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初探

2016-05-14张少宁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安全教育渗透数学

【摘 要】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安全教育素材。我们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希望工程。笔者借助“动手操作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室外学习”等教育契机, 通过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数学教学与安全教育两者处在一个非常融洽的统一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使数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渗透;安全教育

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安全是我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安全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安全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立。因而,安全是学校的头等大事,抓好安全工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卫自救能力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遵循新课程的要求,教好数学知识的同时,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适时地渗透安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下面浅谈一下笔者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挖掘教材内涵渗透安全教育。

一、借助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在数学课上,在教学部分几何知识时,教师常常会让学生准备剪刀、胶水等操作工具,这是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准备的,如果学生没有准备好则会影响数学知识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制定这类教案时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上,特别对于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使用剪刀这类工具肯定会有一定的危险,那么在教具准备中就应提前与学生进行纪律上的约定,规定只能在相应环节规范的使用工具,活动完毕立即妥善放置。再比如,在“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在固定钟表的时针和分针时,常用铁丝或小钉子、大头针等,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于是让学生在制作时要注意。课上教师更要做有心人,随时观察学生的行动,才能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防范。结合学生操作实践,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知道:操作中的规则就好比我们国家的法律,大家在操作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

二、借助室外学习契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非常注重学生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常常会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安排室外学习的环节,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室外合作学习意识和数学实践能力,同时这也是进行课堂安全活动教育的有利契机。

我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根据预定的教学安排,我设计了数学实践活动:上课地点由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这就增加了教师对课堂纪律、学生调控方面的难度。因此我在学生们准备进行分散的各小组学习之前,就明确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需要注意的安全事宜:①在室外学习的目的是研究本课知识,因此不能做与此无关的事情;②操场上有正在上体育课的学生在做踢球等活动,因此要注意避让;③不能大声喧哗,以免影响各班上课。④活动时间结束迅速回到指定集合地点。通过这样对学生纪律的事先约定,教师的密切参与,能随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的不规范活动,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意义和有效。能最大限度地调控好学生的活动行为,避免学生活动时因为无明确纪律约束而产生的无法预计和及时控制的危险行为,很好地保证了实践活动的质量。

又如三年级学过简单的统计后,有一道题是:站在马路口,统计在一分钟内通过的各种车辆的数量。我在带领学生去统计前,首先对学生进行安全和遵守交通法规的教育,到达现场后再对学生进行反面教育,假如在十字路口不按红绿灯的指示行驶,即不遵守交通法规,对会出现的后果进行设想。学生通过设想讨论一致认为:遵守交通法规不但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又认识到了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三、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數学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首先应充分遵循数学教学的规律,根据数学的特点挖掘教材中涉及安全教育的元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数学教学与安全教育两者处在一个非常融洽的统一体中,只有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收到好的效果。

课例一:教学三年级上册质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我一边指导学生通过用手来掂量物品感受重量,一边告诉学生:一克物品很轻,但一克毒品的危害却很大,适时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珍爱生命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毒品的危害。

课例二:教学三年级《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练习时呈现学生租船游玩的情境图:每条船限乘4人,22人至少需租几条船?于是,我以谈话形式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春暖花开的季节,同学们春游是一项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不过,如果你也想参加这样的春游活动,必须要注意什么?结合情景图,对学生渗透有关船只和车辆超载所造成的危害,让学生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安全方面的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课例三:六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时,我出了这样一道题:问题:在我校门口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汽车撞到一名正在过马路的小学生(该学生没有走人行横道线),事后现场测得该车的刹车距离是2米(汽车在行驶中,由于惯性作用,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这段距离称为“刹车距离”,刹车距离是分析交通事故的一个重要依据)。已知该车的刹车距离是车速的1/2,该路段的限速30千米/小时。

(1)该车是否超速?请你分析这起交通事故的责任应该由谁来承担?

(2)为了确保我校学生在校门口过马路时的安全,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应采取什么措施?我校又采取了那些措施?

(3)你觉得过马路时应注意那些问题?

多媒体投影《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4条和第76条相关内容,结合有关规定解决实际问题。

结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农用车司机虽然没有超速行驶,但也要对事故负责,同时该学生过马路时没有遵守交通法规,司机已采取了必要措施,所以司机可酌情减轻一定责任。

建议:在校门口设置提示性的路牌,在上学、放学的高峰时段派一位交警或交通协管员维持交通序。

第一个问题,一方面可以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联系起来,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兴趣,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知识。

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是在求出车的速度之后,引出《道路交通安全法》时提出,主要是让学生不仅知道这方面的法律知识,还能与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切身利益联系起来,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让家中有汽车的学生在外出时,一定提醒家人要遵守交通规则,绝不超速行驶,行人过马路一定走人行横道。这样既达到了在课堂中进行安全教育的预先目的,也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我们的教材中、生活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挖掘的安全教育素材。我们教师应善于发掘、注意创新、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希望工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平时注意抓住教学中的安全教育契机,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数学教学与安全教育两者处在一个融洽的统一体中,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在提高数学能力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将使数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张少宁(1964.09~)女,广西南宁人,小学高级教师,大专,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猜你喜欢

安全教育渗透数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