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轻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之我见
2016-05-14颜芳吟
颜芳吟
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对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影响,“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上了我们的教育教学日程。随着“减负”工作的深入,“如何真正做到减负?如何在减负的同时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成为困扰许多教育工作者的问题。这一问题同样存在于我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减轻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乐中学?”是我在教学工作中一直思考,并努力在教学工作中寻求解决的问题。
学生的课业负担主要包括身体负担和精神负担两类,身体负担主要表现为过多的家庭作业、大量的课外补习等;精神负担有时也称为学习压力,多源于传统的“分数决定命运”的观念。在初中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两类课业负担的感受是不同的,学生对身体负担的感受较为直接和强烈,对精神负担的感受程度多受到自身或家庭对学习的态度的影响,自身或家庭对学习越重视,学生感受到的负担就会越重。
在我看来,初中学生需要通过承担适当的课业负担来应对中考这一选拔性考试,对于课业负担的量需要根据“因科而异、因人而异”的原则来把握。我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知晓语文知识的广阔性,了解语文学习的长期性和持久性。我所接触的学生整体上接受东西较慢,有时灵活性不够。在和这些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中,我收获以下两点感悟:
一、精讲精练,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对于这些学生,如果将那些接受较快的学生作业布置给他们定然会成为他们的负担。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典型的、重要的练习给学生去做,针对学生反复错的地方加强训练。用这样的方式来避免重复练习已经掌握的知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业负担除了有老师使用题海战术造成的外,有时也是学生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引起的,特别是课业负担中的作业问题。我们判断作业量的标准多以完成作业需要的时间为标准。这一标准在衡量语文背诵作业时,很大程度上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个人使用的背书方法直接影响背书所用的时间。在了解到班上学生特点后,我总结出“朗读、抄写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分层记忆法”三种背诵的方法提供给学生,并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体验三种方法,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背书方法。在学生掌握知识后,我会提出及时复习的要求,同时用每周总结的方式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复习语文知识的方法。及时复习不但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而且能在学期末各科进入备考阶段时,保证学生高效复习语文的同时节省时间给学生自主安排,减轻因期末复习带来的课业负担。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基础较好,明显有精神负担的学生会给予针对性较强的指导。在遇到学生有明显进步时,会鼓励学生回顾总结自己有效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能更好的实现精讲精练的目的,也能帮助学生减轻一些不可避免的课业负担。帮助学生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能避免学生因为一时考试失利造成的不良影响。
二、巧讲巧练,注重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再难的知识学起来也会觉得容易。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这点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对初一新生的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在初一阶段,培养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完成学科的起步入门,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学生在知识难度增加后产生的课业负担。
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使用一些生动的语言或是采用一些新颖的形式将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些,进而实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语文教学中,学生错别字总是令人头疼,有些字是屡讲屡错,屡错屡讲,保证学生有效的记识是语文老师们不断努力目标之一。《龟虽寿》中的“枥”和“暮”就属学生常错的字,在讲解时我依据字形,采用“联想记忆法”帮助学生记住正确的写法。我会告诉学生:古代的围栏是用木头造的,把木头固定住是需要力气的,“枥”中用的是“力”;太阳落山就是黄昏,称为暮,“暮”字底下是“日”。用这样的方式讲解常错字,有时比单纯的将字写在黑板上,或是抄写的方式要有效的多。讲的越生动,学生们的印象就越深刻,练习时写错的就越少。巧讲的同时也要巧练,传统的练习形式用久了会让学生有疲惫感,这时候我会采用新的形式。比如在进行默写练习时,我借鉴其他老师的经验,将“学生默写——老师批改——学生订正”的传统练习形式换成“学生默写——学生批改——学生订正”的比赛练习形式,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参与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实现练习的目的。
将枯燥的东西变得有趣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想让学生长久的保持兴趣这样做还是不够的。我尝试利用学生原来就有兴趣的东西,将其兴趣扩大,并引入到学科学习中。在进行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了解到学生们喜欢看推理类、冒险类的动漫,我就相应的推荐一些著名的推理类、冒险类的书籍,让学生将看动漫的热情分一些给阅读,在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兴趣后,引导学生阅读其他类型的书籍,实现广泛的阅读。通过学生原有的兴趣点能更快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老师更深入的了解学生,所讲的东西要更贴近学生,这个方法需要我在今后工作中不断的完善。
真正实现“减轻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保证学生成长”是任重而道远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以上两点,是我个人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感悟。其中的想法做法并不成熟,还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