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体制机制创新 深化朝阳区教育督导改革
2016-05-14王世元
王世元
近年来,在北京市教育督导室的指导下,朝阳区坚持务本求实,借助争创挂牌督导创新区的平台,抓住契机,创新驱动,积极构建督导改革长效机制,督导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一是统筹联动机制。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分管副区长为组长,63个委办局、街乡为成员的专项领导小组。强化顶层设计,研制了联席会商、专题调研、信息沟通等系列制度,奠定了督导职能发挥的坚实基础。
二是常态运行机制。围绕教育重难点工作,确定教育督导任务,健全和完善督导实施的制度体系。编制《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手册》《挂牌督导重大问题督办单》等系列文件,让经常性督导围绕8项职责,向中小学办学质量评估等综合性、诊断式督导延伸,形成挂牌督导常态化良性运行机制。
三是优先投入机制。成立编制为15人的教育督导与教育质量评价研究中心,从职称高、懂管理、专业强的校长、书记队伍中遴选专职督学,优先从特级教师、高级教师、校级干部中选聘百余名责任督学,保障了督导人才需求。每年投入近千万元专项经费,满足办公场所和设施设备需求,为日常办公、科研培训、信息化建设等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是队伍培养机制。完善选聘及管理机制,出台《督学责任区建设方案》,在专职督学、责任督学、督政督学三个层面都形成了数量足、结构优、素质好、业务精的督学队伍;创新培训提升机制,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市督学研修中心合作,分层分类开展培训,实现责任督学持证上岗;建立督学流动机制,专职督学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保持了督导队伍的活力。
五是结果运用机制。出台《中小学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结果的使用办法》,形成奖励与问责机制。督导结果作为考核政绩、评优评先、干部任免的重要依据;诊断式督导评价结果作为引进校合作办学续约的重要依据。督导的权威性和导向作用更加突出。
教育督导对教育综合改革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推动、保障作用更加明显。
一是教育督导有为有位,促进了管办评分离,提高了政府管理教育的效能,激发了学校办学活力。二是加速推进了朝阳区教育治理结构的现代化进程。责任区建设让督导在“五位一体”的学区化治理新格局中更加不可或缺。三是有效助力了区域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快速提升。督导工作在合理配置资源、强化重点领域工作、提升育人水平等方面均有效发挥了作用。朝阳区满意度调查显示,群众对朝阳区教育的认可度与美誉度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