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莎士比亚书店:巴黎左岸的梦

2016-05-14瘦猪

学生天地·初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尤利西斯惠特曼莎士比亚

瘦猪

读书人十有八九都幻想过开一家“任性”的书店:装修自己设计,要有大量的座椅以弥补当初蹭书时的遗恨;必须辟出一间咖啡屋,面积小点没关系,最要紧的是不能贵;自己不喜欢的书坚决不卖,书可以外借,全集、丛书等比较贵的书可以赊账或分期付款;除了举办不定期的读书活动之外,再办一份文学刊物……

一定会有人说,这种书店根本生存不下去。然而,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的巴黎莎士比亚书店其做派比我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它历经三代传承直到现在。

西尔维亚·毕奇14岁时,全家从美国迁居巴黎。1919年,毕奇结识了开书店、后来成为恋人的莫尼耶。毕奇说:“我一直想开一家自己的书店,这种念头让我着魔。”莫尼耶的出现让毕奇忍不住立刻行动起来。莫尼耶帮她找店面,结交法国文坛名流,扩大书店知名度。当然,这还要感谢一位伟大的母亲,毕奇说:“她寄给我她所有的积蓄。”

那时英文作家的书售价相当贵,一本要几十甚至过百法郎,所以毕奇的书店除了新书还卖二手书,但最受读者欢迎的还是她的图书馆。

“那些日子我没钱买书,便从莎士比亚书店的图书馆借书看。我第一次走进这家书店时心里很胆怯,因为我身上没有足够的钱办会员卡。毕奇告诉我等有了钱再付押金,她让我填了会员卡,说这里的书我想借多少就借多少。”40年后,海明威在那本著名的《流动的盛宴》中如此回忆,“她没有理由信任我,她并不认识我,而我给她的地址又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地方。但是她那么高兴,并表示欢迎。”这个一向对人刻薄的硬汉在晚年想起塞纳河左岸的时光,想起那位几乎一辈子都住在书店的女主人时,充满了感激和柔情,“在我认识的人中,没有比她待我更好的了。”

20世纪20年代,很多英美作家、艺术家像赴宴一样奔向巴黎塞纳河左岸,斯坦因的沙龙、纪德的工作室、毕奇的书店是他们聚会的场所。莎士比亚书店是他们的作品发布场所、文学论坛、通信地址、邮局乃至宿舍。据说,在惠特曼经营时期,有一位英国诗人竟然在书店里住了7年。

在毕奇的个人回忆录《莎士比亚书店》里,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名字,海明威、菲茨杰拉德、庞德、艾略特、亨利·米勒等等。而她最牛的举动不是让这些作家、艺术家有了一个满意的聚会场所,而是出版了《尤利西斯》。

但《尤利西斯》的出版并没有让毕奇赚钱,事实上再出100本这样的书,毕奇也赚不到钱,因为她从来没把赚钱当作开书店的目的。她的书不标售价,不举办任何促销活动。为了鼓励读者读书,她还特地买了好几把巨大古老的扶手椅。毕奇的书不分类摆放,她喜欢让读者自己发现想要的书,而书店的账目永远是一笔糊涂账。正是毕奇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理念,才使得莎士比亚书店声名鹊起,成为当时英美文学的重镇之一。当然,莎士比亚书店能有如此地位,原因绝不仅限于此。

二战时,书店因毕奇拒绝向德国军官出售《芬尼根的守灵夜》而被迫关门。毕奇对德国军官说,这本书她要为自己留着。

毕奇在去世前同意乔治·惠特曼沿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店名,现在书店的经营者是惠特曼的女儿西尔维亚·毕奇·惠特曼。

博尔赫斯说,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毕奇,一个普通的美国女子,在远隔重洋的异国竟建立了一座读者和作家的天堂,这真是一个奇迹。

诚然,莎士比亚书店有成就它的历史条件,今天要求书店经营者不考虑经济效益的确强人所难。但是,莎士比亚书店的精神仍然能够给我们以启迪,这种精神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都不可或缺的。

猜你喜欢

尤利西斯惠特曼莎士比亚
个人、历史与政治意识:里奇对惠特曼诗学观的继承与拓展
与《尤利西斯》偕行百年
莎士比亚(素描)
向威廉·莎士比亚致敬
船长与大海——惠特曼和蔡其矫的领袖哀悼诗解读
惠特曼的妙语还击
暴力、历史与殖民——论《尤利西斯》中的暴力政治
你在引用莎士比亚的话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选译30首
基于语料库的《尤利西斯》汉译词汇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