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2016-05-14蔡玫玫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羁旅柳永词人

蔡玫玫

【摘 要】两宋词坛上,柳永最负盛名。他又是偏离传统观念的不“成材”的子弟,柳永却以此为荣,在作品中表现出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传统思想道德观念的否定。他从一个平民的真实感受出发,描绘了一幅风情绮丽的北宋都市画卷。柳词多为描写男女之情,羁旅之思。结构细密妥帖,语言通俗不雕琢,抒情写景浑然一体,感情深挚动人。推动宋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柳永;情感

词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在世界民族文学之林里,词更是闪着奇异光彩的瑰宝。柳永是宋词创作中的佼佼者,他精通音律,熟悉旧调,并能创制新调。但由于他屡试不中,长期过着羁旅和冶游的生活。再加上受到汴京都市生活的熏陶,留连花丛坊曲,所以被当时的人认为是“浪子”。在柳永的笔下,流露出封建下层知识分子的悲以及他们对现实不满的情绪,也同样表达了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对恋爱个性自由的追求。这样的情感在当时被视为异端,但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在今天却是被肯定的。在柳永所描绘的风光绮丽的北宋都市风情画卷中,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位狂放不羁的浪子,他淡泊名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同情那些美丽多情的歌妓,用委婉动人的文字来歌颂爱情;他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字里行间流露出无奈的漂流之感和羁旅之思。下面就结合柳永具体的作品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名利之心

柳永原名三变,福建崇安县人。他像当时的许多封建士大夫家庭的子弟一样,自幼即致力于举业学习,而且非常勤奋,以期“学而优则仕”。每到朝廷开科取士之年,天下之士从各地云集京都。柳永参加了三次考试,考试初次失败,他还相信“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如鱼水》),所以仍时常留心“举场消息”。由于当时统一国家后人才缺乏,录取名额比较大,可是柳永却不幸接连未中。激愤之下他写下了盛传一时的《鹤冲天》词。一个出生于仕宦家庭,从小就饱读诗书的青年士子,以为一到京华一定金榜题名,想不到初战就惨遭落第的命运,柳永是个具有反叛性格的人,仕途受困的打击,在他身上产生了反拨力,使他的思想一下子摆到了一个相反的方向——摈弃功名,留恋坊曲。一曲《鹤冲天》,便是他这种内心历程的忠实记录: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开篇即点出了落第的事实,“失龙头望”而冠以一个“偶”字,表明柳永对自己的才能并没有失去信心;“明代暂遗贤,如何向。”一个“暂”字,和“偶”字互相呼应,说明这次落第是非战之罪,字里行间包含着讽刺和怨恨,柳永把自己说成一个有才能的贤者,只不过被有眼无珠的当道者所“遗”弃了。“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柳永这两句话充满了自豪,十分警策。就他的本意而言,是以为“教坊乐工”写作歌词来对抗朝廷政策,从客观上来提高自己的身价。接下来柳永细致描写了那些聪明美丽的烟花伴侣,指出应该尽情享受美满风流的生活。一结三句,又把词的思想推向更高一层:“青春都一晌。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柳永直接拈出“浮名”和“浅斟低唱”对比,认为青春易逝,与其去博取功名,还不如酒边花下,浅斟低唱。这无疑是对科举制度的嘲讽和抗议,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鄙视和对传统封建思想的背叛。谁知此词竟连仁宗皇帝也知道了,以致柳永在一次通过了考试,临到放榜时被仁宗黜落。其实这时候的柳永,思想也是矛盾的。既然愿意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為什么他又一再地去参加科举考试呢?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走和下层人们结合的道路,一般都是被迫的,并非出自自愿。应举求仕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藕断丝连,一旦时机到来,就会重返旧垒。这是个复杂的问题,牵涉到意识是否能根本地改变。而在当时,由于时代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即使是浪子柳永,也无法跨越这一历史的制约。

二、男女之情

一个多才多艺的风流才子,在官场中蹭蹬失意,正是因了他的疏狂落拓的性格。宦途失意,词人更是把情感集中于对女性的爱恋和思念。词以言情见长,抒写男女之恋乃是词的“当行本色”。柳永重情而痴情,他的抒情词作深挚婉曲,因为生活的辛酸使柳永的词带有某种悲剧性的美感,如他的《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梳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在春天的傍晚,词人登上高楼,凭栏远望,因残阳映照下的“草色烟光”而引起无穷无尽的愁思。黯黯的春愁弥漫了天际,词人独自承担着心灵的重压。他能够向谁倾诉又如何倾诉呢?有谁能体会他此时此刻的心情呢?诗人的“无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下阕开始,来了一个大幅度的跳跃,一下子转入对自己的感情生活的直接剖析,层层深入,力破余地,最后逼出“为伊”二字,是全篇的关键。而“拟把疏狂图一醉”是大转折。作者为了从感情重压下求得暂时的解脱,他竭力挣扎,想借酒消愁。然而一切努力都是白费,“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勉强求得的欢乐始终不能排除真正的愁苦。“拟把”句拓开,似乎有路可走;“强乐”几字又一笔勒转,力挽千钧。在这一纵一擒的皱折中,有力地突出了这“春愁”的强度和深度。之所以这样的愁绪难排,正是由于词人对于所爱女子的思念是如此执着,这种恋情的魔力可以使人付出一切,即使落得形容枯槁,身心憔悴,也是甘心情愿。“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句,正在于词人的一腔痴情。柳永用素朴的语言,直抒胸臆的白描手法,尽情地倾吐内心的郁结和苦痛,不是含蓄委婉,而是淋漓尽致。

三、羁旅之思

在宋代词坛上,抒写羁旅之思的篇什是很多的,但最能深微细曲地表现出一个下层士人那种漂流之感的,应首推柳永。

柳永一生天涯流落,饱经风霜,对于游子的生活苦况深有体验。柳永虽然生活在太平盛世里,但他个人的遭遇却坎坷不平。他前期科场失意,数次败北,还得罪了仁宗皇帝,这在柳永的人生道路上是一个空前的打击。柳永“奉旨填词”,而实际上他是为着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写作的,而且经常要四处奔波,过着流浪的生活。后来柳永虽然勉强中举,却不过一介小官,仍免不了羁旅宦游。柳永足迹所到之处,也留下许多羁旅行役伤怀之词。如果说他的都市词是满目珠翠的浓艳之色,那么他的羁旅之词,便只剩下寥廓冷落了。柳永的《八声甘州》正是如此,羁旅行役和思乡情绪融汇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柳永的词语言平白如话却诚挚动人,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而尤长于铺叙,大量使用白描手法,写景状物,不用假借替代;言情叙事,不需烘托渲染,而直抒胸臆。这种通俗化的词话,在宋词的发展上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晶著.《心灵的歌吟——宋代词人的情感世界》.河北大学出版社

[2]谢桃坊主编.《柳永词赏析集》.巴蜀书社出版

[3]詹安泰著.《宋词散论》.广东人民出版

猜你喜欢

羁旅柳永词人
柳永·望海潮
论词人择调与审美联想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从“柳三变”到“柳永”
枫桥夜泊
林逋梅妻鹤子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政权变迁下的梁末北迁士人羁旅心态浅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