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参与式教学的应用探析

2016-05-14孙翔姚爱琴

魅力中国 2016年7期
关键词:原理马克思主义教师

孙翔 姚爱琴

随着时代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教育教学的环境、任务、内容、渠道和对象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原理”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恰当地运用参与式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就讨论式参与、谈话式参与、案例式参与和体验式参与等参与式教学的方式进行探究,以期师生双方相互参与、相互激励,在互动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教学无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原理”课的课程性质与地位决定了其教育教学的政治性、思想性、实践性、应用性,这使得“原理”课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度的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而参与式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人人参与,人人去尝试,人人从动手,动脑,动眼,动心中获得知识,“原理”课恰当地运用参与式教学,可以打破“老师拼命灌输式的教,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的僵局,极大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用参与式教学的意义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的改革,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参与式教学是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看法和意见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平台,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共同推进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旨在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责任感,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与效益,[1]对“原理”课教学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原理”课因其自身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方式都是教师课堂上“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笔”,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扔笔记”的填鸭式教育,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完全忽视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学生的主体活动及主体的发展。学习过程是学生这一主体对知识客体主动探究、不断翻新和改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的追随者,而自始至终都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按教学计划的要求,对活动材料的选取、合作伙伴的选择、活动内容的设计、展开和评价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参与式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提高

“原理”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参与到学习中来,它在遵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差异的同时,鼓励师生、生生平等参与,对同一问题大家充分发表己见,相互质疑与答疑,共享成果,在这种建构与重构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同时,这种情形下,即便有学生想偷懒,出于自尊心及“参与”压力的考虑,也必须迫使自己发挥潜能,培养独立思考意识和问题意识,促使学生课外自己找文献,思考并整理文献,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参与式教学有助于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大学的教学模式下,教室与学生的接触和交流大多仅限于课堂,课堂之外的时间,学生很难在学校找到教师,公共政治理论课更是如此。参与式教学运用于“原理”课,很多活动师生在共同商议的基础上,需要学生课外完成,这使教学活动从课堂延伸到校园乃至社会的广阔空间,加强了师生在平等和谐交流中进行心灵的沟通。[2]另外,参与式教学运用于“原理”课,强调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双向输入,这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误解,有助于相互体谅。教师也会从学生的理解与支持中获得鼓舞,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当然,参与式教学运用于“原理”课,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倾听,先听后说,多听少说,不随意插话,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当别人发言时要神情专注地听,眼睛注视着对方,不东张西望;要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要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一次又一次地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经过这样不断训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极大地调动其参与热情,提高“原理”课教学的实效性。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课堂教学中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类型

根据“原理”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总目标,在运用参与式教学的过程中应重点把握“三个一”,即“一个主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一个重点”:以阐述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一条主线”: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3]。依据“三个一”,“原理”课参与式教学主要有以下方式和类型。

1.讨论式参与

讨论式参与教学是教师作为“导演”,在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以课堂讨论、辩论、演讲、对话的方式,就特定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地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使之在讨论中理解消化知识,发展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谈话式参与

谈话式参与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师生间的问答对话而使学生借以获得新知识巩固新知识或检验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的“问”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作答,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原理”课由于理论性很强,又抽象、难理解,因此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解决“原理”课的理论性,尤其是“唯物主义及其三个发展阶段、唯心主义及其两种形式”等学生比较陌生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集中讲授,学生更容易对这些知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和把握。但讲授法以教师活动为主,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也即“填鸭式”或“满堂灌”。谈话式参与教学这种把说理与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宜于理论性强、抽象度高的“原理”课的教学,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思考和语言的表述能力。。

“原理”课教师采用谈话式参与教学时,首先要追求一种宽松、自由的谈话环境,在这种情境中使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起来,把学生的既有经验与要探究、解决的新问题联系起来,把学生的理智与情感结合起来。其次,要设计好提的问题。问题要明确,难易要适当,有启发性。问题设计时主要围绕教材内容和教学重点来考虑:问什么,什么时候问,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了题怎么办。再次,要讲究提问的技巧,尽量能针对不同的个性特征,提问环环相扣,循循善诱,点拨精妙,善于把握时机,给学生相当大的思维空间,具有启发性、灵活性。最后,在谈话结束时,教师要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结论,对学生反映出的错误认识,要明确纠正,使学生获得系统、科学、准确的认识。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能够驾驭课堂,启发、指引学生的思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3.案例式参与

案例式参与教学是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引入课堂教学环节,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情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4]

“原理”课包含了大量抽象的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如果只是单一地进行理论分析,会使课堂枯燥、生硬、乏味。以案例作为背景经验,更容易启发学生的思想。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真实性、典型性、针对性,要为教学目标服务。因此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它应该与所对应的理论知识有直接的联系,必须精益求精,而且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的,决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如讲授“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时,可以先请学生说出熟知的“勾股定理”的内容,然后再回答其由来,“由来”学生可能回答不上,教师就通过古埃及人的“3、4、5”和古巴比伦人的“5、12、13”两组数字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一知识点,通过案例,生动直观地将抽象的理论变得浅显易解。

4.体验式参与

体验式参与教学是指教师结合讲课内容,运用多种教学媒体与教学资源,通过创设合理的情境,选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角色扮演或模仿性学习等亲身体验过程中理解并产生情感、生成意义。通过体验,学生会将一个陌生的、外在的、与已无关的遥远的学习对象变为熟悉的、可以与之交流的存在,从而产生兴趣,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经过自觉的探究,生成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形成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验式参与运用于“原理”课教学,可运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去体验。可以用语言直接描述情境、可以用音乐渲染情境、用小品塑造情境等,通过这些方式把“原理”课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真实的学习场景,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唱《保卫黄河》《龙的传人》等红歌来以昂扬正气;读马列经典著作及苏格拉底、康德等大哲学家的著作以感悟智慧;讲述马列等革命导师及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以树立榜样;传诵革命导师的语录、外国政治家的名言及古今格言警句以沟通真情,共享真知。学生通过这些体验,可以更好地理解每个原理背后厚重的历史背景和理论渊源,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整体素质。

总之,“原理”课教师在运用参与式教学时,要始终考虑用教法带动学法,把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串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不断树立主体教育思想、创新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和终身教育思想,把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三者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范岩,马立平.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2,03:58-61.

[2]石俊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参与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为例[J].大学教育,2013,15:131-133.

[3]杨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新探[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05:57-59.

[4]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09:70-73.

[5]刘琳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创新[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273-274.

猜你喜欢

原理马克思主义教师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浅析狭义相对论的建立及其原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两个原理的区别及其应用
祖暅原理的推广及应用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