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确定”让市场难良性发展

2016-05-14宋奕青

中国经济信息 2016年7期
关键词:A股资本改革

宋奕青

雷军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叫“风来了,猪都会飞”。他说:“我们看了这么多成败,觉得最最核心的原因是‘大势。”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建需要注册制、多层次市场建设等“大势”的推进,但这一切要是建立在不健全和摇摆不定的制度上,只能说市场的不确定性仍然很大。

前景“不确定”

资本市场最大的魅力在于其不确定性。当市场各方对某种走势形成一致预期的时候,这种走势便大概率不会发生。A股大盘在“两会”结束后的强势表现再一次印证了证券市场上这一条不成文的定律。于是,我们看到了那异常熟悉却又特别令人反感的一幕:针对注册制改革、中证金退出、战略新兴产业板出局、中国资本市场疲弱还要多长时间等热点敏感问题,管理层均不作出明确回应。

对于A股来说,最让人猜谜的莫过于注册制今年是不是不会实行?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发布政府工作报告出人意料地没有提及注册制改革,一时间关于取消注册制的各种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吴晓灵也对媒体表示:“谁说注册制停了?”在她看来,注册制等资本市场关键领域的改革应当是“水到渠成”的。

事实上,注册制早在2014年就是呼之欲出的,后又推迟到2015年,刚刚离任的肖钢主席本来计划于今年3月推出,而现在看来,注册制2016年也不一定有戏了。

资本市场也最怕不确定性,预期之外的变化也让投资者摸不着头脑了。一再提起又一再推迟的注册制则是一例,而“战新板”突然暂停即是又一例。

3月15日,突然传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要删除“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这一消息在资本圈炸开了锅,大家都预期很快官方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但是接下来的是,没有任何官方就此事的明确回应。要知道两会期间,上交所理事长桂敏杰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板的准备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包括人员、技术等在内的准备工作都很好、很顺利。

最近有一个笑话,“战新板”暂停让那些私有化的“中概股”们都哭倒在厕所里了。确实有不少私有化公司对“战新板”很有兴趣,因为“战新板”对于上交所的意义远比对于中国资本市场要高得多。中概股回归,除了寻找更高的估值,更低的上市维护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的),更好的品牌展示、将用户与投资者统一等等之外,肯定对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开放有所期待。

监管悄悄发生变化

如今,战略新兴板预期不明,一批奔着战兴板去的企业也开始转战创业板。这些变化在情理之中,有些又在意料之外。券商们力图捕捉到一些新的监管信号和风向。

就在3月18日,发审会审核通过了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2014年净利润下降了75.8%,201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净利润也仅610.6万元,营业利润和现金流净额更是双双为负。投行惊呼只要够A股发行上市的条件,就可以放心大胆奔赴A股市场了。

投行们的朋友圈纷纷将此解读为,A股上市审核的门槛降低了。事实上,最近几个发审会通过的IPO项目都透露了一个重要信号:监管部门对企业财务数据的关注趋于弱化,强化的是信息真实充分披露。

今年IPO过会的速度也已逐步向去年同期靠近。根据统计数据,截至3月24日,今年包括主板、创业板、中小板在内62家IPO企业上会,其中除了3家待表决和1家取消审核外,仅有上海锦和商业经营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未通过发审会,过会率达91.94%,相对去年明显升高。

有放就有收,在A股市场准入相对的另一端的退出环节,也呈现出新的变化。

2016年A股市场出现首家因信披违规而被终止上市的公司也在资本市场引发不小涟漪。在A股沉浮近26年的“不死鸟”*ST博元历经多次退市警告,3月21日终于被宣告行将退市。统计显示,2001年到2015年,我国退市的A股公司仅81家,年均退市比例仅0.3%,相较国外成熟市场近10%的退市率存在明显差距。

*ST博元终止上市,2014年推出的“史上最严退市制度”——《关于改革完善并严格实施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若干意见》也终于得到落实。随着市场趋于稳定,券商两融业务的各种限制也逐渐松绑,两融余额也再次企稳,3月25日当周实现五连增。证金公司自3月21日起恢复转融资业务并下调利率,平安证券等多家券商也表示恢复暂停多时的融券务。市场也倾向于认为,此时放开融券业务,是监管层认同市场回归正常的表现。

上市公司频“放鸽”

A股上述特征一定程度也加大了上市公司的赌性。今年以来增持计划爽约在A股已经屡见不鲜,有的甚至改增持为减持。

在高调宣布巨额增持计划一个半月之后,新潮实业大股东的增持行动却迟迟未见动静。眼看承诺的增持期限即将过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担心,新潮实业的大股东最终上演一出“忽悠式”增持。

“大股东增持承诺还算数吗?为何迟迟不行动?”一位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而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作为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做出的承诺应该以”一诺千金”来形容,未兑现增持承诺的上市公司应想办法抓紧时间兑现,给投资者一个明确说法,否则投资者的质疑声会伤害到公司的”商誉”和投资者对企业的信心。”

许多上市公司高管认为增持计划因为不是承诺,没有监管约束,所以股东只要找到合理理由就完全可以无限延期甚至不执行。上市公司增持计划的爽约,对管理层应该是一个警示。可以说,政策面的“风吹草动”不仅会对股市大盘走向产生很大影响,更会对投资者的市场预期与投资选择产生不小的影响。甚至完全可以说,没有稳定与持续的市场政策,就谈不上会有健康发展的股市及正确的市场预期。就此而言,决策层也应当对与相关的市场猜测,作出及时的回应才对。

实际上,注册制这个方向本身是没有变,只是需要在更合适的实际推出来。无论是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化建设”,还是“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的“积极培育公开透明、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的总纲领,都集中反映出,不把资本市场的短板补足,任何一项重要的市场化改革既难以真正取得实效,也会承担较大的风险。

从这个意义上说,规划纲要草案中提出“创造条件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其中,创造什么样的条件来为实施注册制改革铺就平坦道路,也就不言而喻了。

猜你喜欢

A股资本改革
改革之路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改革备忘
VR 资本之路
改革创新(二)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