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出路

2016-05-14王怀香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王怀香

【摘 要】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必经之路。农民增收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很多,但可以看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对农民增收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拟从山区的生产实际出发,探求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之路。

【关键词】福善镇;农业机械化;发展出路

1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增强农民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的技能

继续加强普及义务教育、改善和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结构层次和水平、使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大力度搞好福善镇山区农业机械推广工作,组织召开现场会、演示会、培训班,送科技下乡,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在农机推广、农机培训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采取有偿服务和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即技术咨询、人员培训、安装调试、“三包”服务等是无偿服务,推销的农机新产品、更换易损零部件、自有机具作业、组织跨区作业等是有偿服务。通过无偿服务让广大山区农民掌握和具备一定的使用和维护农业机械的技能。同时规范农田作业市场,制定农机作业收费指导价,让有机户增收节支,有机户有利可图,提高农民购机和用机两方面的积极性。

2加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轉移

在实施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工农业作业必然要被机械所代替,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如果这些农业剩余劳动力不能被安置,必然会影响农民对实施农业机械化的渴求而阻碍农机化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必然造成土地的分散经营。土地规模因人口增长和农户的增加而越分越细。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断提高,由于没有土地的集中相配合,从而无法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效益,小规模农业生产的成本反而会随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安置主要是向第三产业转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二、三产业发展速度更快。第三产业是吸纳劳动力容量最大的产业,第三产业不发达,农业剩余劳动力就无法转移。

3 结合山区特点,集中农业土地的规模化生产,发展设施农业及设施农业作业机具

在我国,农用土地产权在世界上是比较特殊的,而且农业用地产权转移缓慢。一方面所有权是农村集体所有,而集体的含义并不明确;另一方面是使用权归家庭所有。且长期不变。这样产权不明晰使其交易比较困难。加之缺少中介服务,乡村间交易少。由此,农业用地过于分散,影响土地的规模效益,不利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所以政府应从政策上进一步明确农用土地产权,使农业用地尽可能集中而产生土地的规模效益。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区特点,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指导农民进行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栽培,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发展以大棚为主的山区设施农业及设施农业作业机具。由于设施农业具有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土地产出率高等优点,对农民增收大有帮助,近年来得到迅猛发展,但目前棚室内的作业项目大多为手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作业质量差,而现有大中型农业机械又无法进入棚室内作业。因此,应大力研制、推广应用设施农业的机械化技术和系列机具,以满足山区设施农业的需要,确保山区农民增收。

4 租赁农业机械是一种可以较快发展生产:减少投入,获取较高收益的有效途径

由于我国农户户均占有土地面积较小,且绝大多数农户购置农业机械的资金较年每户投资于农业机械的费用仅百元左右,在购置农业机具时不能及时得到贷款。因此,对大多数资金较少、不能及时得到政策贷款的山区农户来说,租赁农业机械是一种可以较快发展生产,减少投入,获取较高收益的有效途径。在我国农村近些年兴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机械跨区作业,就具有机械装备租赁、租用的某些特征。通过农业机械化作业,确保农作物及时收获,颗粒归仓,为下季作物腾出宝贵的播种时间。同时确保进城农民工安心工作,增加收入;尽可能避免农村民工往返城乡造成的时间浪费、路费支出和收入减少,为购置农机打下一定经济基础。在这里所不同的是设备的出租人大多不是租赁公司,而是设备的拥有者9往往是购买了机械设备的农户个人或联户购置集体,以及少数的农业机械生产企业。目前,这种具有特定用途的农机租赁业务已经日益被农民所接受,而农户家家都要拥有大中型农机具的传统观念也日渐淡薄。

5加强宣传培训,引导合作社健康快速发展

要利用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合作社的基本知识、政策措施、典型经验、优秀带头人的先进事迹,努力营造关心、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社会舆论氛围。要突出培训重点,对合作社负责人和其他管理人员进行政策法规、社务管理操作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带领社员致富的本领,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6加强领导,落实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各级政府的主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农机部门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加强督导,及时研究解决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进一步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适合山区的中小型机械的补贴力度,按照要求落实好配套资金。在项目安排、补贴资金等方面,要对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优先扶持,促其扩大机具数量、规模;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过程中,要在工商注册等方面搞好服务;重要农时季节,要优先向农机合作组织免费发放跨区作业证,并及时提供气象预报、作业价格、机具数量、道路交通状况等信息服务,引导作业机具有序流动。

7做好发展和信息的引导

应正确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不能为机械化而机械化,盲目发展,提高农业机械化的装备水平不是目的,而是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最终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发展中不能单纯的追求总动力的增加和总台套数量上的扩长,而应搞好规划设计。应以中小型为主。要做好先进性、适用性的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重点应放在产业发展上,使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产生规模效益。积极引导和组织本地机手流动作业,探讨以合同形式约定春秋两季农田耕整,搞好外地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来我县跨区开展水稻机收,走内外结合之路,整合农机力量,花小钱办大事,形成农民和机手双赢的局面。组织和引导全县农机操作手定期培训,学习技术,正确操作,减少事故发生,积极创造条件,根据自愿建立基层合作组织,使农机作业市场更加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组织和引导农机生产厂家开展售后跟踪服务,建立完善的维修、配件销售网络,为机手提供技术保证。正确引导农民配合国家农田基本建设投资项目的实施,自觉增加投入,恢复和修建机耕道、过桥等基础设施,逐渐消灭农机作业死角,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

8结语

山区农民增收脱贫不能以传统农业作业生产方式,发展山区农机化是山区农民增收脱贫的一条必然之路。在处理好山区农业机械化问题的同时,加大政府对农业特别是山区农业的政策扶持,山区农业机械化一定会得到实施,山区农民也一定会得以脱贫。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化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机械化的关系研究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助力现代农业发展
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力促农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淮北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