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亏损成因及治理对策探究
2016-05-14韩勇
韩勇
摘 要: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国有企业在亏损,已引起各级领导与有识之士的重视。除了国家在宏观上做决策之外,还必须在企业内部寻找出路,从而制定出治理亏损的对策。
关键词:亏损治理;国有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7-0022-01
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国有企业由于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客观因素和其他主观原因的影响,导致企业亏损明显,已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只有正确、客观地认识国有企业的亏损成因,才能对症下药,制定正确的、符合实际的对策,从根本上治理国有企业的亏损。
一、国有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及亏损治理的必要性
2015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的出台奠定了国企未来的改革发展的主基调,给全国国有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但由于新常态下的经济调整,国有企业在2015年已经面临极大的调整转型压力。来自财政部数据显示。1—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18 806.6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中央企业13 530.7亿元,同比下降11.3%;地方国有企业5 275.9亿元,同比下降6%。特别是石化、石油和建材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钢铁、煤炭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国务院开始对不符合国家能耗、环保、质量、安全等标准和长期亏损的产能过剩行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或剥离重组,对持续亏损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结构调整方向的企业采取资产重组、产权转让、关闭破产等方式予以“出清”,因此,国有企业治理亏损工作迫在眉睫。
二、国有企业亏损成因分析
(一)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特点是产能过剩,国有企业加速对外开放,逐渐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使中国经济逐步并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的市场经济的轨道,受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影响,产能扩大过快,导致国有企业亏损也明显加重。
(二)宏观体制和政策的影响
1.宏观政策的影响。国有企业经济增长速度起伏较大,宏观经济政策也时紧时松。调整增长时期的需求膨胀对企业形成误导,造成在速度和对平稳时期企业的大范围亏损。
2.部分国有企业受国家价格管理造成严重亏损。由于受政府管制而造成的政策性亏损一般都由相应的国有企业承担,从而导致了严重亏损。
3.产业结构的剧烈变动导致行业性亏损。这方面原因主要是世界产能过于求的状况,以及替代产品市场化等原因导致这种状况出现。
三、治理国有企业亏损的对策
(一)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从微观到宏观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抓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在加强宏观调控、综合配套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市场体系和秩序的建设与规范、健全法制等方面加大力度,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改善宏观经济环境
国有企业的宏观调控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为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力度,努力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配合运用税收等经济杠杆,加快结构调整,开拓市场,增加就业,确保社会稳定。
(三)建立健全经济法律制度,形成规范的法治环境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了依法治国和合规管理企业,为保障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抓紧制定和完善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健全社会保障、促进产业进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制手段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和增值,促进国有企业提高效率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责任编辑 吴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