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林黛玉的人格特质分析

2016-05-14罗杰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自我意识人格特质林黛玉

罗杰欢

摘 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家喻户晓的人物,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故事更让读者扼腕叹息。林黛玉的悲剧命运牵动着读者的心。她的悲剧命运与她个人的性格特质密不可分。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的人格特质理论认为个人特质分为首要特质、中心特质和次要特质。首要特质是最能代表一个人特点的人格特质,它在个人特质结构中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影响着这个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林黛玉的首要特质是多愁善感。中心特质是指能代表一个人性格的核心部分,它体现着个体的独特性,林黛玉的中心特质为清高、敏感、抑郁、率直、聪慧、孤僻、内向等,因此,林黛玉的悲剧命运与其人格特质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红楼梦》 林黛玉 人格特质 自我意识

前言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特有模式包含着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所有心理品质。人格有着丰富的内涵,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和性和功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而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20世纪对林黛玉的评论亦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到了 21世纪的今天,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一些从心理学角度对其人物进行人格剖析的研究。笔者将从遗传生理、社会环境、自我意识三个方面对其人格进行全面解析。

一、遗传生理

1.1个体气质

德国精神病学家恩斯特.克雷奇默(Ernst Kretschmer)把个体按体形分为圆胖型、瘦长型和健壮型。瘦长型气质的特点是:孤独沉默、冷淡固执、敏感多疑、多思多虑、不善交际,情绪波动于激动与淡漠之间,具有分裂倾向。而林黛玉“自小极怯弱多病”,宝玉初见时,细看形容“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从体形上来说她是典型的瘦长型,这种生理特性是她轻灵卓异而又多疑多虑性格特质形成的生理基础。

1.2身体状况

关于黛玉的健康问题,据脂砚斋评:曹雪芹旧稿许多回都开有黛玉的药方,以示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在现行版本中也可以找到很多痕迹。第二回“黛玉的身体自小极怯弱多病的”;第三回“自云: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第四十五回提到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咳嗽,这次“再一次发作,而且又比往常严重了”;第五十八回“黛玉哇的一声,将腹中之药一概呛出……一时面红发乱,目肿筋浮,喘的抬不起头来”;以至通行本后四十回中的咳血等可以看到黛玉的病在日趋严重,而严重的躯体疾病会导致抑郁、焦虑、沮丧等不良情绪。长期处于这种不良情绪则会导致心理疾患乃至有自杀倾向。黛玉的抑郁气质与长期失眠及不良的健康状况相互影响、日渐严重,吞噬着她瘦弱的身体和敏感的神经,使她悲伤乃至绝望。研究表明:长期失眠会导致自杀,抑郁也是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社会环境

2.1经济环境

林黛玉出身名门望族,其祖“曾袭过列侯”,其父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钦点为巡盐御史”。这种政治经济地位的家庭背景使她从小就形成了上流社会官宦富家小姐的自我意识,性格上表现为自尊、自重。然而黛玉年幼丧母,来到更为显赫的“钟鸣鼎食”的外祖母贾家,家族经济条件不可同日而语,因此更为自矜敏感。第十三回“林如海捐馆扬州路”,在遗产去向不明的情况下,林黛玉再次回到贾家,面对着彻底“寄人篱下”的局面。但这种遭遇反而冲淡了她的阶层地位意识,使她得以把精神的重心转移到大观园中“诗意的生存”上来。可以说,经济环境的变化对她形成既自尊又自矜、既清高又亲和的矛盾人格起了重大的作用。

2.2教育环境

林黛玉的父亲是前科探花,母亲是“书香簪缨”的贾府小姐,夫妇二人极有才学。研究表明,高文化水平的父母倾向选择民主型教养方式。这样的教养态度能逐渐培养出孩子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等优良品质。但黛玉六岁时母亲去世,确实造成了她在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等方面的教育缺失。在四十三回“金兰契互剖金兰语”中,林黛玉自述“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象你前日的话教导我”。这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具有两种不同的生活风格的一个原因所在。但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也使她远离封建礼教的熏陶,保存了自由的天性,早期混沌的自我意识也逐渐生长成熟。

三、自我意识

3.1从林黛玉的爱情看她的自我意识

宝黛钗的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核心情节。从宝黛初见到共读西厢,从静日生香花解语到因麒麟诉肺腑心,从错里错以错相劝到风雨夕鲛绡罗帕,林黛玉的爱情在她对宝玉的不断确证中得以成长。但黛玉又几乎时刻都在提醒着自己在贾府中的特殊处境,始终觉着自己是个外人,她的自我认识与评价都使她很难悦纳自我,造成了自我情感和认知上的巨大冲突。甚至黛玉的爱情在已经获得宝玉和贾府上下的默认后,却依然笼罩在她自我患得患失的阴影之下。尤其是在薛宝钗搬进贾府之后,虽然两人都不是真正的主人,但两人的处境却是千差万别。黛玉面对自身处境,自矜的同时产生了强烈的自尊需要,所以,给别人留下小性儿、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诸事好挑剔的印象。

3.2从林黛玉的诗词看她的自我意识

林黛玉有着诗人的气质,她的自我意识中既多愁善感、高洁叛逆、孤标傲世,但同时又真诚直率、热情坦白、宽容温柔。这些人格特质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淋漓尽致地体现在她所写所歌的诗词中。这些诗词从林黛玉第一首充满生命激情的哀歌《葬花吟》开始,经过《题帕三绝》和《秋窗风雨夕》,到《桃花行》《柳絮词》,再经《菊花诗》三咏夺魁、《咏白海棠》《五美吟.红拂》,直到最高潮也最悲凉的《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中“冷月葬花魂”戛然而止。这些独具匠心的诗词以其深厚的思想内容和精巧的艺术手法完美体现了黛玉的自我意识与性格特点,回肠荡气、动人心魄。

总结

笔者通过心理学的角度对经典艺术形象林黛玉的人格特质做了全新的分析。林黛玉的人格特质中矛盾重重,自矜又自尊、敏感又热情、善良又犀利、清高且抑郁、脆弱又坚贞、痴爱与深恨、叛逆与传统等等。生理特性使她敏感、脆弱;经济环境的变化让她清高又亲和;宽松的教育环境保存了她自由的本性;两种社会文化促生了她的叛逆思想,又局限了她的叛逆行为。而觉醒的自我意识会最终统一她的文化理想人格,完成对自我的超越。黛玉内心深处潜藏着多个互相对立而又不可克服的特征,这种人格的悖论,与封建传统、文化背景、成长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矛盾和复杂的多维,是对人性和社会全面而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陈仲庚,张雨新.人格心理学[M].辽宁人民出版社.2011.第50~51页.

[2]董晔.二十世纪林黛玉研究综述[J].明清小说研究.2013(4).

[3]贺金波,郭永玉.人格的生理基础研究综述[J].心理学探新.2015(3).

[4]赵寅.论陶渊明对理想人格的探求及独特的的美学倾向[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猜你喜欢

自我意识人格特质林黛玉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林黛玉该不该吃五香大头菜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浅谈如何优化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海男《关系》中人物情感关系分析
以女性主义视角分析《飘》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与命运联系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林黛玉眼中的“大”和“小”——《林黛玉进贾府》建筑居室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