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情景下的师幼互动研究综述

2016-05-14魏宝婷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师幼师生情境

魏宝婷

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教育公平问题越来越凸现,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各国人民热切的呼声。然而形式平等只是在宏观领域上保证了一种原则上的公正平等,随着教育的发展,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教育公平的另一个核心内容:实质平等,并主张在微观领域上达到实质平等和情境平等。因此,师幼互动成为研究者们了一个实现教育实质平等的崭新视角:通过师幼互动研究以促进教育的实质平等。课堂教学情境是师幼互动发生的重要场景,该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值得关注。

1生态视野下的师幼互动研究

目前,国内外师幼互动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视角出发,如社会学角度(刘晶波,1999)、情感视域(巨金香,2006)、教育机会均等视野(王文乔,2008年)等。

国内外生态学视野下的师生互动研究不多,而且主要进行中小学的师生互动研究。例如,在国外,克里斯(Angela Grease)和马丁(Peter Martin)从生态学角度研究了中小学多语言课堂生态中的互动;萨利(SpurnSale)等人主要对中学体育课的师生互动进行调查,以研究课堂生态对学生打篮球时错误动作的影响。在国内,曹明海通过考察语文课堂教学这一个生态系统中的互动过程,研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生态行为;江光荣从社会生态学的角度考察了我国大陆城市中小学班级社会生态环境,并研究其与教师的师生互动风格及学生发展的关系。[1]

可以说,国内研究者对微观的课堂生态系统越来越关注了,但根据生态学理论对师生互动进行系统研究的论著较少,专门研究师幼互动的更少。另外,有些研究虽然是从生态学视角出发,但在实际研究中偏离了生态学。根据生态化研究所衍生的生态学范式,教育被看成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和教育环境等构成因素相互联系的生态系统,它要求教育研究应充分考虑系统内部以及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不能孤立看待教学系统中的单个要素。

2关于教学情境与课堂师幼互动的关系研究

在国外,情境与互动之间的关系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已出现。Kelley和 Thibaut(1959)提出了人际互倚情境模式:人、情境和互动。该模式重视情境与人际互动或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Mikulincer(1998),Wiesel quist(1999)等人指出个体互动是个体根据具体的情境结构发出行为。

在国内,柳夕浪(1998)指出“情境与人的活动之间存在着交互作用关系,它总是由人构建的,创造出来的,又反过来影响着人的行为”。[2]袁维新(2002年)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是影响师生互动的重要外部因素。[3]张更立(2003年)据其观察发现,现实的教学情境,的确存在着师幼互动的差异性,包括师幼互动力度、师幼互动性质及互动中表现的情感(肯定或否定)。[4]于世华(2006)指出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丰富的情境变换,而教学情境一旦变化,师幼互动方式将不同。[5]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教学情境与课堂师幼互动存在着相互作用或关系,教学情境影响着师幼互动,师幼互动行为也在无形中反作用于教学情境。但是教学情境与课堂师幼互动之间存在的具体而生动联系,缺乏相关研究,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3教育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

3.1不同教育情境下的师幼互动比较研究

教学情境作为教育情境的下位概念,是指集体教学活动这一类教育情境下的具体情境。因此,对教育情境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研究进行综述,值得综述并借鉴。

关于不同教育情境下师幼互动比较研究,国内比较丰富,研究者主要是将教育情境划分成若干种类型,并比较其中若干种教育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内容主要是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征(包括互动的发起者、互动频数、互动方式、互动主题、互动结果、互动性质、互动主体构成等)(张博,2005;巨金香,2006;何文和傅敏敏,2008;叶子,2009;黄娟娟,2009)、比较不同教育情境师幼互动质量(刘畅,2012;田芳,2012)。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自然观察法,或观察与访谈结合,其次是采用测量法,如基于CLASS课堂互动评估系统、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等。在研究结论上,普遍指出不同教育情境下的师幼互动外部特征和质量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张博基于四种教育情境下师幼互动的比较研究,指出师幼互动频数与活动类型密切、活动规则的约束强度有关。[6]

3.2集体教学情境下的师幼互动研究

目前,深入探究集体教学情境中师幼互动的研究不在少数。具体研究对象包括:第一,数学、语言、科学等特定领域集体教学情境下的师幼互动行为(王烨芳,2005;陈晓、马莉,2006;曹迁、刘晶波,2009;周利亚和张莉,2011;曹高慧,2012);第二,某类教学情境下的师幼互动行为(刘畅,2010);第三,集体教学活动下师幼互动研究,如互动行为特点、互动策略、互动模式构建及互动质量等(张育娴,2003;叶筱菲,2004;孔凡云,2011;黄娟娟,2012)。可以看出,集体教学活动中的师幼互动研究内容及对象广泛而深入,采用的方法多样,包括个案调查法、案例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等。

在相关研究结论中,大部分研究结论一致:课堂师幼互动的发起者主要是教师,课堂上呈现典型的教师控制——幼儿接受型的师幼互动;师幼互动以事务性为主,情感性交流较少;以传递固有知识技能、维护班级秩序为主;以师个互动和师班互动为主;教师的负面情感强;互动模式单一等。与大部分的研究结果相异,刘畅在观察集体教学情境下的合作学习活动时,却发现师个互动占绝对优势,师组互动的比率也达到32.24%。[7]同时,张育娴通过访谈和观察实习老师,得出“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不同教学情境下采取不同的互动策略”的结论;[8]王烨芳经过个案调查,指出数学教师在教学互动中存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差异。[9]

4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国内外关于互动行为的研究广泛。随着研究生态化行动的兴起,环境因素及背景因素引起关注,学前教育的研究者们开始关注环境或生态与个体之间的联系,开始探究不同教育情境或特殊情境下的师幼互动情节本身。越来越多研究者意识到集体教学活动中存在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发现教学情境与师幼互动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但是,相关研究忽略了对具体教学情境下的师幼互动描述和解释,没有进一步探讨教学情境与课堂师幼互动行为的生动而具体的联系,这或许正是不同课堂师幼互动研究结论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江光荣.班级环境及其与教师风格和学生发展之关系.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1.

[2]柳夕浪.社会情境与社会职能训练[J].教育研究,1998(10).33~38.

[3]袁维新.论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2~3.

[4]张更立.试论幼儿教育教学情境中的民主化[J].学前教育,2003(9).14~16.

[5]于世华.课堂教学的情境变换[J].当代教育科学,2006(5).31~32.

[6]张博.幼儿园教育中不同活动背景下的互动行为分析[J].学前教育,2005.17~20.

[7]刘畅.合作学习活动中师幼互动特点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

[8]曾育嫻.国中实习教师师生互动策略之质性研究[D].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3.

[9]王烨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5.

猜你喜欢

师幼师生情境
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高师幼互动质量的策略研究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师幼互动”研修纪实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共享区域活动资源 滋长师幼幸福
师幼互动视域下幼儿教学活动策略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