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节目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2016-05-14金恒
方言节目从21世纪初期开始兴起,各个省市地方台纷纷推出以方言为特色的电视节目,形态各异,并且经历了从最初的火爆,到后期不得在黄金时期播出的困惑,如今,各地方言节目已经成为各自不可或缺的一个品牌,与此同时,方言也在日渐式微,00后甚至90后的大部分青少年都不会说本土方言,由此带来一些专家学者的惊呼,方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面临绝迹,本文试图探讨,在互联网+的时代,方言节目在地方电视台中起到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以及方言节目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带来的时代意义。
方言是什么?方言是中国文化中一个独特的现象,北方方言的爽朗大气,南方方言的温婉软语,不同的方言体现了不同地方的特色,也是当地人交流的主要语言工具。古人有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可见土生土长的方言对一个人一生的影响。由此,地方台将方言节目搬上电视荧幕,有着得天独厚的观众基础。由诞生之日起,方言节目就有着亲和力和感召力来为地方台赢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地方台也应以此为己任,来做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者和保护者。
各个地方台的方言节目形态不尽相同,像杭州电视台的《阿六头说新闻》、《我和你说》、重庆卫视的《生活麻辣烫》、湖州广播电视总台的《阿奇讲事体》等等。既有当地的民生新闻节目,也有以主持人为特色的脱口秀,还有一些娱乐节目等等,这些节目在当地都有着不小的影响力。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方言本身的魅力,地方方言包含着民俗习惯、文化传统、心理积淀等多种文化信息,容易引起受众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因为方言节目主持人本身往往来自草根,形象标识比较明显,对受众有较强的亲和力,三是因为方言的轻松幽默和表达方式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
在良好的受众基础上,那么方言节目又该如何发挥自己更大的作用呢?首先要在立足本土,在内容上下功夫,无论是方言新闻还是脱口秀或者娱乐节目,都要依托当地的群众资源和基础,深入到观众身边,发现他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的需求,发现他们精神生活上的需求,发现他们目前最渴望的信息点,以此为依托,从内容上喜闻乐见,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把高大上的内容用浅显明白的道理说出来,而方言恰恰具备这样的特性,它不会显得官方不容易让人亲近,也不会干巴巴的乏味无趣,这样的传播方式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是将方言文化更明晰地传达出来,在湖州台的《阿奇讲事体》栏目中,每天都会有一条关于方言的解析,并且内容是跟当天的某条新闻相关联的,之前有不少专家认为方言的地域性可能会导致失去更广阔的传播对象,但是另一个观点告诉我们,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一个开放多元的时代里,每个城市都会有新居民,他们融入一个城市的最好方式就是学会当地的语言,方言节目能够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给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另外,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失去说方言能力的时候,看方言节目学说方言,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并且可以把方言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一并通过节目传递出去。
第三,在塑造方言节目品牌的同时,拓展方言节目的外延。传统媒体面临着新媒体的冲击,开机率的日渐低下,以及省级卫视娱乐节目的横行,让地方台生存的空间日渐窘迫,在这样的形势下,方言节目无疑是有着特殊优势的,当观众不主动打开电视的时候,电视就应该到观众身边,湖州台的《奇嫂当家》是《阿奇讲事体》衍生出来的生活服务类节目,通过几年的品牌运作,观众有了信任度,在这里传统媒体理应跳出自身的局限,利用阿奇和奇嫂的品牌,进行更多的线上线下互动,从传统的打电话报料团购,现在已经开始微信报料团购,同时可以做更多的品牌化操作,如阿奇奇嫂的实体形象店,真正实现和观众零距离互动,并以品牌公信力达到节目和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三赢。
总之,电视式微,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式微,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仍在时,方言节目以其特有的亲和力和贴近性,让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了接地气的出口,那么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方言节目还能做得更多。
作者简介:金恒(1974.5—),女,籍贯:浙江湖州人,本科,公共民生频道阿奇讲事体副制片人,研究方向:传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