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学效率
2016-05-14刘晶
刘晶
【摘 要】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课堂教学效率;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课与其它小学课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是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但是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视频等。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而教师也总是只仅限于教会学生如何操作,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做。这样的教学方法,在科技迅猛发展学生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并不适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老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精力不集中,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样的信息技术课何谈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效果如何,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如何更加科学地利用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合理安排课程内容,科学选择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小学生对游戏特别感兴趣,而计算机正好能满足学生玩游戏的愿望。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将低年级基础知识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觉得枯燥,而且很容易走神和产生厌倦情绪。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打字游戏,学生在“太空打战”"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学生提出疑问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自然听得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再比如学习认识鼠标的用法知识点时,结合计算机自带软件有趣的纸牌游戏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玩纸牌游戏熟练鼠标的单击、拖动等用法,寓教于乐。
直观演示导入也能够起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例如在六年级幻灯片教学中,有一节是在幻灯片中插入背景音乐,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直观演示事先做好的课堂范例,一个“草原钢城”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课件配着优美的音乐自动播放,丰富的切换方式,学生耳目一新,不由的赞叹。 于是我出示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如何在幻灯片中插入背景音乐。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会这一招。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很好。
二、创设“导生制”模式,保持学习情趣
现在我校的班容量都在六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我让几位已经掌握了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增强信心,得到锻炼。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利用这样的模式,教师并没有失去作用,反而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的“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
三、合作探究学习,体验学习乐趣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例如在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主题创意设计。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将综合实践活动融入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方法,我认为是今后信息技术课的发展方向。当然,学生的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不断是尝试和努力,学生能力会进一步提高。
四、重视学科整合,丰富学习资源
计算机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豐富的学习资源。在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把所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做到“学有所用。”
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在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从网上获取信息这部分教学时,结合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信息技术的课堂往往存在较多的行为习惯的问题,改变这些不良行为习惯,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首先,要从学习环境中营造气氛。教师要从改变机房外观做起。用干净的计算机教室环境去引导踏入教室的学生不该随意破坏清洁。人机对位,给计算机教室每台电脑按序贴上数字标签,桌椅对号排放,学生与机号对位就坐。把这些物品归属于固定的人员,建立如同对待自己的私人物品一样爱护与珍惜的意识。
其次,规章制度立纪律 。为了让学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一种自觉性的行为习惯,可以确立规章制度对学生行为进行约束,开道引渠把学生的一些行为沿着正确的路线引导,而不至于在课堂学习进行时,出现影响学习进程、学习效率的情况。因此,笔者制定了一些上课进机房、使用电脑、离开机房的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要求学生必须遵章守纪,严于律已。学生在使用机房前,对规章制度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对信息技术课堂的研究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实践、总结,找出更佳、更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必须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