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糖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2016-05-14乐冬

对外经贸 2016年7期
关键词:糖业可持续发展创新

乐冬

摘要:广西糖业在实现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问题:糖料蔗综合生产效率低,糖业的精加工水平偏低,面临国外糖业的激烈竞争,关税率过低。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实现原料、生产环节双驱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糖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糖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6)07-0067-02

一、广西糖业发展概况

(一)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

糖业是广西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之一,产量连续23年排在全国首位,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保持在60%左右,目前广西还没有能够替代蔗糖的农产品,糖业促进了广西工业反哺农业、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城镇化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广西有21个县的财政收入一半来自糖业税收。

(二)甘蔗种植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

广西直接从事甘蔗种植的农民超过850万人,相关产业涉及农民约2000万人。最近的10个榨季,全区农民种蔗收入为216亿,食糖加工和食糖种植增加了农民收入,广大蔗农通过种植甘蔗实现了脱贫致富,促进了本地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的长治久安。

(三)糖业综合利用水平领先

目前,广西糖业的蔗渣、糖蜜、滤泥等利用率均达100%,蔗渣制浆造纸产量和技术均居世界第一,蔗渣发电量居全国生物质发电首位。大部分制糖企业集团都拥有综合利用分厂或车间。综合利用技术和水平稳步提高,综合利用产品多达30余种[1],基本上做到了“吃干榨净”。

二、广西糖业发展目标及重点

(一)广西糖业发展的目标

广西糖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理顺行政管理体质,将糖料蔗种植、食糖生产以及市场管理职能统一到自治区层面。包括全区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基本建成,收割环节机械化率达到16%以上,其中双高基地达到50%以上,原糖产量占广西总产糖量的30%以上,进一步巩固全国最大的食糖批发市场广西糖网的地位食糖现货网上单边交收量提高到35%以上,初步建成糖业大数据服务平台。

(二)广西糖业创新发展的重点

1.实现“四化”、“双高”发展

广西属于我国西部地区,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较东部沿海地区相对落后,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广西糖业面临自来自国内和国外的双重挑战。自治区政府也在2013年7月提出关于促进糖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见,提出在5—8年的时间内,建立万亩经营规模化、种植良种化、耕作机械化、水利现代化的高产高糖糖料蔗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

2.加快糖业转型升级

“十三五”期间,是广西糖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糖业转型升级是走广西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向蔗、糖强省区转变的必由之路,提高糖业的市场控制力与影响力,降低糖业的生产成本,由消耗传统生产要素向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变。

三、广西糖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糖料蔗综合生产效率低

一是蔗区种植条件差,单产低。广西全区80%糖料蔗种植都集中在干旱贫瘠的坡地,地块分散,基础设施条件差,抗自然风险能力低,有灌溉条件的蔗糖产区仅占全区蔗糖种植总面积的15%。二是糖料蔗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成本高。当前关系糖料蔗的生产综合机械化率约为47%,机械化程度主要集中在耕种环节,收割环节基本靠人力,人工成本较高,平均约为120—150元/吨。三是良种研发推广能力低,适合广西种植的自育优良品种少,品种更新换代较慢。

(二)糖业精深加工水平偏低

广西的糖业循环经济走在全国前列,但食糖产品品种单一、深加工能力弱,糖业的综合利用潜能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仅造纸、酒精、酵母和有机肥等实现综合利用,新产品研发和产业链有待于进一步延伸。

(三)面临国外食糖业的激烈竞争

由于国外的一些产糖大国如巴西、泰国、澳大利亚等机械化程度较高并且拥有自然土地资源优势,食糖价格比国内低一半左右,所以近些年来我国的食糖进口量持续增加,严重挤占了国内的食糖市场空间。世界主要产糖国中,巴西平均亩产量6吨、泰国5.5吨、澳大利亚6吨以上,而广西亩产量只有4吨左右,主要依靠人力收割,进一步增加了我国蔗糖的成本。

(四)食糖进口关税税率过低

在全球每年生产的1.7亿吨食糖中,约有1.3亿吨是在生产国国内消费,剩下的4000万吨蔗糖需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交易。食糖是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产品,所以大多数国家会进行严格的进口控制,通常采用高关税手段。世贸组织135个成员国平均约束关税率为97%,其中发达国家为122%,发展中国家为55%,欠发达国家为167%[3]。自我国加入WTO后,配额内关税仅为15%,配额外食糖进口关税税率为50%。过低的进口关税税率对国内的食糖产业形成较大的冲击。

四、推动广西糖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实现原料、生产环节双驱动

1.原料供给环节:种植扶持与种植优化

一是建立糖料目标价格补贴机制。直接对生产者进行补贴,减少政府对价格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建立种植价格保险机制。由于糖料价格变动大、时间跨度大、风险大。引入保险机制,可以降低政府、企业和农民的风险,在没有种植价格保险的情况下,可以启动种植生产保险,降低蔗糖生产风险,减少灾害损失。

2.生产加工环节:监管调控与战略重组

在生产加工环节,要加强监管调控,管控原糖进口加工,国家发改委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1年本)》明确规定,原糖加工属于“限制类”项目,原糖加工会导致食糖过量的进口,对违规违建的企业要给予严肃处理,另一方面要推动战略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规模效应与产业的集聚效应,提升产业竞争力。

(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糖业管理水平

国家应加强对糖业的立法保护,完善价格调控政策,建立以调控价格为核心的糖业法规,实施有序的进口管理,保持总量平衡。划分蔗区与糖厂的义务与责任,以制糖业为核心按经济区域实施划区管理,更好地协调蔗农和企业的利益。

(三)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高效的监控管理机制

加速重组管理机构,实施种植管理职能和加工职能的分离。原有管理体质很容易造成种、砍、运、榨、等环节的脱节。自治区政府应深化体制改革,改变过去重审批轻规划的局面,改变调控方式,使调控手段更加科学和多样化,运用政策立法、贸易救济、价格调控、行业自律等多样化手段进行调控。相关地级市和县也应设置糖业管理部门,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及时的信息反馈机制。

(四)提高产业科技水平

建立高效率、高质量的甘蔗糖业科研机构。整合科研项目,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率,避免重复研究,同时加大科技投入与高新人才的引进,深化产学研结合。鼓励跨行业合作,在财税、金融、信贷等方面为开展甘蔗多样性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加快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自治区工信委.循环经济助推广西糖业发展[J].广西节能,2011(1):21 -23.

[2]杨焱.广西蔗糖产业高效节水灌溉规模化建设研究[J].中国水利,2015(7).

[3]陈如凯,张华,朱朝枝.黄国强.关税削减公式对我国糖产业的影响——在WTO新一轮农业谈判与中国农业政策论坛的发言[C].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A].2008.

(责任编辑:张彤彤)

猜你喜欢

糖业可持续发展创新
广西财政厅聚力促糖业高质量发展
广西多举措阻力糖业发展又好又快
加快提升广西糖业综合竞争力
广西大力推动糖业变革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