏过程中,左手技法包括吟、揉、滑及颤等,虽然其增强了古筝乐器的艺术魅力,但也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相关学者通过对西洋乐器的研究与探索,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左右手均要接受同样难度的技法练习。随着演奏技法的快速发展,左手弹奏的作品随之出现,如:《庆丰年》、《黔中赋》、《打虎上山》等表演形式,特别是左手摇指代表作《溟山》,在此技法基础上,古筝演奏形式愈加多样,常见的有长摇、多指摇及双手摇等。

右手弹奏法主要包括双手弹奏、快速指序、多指摇等。当前,古筝作曲新派系,通过对其演奏技巧的创新,不仅增加了演奏难度,也促进了技法完善。如:快速指序技术,在弹奏时,遵循运动规律,并注重左手弹按技术的发展,以此保证了弹奏速度,此技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与广泛性,代表作品为《黔中赋》。同时,古筝艺术家利用弹轮技法、走位三指摇等,增强了作品的色彩性。

3.表演形式

一方面,演奏形式,常见的演奏形式为独奏、重奏及合奏,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古筝与西方乐器及乐队逐渐融合,通过创新,随之出现了协奏,如《西楚霸王》、《梁祝》、《暗香》等,其与钢琴、大提琴等结合,丰富了演奏形式与演奏风格。同时,在音色方面,演奏者借助新音乐组合节奏,增强了听觉新鲜度,突出了音响个性化,但是为了保证演奏效果,对演奏者有较高的要求,其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如反应能力、拍击能力及表现能力等。

另一方面,表演动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古筝音乐的审美追求愈加全面,在观赏时,要求演奏者应呈现了听觉美与视觉美。在此情况下,如果古筝演奏仍坚持单一的、固定的演奏姿势,则难以适应新时期观众的审美要求。为了迎合观众及市场需求,古筝演奏者在表演形体上积极创新,如:女子十二乐坊,此组合的成员均来自于著名艺术院校,均拥有较高的专业素养,演奏者将古典民族乐器与现代音乐元素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以此传承了民族音乐、体现了时代风格,在此基础上,其创作的作品具有鲜明的特点,同时演奏时,借助了先进技术手段,如光、声、舞、美等,为观众打造了视觉与听觉盛宴。

三、古筝艺术发展的对策

1.注重古筝创作

21世纪,筝乐发展呈现出了多元化特点,在创新发展过程中,应准确控制西化尺度。对于筝乐艺术而言,其发展的重要标志便是多元的风格,但在民族融合、时代进步背景下,筝乐创作、演奏的多样性日渐明显。在地域方面,我国筝乐流派以地区命名,如浙江、河南、山东等流派,各流派受当地风俗、审美等因素的影响,均拥有特殊的风格,而差异化的发展,增强了筝乐的生命力与活力;在时代方面,不同时期筝乐的内涵、理论及技法等各异,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为不同创作者其生存状态、艺术情趣等各异。

对于筝乐艺术而言,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创新是必要的,通过相关学者的不断努力,其创作将更加专业、规范与系统,为了实现多元化发展,创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其一,结合继承与创新,虽然二者具有矛盾性,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续,在筝乐发展过程中,此矛盾始终存在,如果缺少其一,均会制约古筝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古筝创新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通过实践检验,新创作作品取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新的古筝曲体现了传统筝乐精髓,同时融入了现代音乐艺术特色,如《戏韵》,借助民族素材与戏曲唱腔以及现代创作技法,凸显了时代性与创新性。在筝乐发展过程中,要把握西化的度,如果过于强调技巧或韵味,均会影响筝乐发展,因此,实际创作时,应加强其民族性与普及性,通过对其它艺术成果的借鉴及对大众审美需求的结合,以此促进筝乐发展。其二,协调时代性与民族性,通过创作,促进了筝乐技术革新,保证了筝乐人才培养,为了满足观众需求,体现时代精神,要求筝乐创作应具备多样性与多元性,但实际创作时,不仅要让题材与风格等拥有时代特色,还要凸显民族特点,在此基础上,筝乐多元化创作发展才能够更加繁荣。

2.加强古筝研究

随着古筝热的出现,各高校音乐专业均增设了古筝选修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着诸多的问题,如:古筝教学具有明显的功利化与西化现象。为了促进筝乐艺术的发展,相关学者应对古筝给予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应完善古筝理论研究,为教学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保障,同时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特别是要开展美感教育,使学生了解声音美、韵律美、节奏美及姿势美等。

总结:综上所述,在古筝艺术发展过程中西化趋势十分明显,为了传播民族文化,推动筝乐发展,本文介绍了古筝的传播与发展,分析了古筝西化发展的表现及对策,相信,日后古筝发展将更加繁荣。

(责任编辑:刘小红)

参考文献:

[1]汪海燕.古筝曲《彝族舞曲》两种版本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2]陈韵宇.王中山筝曲艺术特色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3

[3]陈窈.浅论当代古筝演奏的审美趋向[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30(04):293-298

[4]张黎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中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研究—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2

[5]丁忠明.论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困境及其本土重建[D].西北师范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创作研究
咱也过回『创作』瘾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如诗如画》创作谈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一墙之隔》创作谈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创作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