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国明《诗说台湾》序

2016-05-14郑伯农

中华诗词 2016年7期
关键词:咏史诗律诗赵先生

郑伯农

去年初冬,赵国明先生带着自己的著作到我家,自我介绍道:他供职于《北京青年报》,爱好历史和诗词,写了一本关于台湾历史的书,每段文字前面都有一首诗,已于近三年前出版。最近,他把书中的旧体诗抽出来,加上过去和新近写的关于台湾的诗章,共一千多首,打算出一本诗集《诗说台湾》。临走时,他把诗稿留在我这里,希望我提点意见。

我首先读了他那本《台湾台湾》,很是惊讶。作者是办报纸的,哪有那么多时间坐冷板凳!不夸张地说,这是我看到的一本关于台湾历史的材料最丰富、叙述最完整细致的著作。从浩如烟海的考古资料、古代典籍、当代报刊书籍中挖掘出有关台湾的材料,加以梳理,进行分析研究,然后构建一部史文并茂的著作,要付出多少汗水!我从这本书中获益多多,它大大丰富了我关于台湾和东南亚的知识。

他的诗多为绝句、律诗,只是在最后附录部分有几首词曲赋,还有一首新体诗。从内容上看,都是关于台湾的咏史诗。在我国,咏史诗有悠久的传统。《诗三百》中的商颂、周颂,都有关于祖先来源的叙述。左思的咏史诗、杜甫的《咏怀古迹》,更是传颂千古的名篇。这一题材的诗要解决好咏史和咏怀的关系。有的诗人只是拿前朝的事当由头,借古人之事迹,抒胸中之积郁。赵先生走的不是这条路。他十分尊重历史,绵绵诗情都是从悠悠青史之中激发出来的。有以史鉴今之心,无借题发挥之意,是史识和诗情的结合。

在《台湾台湾》中,赵先生把台湾从远古至今的历史分成七个阶段来阐述。诗也按这七个阶段来排列。一千多首诗,涉及到台湾的历史、现状、经济、政治、文化、自然景物、风土人情……可以说,这是一部诗化了的台湾全景图。据作者介绍,三万年前,台湾海峡远没有今天这么深,有陆径把大陆和台澎连接起来,不时有人从大陆东去狩猎、采集,并在那里定居。怎样用诗的形式反映这段遥远的历史?赵先生的诗既有翔实的历史地理资料为依据,又有很浪漫的想象力:

陆桥逐鹿到台湾,光景自足人未还。百越延绵南岛进,密了平埔密高山。

三万年前闽越“猿”,游居逐肉到台湾。菜寮溪畔多繁衍,东垦平原西向山。

无论表现哪一段历史,作者都很注重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那些曾为开拓或保卫台湾这块热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我们从诗集中可以看到一大串光耀青史的名字:卫温、汪大渊、沈有容、陈弟、颜思齐、郭怀一、郑成功、沈光文、施琅、朱一贵、林爽文、姚莹、沈葆桢、刘铭传、丘逢甲、刘永福、徐骧、蔡清琳、余清芳、于右任……作者用澎湃的诗情为他们树碑立传,虽然多是短短的绝句、律诗,却有着丰厚的历史容量。像写郑成功主持复台会议的一首律诗:

胡尘三面近,勇者未彷徨。海阔天光满,江浮剑气张。

登高激壮志,归队诉衷肠:明日云帆挂,合围猎海狼。

写丘逢甲那一首,深沉而凝重,写出了这位大英雄、大诗人在民族灾难面前的悲壮与无奈,悲剧之中透出冲天的豪气:

携手同仇向蟒龙,飘摇风雨数英雄。黑云染指屠刀举,铁马冲关战剑横。

无尽血流溪涧过,不竭怒火海中生。援绝渡海哭明月,夜夜思乡到五更。

集子中唯一的一首白话诗(歌词)——《台湾老兵与布娃娃》,读罢令人潸然泪下。诗的背后有一段真实的故事:“两岸开放探亲后,台湾老兵刘先生决定回故乡定居。就在女儿去台北接他时,发现他已死在自己的屋里。悲痛欲绝的女儿带回几只大箱子,里面装满了布娃娃。原来当初离别时,女儿只有六岁。在孤独飘零的父亲心中,女儿被永远定格在那个喜欢布娃娃的年龄。”作者很会捕捉生活中的美,他不但写了歌词,还以此配了一首乐曲。据作者介绍,“此歌曾被中国移动音乐门户网做成手机彩铃上线”。

国明先生在台湾这块热土上耕耘得非常执著,为它写历史、赋诗章、谱歌曲。这位“台湾专业户”将来还会冒出什么使人眼睛一亮的新作,我们翘首以待。

甲午岁末于京华

猜你喜欢

咏史诗律诗赵先生
宋代《春秋》学对史论体咏史诗的影响
经师人师风范 道德文章楷模——敬读赵先生心著《政治学与和谐社会》有感
律诗园地
律诗园地
《宋前咏史诗史》评介
关于“牛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