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于幼儿的影响
2016-05-14李小鸿
李小鸿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交活动。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作用。
一、重视早期教育培养,从摇篮抓起
亮亮出生刚满月,他妈妈就在摇篮边给他讲故事、念儿歌,亮亮眨巴眨巴小眼睛,是否听得懂,别人不得而知。后来亮亮牙牙学语,他妈妈爸爸还在他身边不停地讲故事、念儿歌。在长期潜移默化下,亮亮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表现比较出色。在读高中时,尽管亮亮选择的是理科班,但写作能力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他的文章有时作为范文供同学们参考;2012年初进单位面试时,亮亮语言表达得体,条理清晰,得到了评委给予的高分,并顺利被单位录用。
二、重视道德教育培养,从点滴抓起
有位优秀的儿童教育家说过:“优秀的品德,只有从孩子还在摇篮之中时开始陶冶才有希望,在孩子心灵中播下道德的种子,越早越好。”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父母教育是关键的第一步,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1.孝心教育培养
“孝道”历来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最基本内容,亦是中国传统美德中育人的核心内容,影响着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言与行。在培养亮亮的孝心上,他的父母作表率。亮亮爸爸是外地人,他爷爷早年丧偶,孤身一人在老家,他的父母尽可能利用节假日带着亮亮去探视,并力所能及地尽自己的孝心。亮亮与外公外婆住同一城市,节假日他们全家经常会去探望,和老人唠唠家常,帮助老人料理家务;就餐时,亮亮父母会把好吃的东西让给老人吃。其次,让亮亮进行孝心实践。亮亮能独立外出后,他父母孝敬老人的东西,都让儿子“代办”。有一次,亮亮受父母委托给外公、外婆送青蟹,他将青蟹放入自行车篮后,直奔外婆家,到家一看青蟹“不翼而飞”,他急得满脸通红,马上骑车原路找寻。当他得知是一位老婆婆捡到后,马上上门找到老婆婆:“老婆婆,听说您捡到了几只青蟹,那是我爸爸妈妈孝敬我外公外婆的,请您还给我好吗,否则我爸爸妈妈要批评我的。”他的言行对大人来说不足为奇,但要知道当时他才12岁。老婆婆见此露出了赞许的笑容,交还了青蟹。亮亮父母在培养儿子孝心的同时,也锻炼了他处事的能力。现在,亮亮长大成人了,他的孝心得到众人称赞,这种品质的养成与他父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2.爱心教育培养
“爱”无处不在,既有国家、民族、社会的大我之爱,也有父母、师长、朋友的小我之爱。亮亮父母对儿子的爱心培养,可谓“处心积虑”。他们会利用各种外出之机带儿子前往。一来让他在不同环境中增长见识;二来让他在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同时,培育爱心,学会爱国、爱家、爱他人。亮亮爸爸妈妈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让座,尤其是亮亮在场时,他们更加主动,以此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影响。他们还注重个别事件的教育。亮亮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邻校一名小女孩得了白血病,区教育局在所属小学发动师生募捐,亮亮将父母亲提供募捐的钱买零食吃了,事后过了很久,妈妈才从老师口中得知他没有参加募捐活动。回到家后,妈妈狠狠地批评了他,10元钱虽少,对小女孩治病微不足道,但不参加募捐,是没有爱心的表现,而没有爱心的人是没有健康人格的人,将来也得不到别人的爱甚至亲人的爱。现在,亮亮长大了,在父母的影响下,他会毫不犹豫地给老、弱、病、残、孕及带小孩的乘客让座,多次主动无偿献血,在读大学二年级时就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三、重视独立思维培养,从细节抓起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学会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比获得知识更重要。”培养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家长培养孩子的目标之一。比如吃饭,我们不难看到长辈追着孩子喂饭,孩子是否吃饱,是否喜欢吃,不是家长所关心的,家长所关心的是孩子吃的少营养跟不上。亮亮妈妈在儿子吃饭问题上所采取的态度是:他能独立思考,饿了肯定自己要吃,不强求他吃多少。亮亮初中成绩很好,考入全国知名的高中,但读高中期间因为喜欢打篮球,影响了学习,只考入一所普通的大学。亮亮爸爸妈妈没有责怪他,只告诉他一句话,你曾经成功,但现在一般,这只是人生中的小挫折,今后的人生道路靠你自己走,进入大学更要学会独立思考你今后的人生。亮亮大学四年,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学会了“走路”,学习一直很努力,参加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十分优异。参加工作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做家长的一生追求,但如何“望”,值得深思。亮亮父母亲的家庭教育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