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铜川
2016-05-14左燕子
左燕子
摘 要: 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对于加快铜川文化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 铜川 建设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7-0335-0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和,是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利、满足公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生产与服务体系。包括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和服务内容,以及人才、资金、技术和政策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只有建成覆盖全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发展和文化建设才有基本保障。
2011年5月,“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项目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首批的47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之一。2015年7月铜川市又被确定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铜川市政府近年来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立足铜川公共文化发展实际,以落实政府主体责任、构建大创建格局为抓手,对标达标补短板,创新创优树亮点,求实务实惠民生。
一、指导思想及建设目标
大力推进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依托铜川特色鲜明的文化资源,坚持硬件软件并重、建设管理并举,健全长效机制,提升服务效能,打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升级版,对于加快铜川文化建设、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现人民群众从文化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的跨越迈进。
二、建设重点及实施标准
创建铜川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延伸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遵循“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 国家标准和本地特色相结合”、“盘活存量与适度扩充增量相结合”以及“制度创新与实践推动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就建设而言,以下几点为重点:
1.坚持功能优先,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
推进重点公共文化设施项目建设,改造提升现有公共文化设施,突出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按照“布局合理、功能优先、均衡发展、全面覆盖”和“盘活存量、理性提升、完善功能”的思路,投资10亿元建设铜川市文化体育基地(铜川剧院、铜川全民健身馆)、市博物馆、耀州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每个区县建成一座数字影院。投资1500万元完成照金镇、黄堡镇、董家河镇、红土镇、陈炉镇、棋盘镇、彭镇等7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建成10个标准化市级示范文化站(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对未达标的乡镇文化站按照文化站评估标准逐一达标。并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和红色教育基地作用,打造陈炉陶瓷文化古镇,做好历史遗存、风貌建筑保护开发工作,传承优秀历史文化。
2.坚持需求导向,提升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
深化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工作,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管理,提升服务,丰富文化供给,实现设施现代化、服务品牌化、管理规范化、保障常态化。进一步扩大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示范项目——铜川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一体化项目服务效能。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组建市县两馆理事会,提高决策、执行和监督水平。全面落实《陕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在基本服务项目、硬件设施、人员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高于西部地区人均水平,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编印并及时更新《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指南》,推行“菜单式”服务,变“你给我接”为“你需我送”。建立和完善群众评价反馈机制,进一步完善《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群众评价办法》。
3.坚持示范引导,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品牌
打响一批公共文化活动品牌,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培育一批示范性群众文艺团队,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采取市区(县)联动、部门协作、文化单位联手、社会广泛参与的办法,持续打造“唱响铜川”“舞动铜川”“书香铜川”“诗画铜川”四大品牌文化活动,做到一区县一品牌、一乡镇一特色,建立重点文艺作品创作题材项目库,推出有影响力的“铜川原创”, 兴办实体、资助项目、赞助活动、提供产品和服务等方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4.坚持科技创新,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
组建全市文化系统地方特色资源库建设小组,以“实用、准确、及时、标准”的建设要求,多渠道广泛收集和整理相关信息数据,做好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的系统功能设计及硬件和软件平台建设工作,加快地方特色数据资源库建设,建立统一的公共文化数字移动服务平台。
5.坚持能力为重,强化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培养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骨干人才,壮大发展文化志愿者队伍,健全优化公共文化服务基本队伍。调整市县两级文化业务单位从业人员结构,一线业务人员占职工总数不低于80%。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配备1至2名工作人员,规模较大的乡镇适当增加。为每个行政村和社区至少配备1名财政补贴的工作人员。
6.坚持制度创新,破解突出问题
调研铜川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服务效能的现状,比照西部同类地区的发展水平,提出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效能的主要指标、预期水平、基本路径和实现方式,开展提升公共文化场馆服务效能研究和特定地区和特殊人群公共文化权益保障研究。
三、保障措施
以健全机构,明确职责为前提,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合力,以市长为第一召集人,市委、市政府分管文化广电工作的领导为召集人,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各区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以完善机制,保证投入为抓手,建立公共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增长幅度,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加大宣传,营造氛围为助力,搭建创建示范区信息交流和新闻宣传平台,通过舆论宣传、知识问答、户外公益广告等形式,提高示范区创建工作的关注度,争取市民支持和社会参与;以严格考核,强化督导为基准对照创建标准,严格实施创建过程管理,建立创建工作考核评估体系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纳入地方立法,及时考核、督导、总结、推进。
总之,铜川市创建国家公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不仅要对标达标、补齐“短板”,更要创新创优,打造亮点,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