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工团组织建设探讨
2016-05-14李洁
李洁
摘要:共青团如何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开创团建工作新局面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校青年教职工是高等学校教学、行政、教辅多方面工作的生力军。要发挥青年教职工在学校建设中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充分调动青年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就应不断加强高校青年教职工团组织的建设,探索高校青年教职工团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工;团组织;建设
一、高校青年教工团组织工作面临的问题
(1)青年教工人员分散,难以集中,相互交流沟通联系有限
高校青年教职工包含专任教师、行政、教辅等多种岗位和多个部门的年轻教职工。因工作岗位不同,导致个人计划、工作时间相互交错,交流的机会相对较少;同时特长、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工作之余相聚较难,因此青年教职工在组织活动时往往只局限于自己工会和支部的活动,各支部相对独立,给团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活动造成了较大的难度。在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校党委下面存在学院分党委,日常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往往归学院分党委管理,而青年教师由于分布在不同的学院和不同的科室,给教工团支部直接隶属于校团委的管理带来许多不便,造成团组织处于涣散状况。
(2)高校青年团干工作缺乏激情、教师的团员意识淡薄,积极性与热情度不高,活动很难开展
目前不少高校的团干多为兼职团干,工作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精力有限,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动员,导致这项工作可有可无。青年教师在业务上是新手,在生活上面临购房买车、小孩教育等问题,负担比较重,他们考虑更多的是怎样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够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大家的普遍的认为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才是正途,至于团组织开展的活动,没有兴趣参与了,甚至有些排斥。
(3)教工团支部工作活动组织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找不到突破点
因受活动时间、活动地点的限制,在开展团的活动中往往都要利用大家的业余时间,这无形当中造成了团的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受到很大限制。开展活动既要考虑到不能过多占用大家的业余时间,又要利用活动形式的多样化使大家最大范围地参与到其中来,这就造成了两难局面。团干部没有足够的精力组织策划一系列教工活动,更谈不上创新工作。
二、针对目前高校青年教工团组织建设的思考
(1)建立健全青年教工团支部
由于青年超过28岁就不再是团员,而28-40岁之间的教工属于学校的中坚力量,在一般院校人数所占的比例较高,可将年龄适当放宽。因此可选拔有热情、有干劲、有想法的青年老师担任联合会的书记和委员,并将工作做好分工。例如艺术类老师负责组织青年教工们定期开展文娱体育类活动,文学造诣深的老师组织大家开展文学沙龙等知识讲座、座谈。擅长科学研究的老师定期帮助和指导新进青年老师申报各项课题,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业务领域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引导青年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改革发展之中,积极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2)加强高校青年教工思想政治教育、党的知识教育、德育教育,增进相互交流,做好教工思想建设工作
现在高校的青年教工,政治意识相对淡薄。他们不关心政治,也不关心学校的发展,在经济大潮面前,更多的是讲经济利益;有的青年教工忽视政治理论学习,也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所以,高校的各级党组织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青年教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定期进行政治理论学习,制定相关的学习制度。同时要将师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青年教工的综合素质。教工的素质提高了,在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方面就会成为学生的表率,就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和谐气氛形成了,校园的稳定也就有了保障。
(3)树立优秀典型,充分发挥教工模范引领作用
定期组织团员开展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根据青年教师特点开展一些有特色、有成效的活动。如开展“十佳青年导师”、“我最喜爱的教师”评选活动,加强青年教工示范群体建设工程。
(4)不断创新、用新的形式、新的思路来指导活动的开展
通过组织集体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青年教工活动,使青年教职工互相了解、增进交流,加强友谊。岗位和专业不同老师间蕴含着很强的互补性,通过交流可以扩展视野,增强大局意识,提高业务水平。通过开展讲座、论坛、交流会等形式,邀请经验丰富的同志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集思广益,催生新思想。在业余文化方面,开展富有年轻人特色的兴趣爱好、特长类比赛,可以通过组建“文艺队”和“体育队”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交流比赛增进友谊,增强了凝聚力,让大家在娱乐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感受集体的温暖。
展望高校青年教职工团组织的工作,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进一步加强团干部的培训,不断巩固和加强团组织的自身建设,增强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让更多的青年教职工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共同齐心协力、集思广益更为深入地探索团工作的新思路。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