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实践

2016-05-14张国桢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张国桢

【摘 要】学案与导学密切结合,学案指导导学,导学依据学案,重点在“导”,变传统的讲授式的“要我学”为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所以要想把整堂课“导”好“导”活,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提高能力,一是要求学案的编写要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二是教师要会“导”。要把握住导学的时机,采取有效的手段,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栋梁之才,课堂教学是主要实施渠道。教学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有机整合。新课程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课堂教学的实质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教学面临了从未有过的挑战:在培养目标上,新课程更加重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的形成以及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学习方式上,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性学习,力求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逐渐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如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数学知识的掌握必须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不是由教师灌输的。教学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那么,如果教师有教案,那么学生是不是也应该可以有学案呢?如果每堂课学生都有一个学案,不仅安排了课前的预习内容,也让学生对课上的

各个环节学生有所了解,那么学习不就更主动了吗?因此,作为教学基础工程的备课任务,就必须从以备教为主改为教学结合,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以往那种只强调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学的“教案”式教学,也必然向教学结合、以学生为本的“学案”式学习模式转变。新的教学模式随之诞生“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借助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学生进行主动的数学知识建构的教学模式。” 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做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模式,它强调的是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在深入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数学每一堂课的学习内容编写出符全高中生数学认知水平和习惯的数学学案,让学案成为导引,让学生在课前对新课内容预习及自主学习,然后带着学习成果或问题进入课堂,进行交流展示,开展各种形式的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并在教师组织导引下自主整理、归纳、总结知识,形成数学能力,提升数学思维。

一、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总体思路是:从关注学生知识建构和发展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发展学习能力为核心,围绕提高教学效益,以学案为载体,让学生亲历探究活动和体验思维的过程,实现教材的知识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经验结构的有效整合,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实践、积极探索、勇于创造。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力求做到学案与教案相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诱导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学习通道,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主動学习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理性思维品质。

二、学案编写的内容

概括来说,一份完整的学案大致包括学习目标、学法指导、知识结构、知识巩固四大块。

1.学习目标

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要清晰,让学生一目了然,知道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及主要研究方向。

2.学习指导

主要是针对所学内容设计的,一般与学习内容融合在一起。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规律性的东西,逐步由“学会”变成“会学”。

3.知识结构

可以分成基本线索和基础知识两部分。线索是对一节课内容的高度概括,编写时,它一般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基础知识是“学案”的核心部分,要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能力,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设计成不同层次的问题,编排出合理的知识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框架、基本知识点等。

4.知识巩固

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达标检测题的编写要覆盖本节所有的学习目标,要有代表性、针对性,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例: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践案例——复习课(以人教版必修5——不等式)这一章复习课为例。这一节是学生完整的学完不等式之后的复习课。

课前环节:

(1)教师编写并下发学案布置了学案预习任务:总结不等式这一章内容,并绘成知识框图。

(2)学生上交学案,教师检查,对学生整理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设计说明:意在让学生总揽全局,在一定高度上去建构这一章的知识体系。

课上环节:

(1)交流展示。先由学生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总结讲解本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将知识穿线。

设计说明:展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教师需要适当导学与学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

(2)教师点拨,学生补充完善。师生共同调整完善知识框图,教师板书同时学生将汇总结果整理在学案上。通过学生们的整理,将不等式这一章分成五个模块:①不等式的性质(教材 8 个);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一元二次、高次、分式、绝对值及含参不等式的解法);③基本不等式的运用(求最值、证明);④不等式的证明;⑤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

设计说明:通过题型的整理明确不等式的相关应用。

(3)典例精析,方法提炼。学生在此基础上,整理了每块知识的典型习题及方法。

设计说明:典型例题还需要教师精讲惊喜,在细节上把关。

(4)参与交流,构建体系。整章知识已经完全建构在学生脑中。

设计说明: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学生们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梳理的脉络如此清晰,无论对于学生还是教师都是非常喜悦和有成就感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5)变式训练。设计说明:通过变式训练,让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

小测反馈。

三、高中数学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1)完全依托学案,放任自流。有些教师将学案的设计当成是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重心。课堂上,完全利用学案进行各个教学环节,教师并没有深入到学生中进行了解,给学生引路,解决问题,完全脱离了教师“导”的角色。

(2)导学案不是变成知识点,知识框架和练习题的简单罗列。 学案的设计是为了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思路,所以导学更应该着眼于探索问题点、能力点,积极的鼓励学生探索创新,适时的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是学案设计的关键所在,所以学案从根本意义上有别于知识框架,也不是知识点的罗列。

(3)导学的设计流于形式,提出的问题无从下手。 教师要准确把握学情,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适当设计问题,特别是普通高中的教学,问题设计中的梯度要合理。同时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实际适时地调整学案中的问题,一定要让学生有操作的可能。

(4)基础弱的学生一言不发,不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由于有些学生在初中学习基础较差,一直得不到重视,产生了自卑心理,他们在课堂上要么被动接受知识,要么彻底弃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在导学环节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用简单易懂的题目让潜能生也有学习数学的成功体验,帮助他们铲除心理上的自卑感,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自主学习的初中化学“学案导学”实践研究
“学案导学”之我见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