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主要环境因子分析及评价

2016-05-14何炜陈森林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环境因子适应性

何炜 陈森林

摘 要 以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为例,在测量温室温度、湿度及光照的基础上,分析展览温室各区引种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及其适应性。

关键词 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环境因子;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TU986;S629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51

展览温室是一个由人工控制、展示生长在不同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植物及其生存环境的室内空间,是认识植物、研究和保护植物的重要场所[1]。以重庆市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为例,分析几个重要的环境因子对植物的影响,旨在为今后温室环境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1 研究内容

重庆南山植物园展览温室分为热带雨林区、四季花卉区、亚高山区及多肉多浆区。通过对温室各展区设置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测试点,实地检测,分析展览温室环境调控特点。

2 研究方法

在4个展区设置检测位点,数据取检测位点的平均值。展览温室测试点的测试高度参照国家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

3 结果与讨论

3.1 热带雨林区环境因子测定

展览温室热带雨林区面积约2 126 m2,内部空间最高26 m,2013-2015年气候数据见表1。

温室内的热带雨林环境需要保持全年皆夏的特征,靠环境调控给展区提供高热高湿环境,重庆南山地区冬季室外最低温为2~4 ℃,供暖时间大概是4个月,夏季最高温度为40~43 ℃,开设备降温时间为5个月,2013-2015年平均气温22.3 ℃, 3 a的平均年积温8 247 ℃,环境平均相对湿度82%,温室内雨林温度的年较差保持在10 ℃左右,满足于热带季雨林(如西双版纳)的热环境。

3.2 多肉多浆区环境因子测定

从表2中可以看出,多肉多浆区3 a的温度比较稳定,保持在24 ℃左右,平均高于其他3个展区。平均相对湿度控制在69%左右,低于其他3个展区,并且略低于室外自然环境的相对湿度,说明展区湿度控制良好。光照强度高于其他3个展区,3 a的平均光照强度变化不大。

多肉多浆区全年平均温度保持在24 ℃左右,全年的积温完全达到热带气候水平。夏季白天35 ℃左右,晚上27 ℃左右;冬季白天在18 ℃左右,晚上12 ℃,与大型植物类如巨人柱属、强刺球属等的原生境气候条件近似。对于中小型类如仙人掌属、乳突球属和翁柱属等种类,冬季环境条件接近,但夏季温度要求达不到。老乐属等毛柱植物类从生态环境说与温室环境大相径庭,但通过这3 a的观察,发现温室的环境能够满足毛柱植物对环境要求的下限。

3.3 四季花卉区环境因子测定

四季花卉区布展面积约2 000 m2,2013-2015年四季花卉区的气候数据见表3。

从表3中可以看出,四季花卉区的温度比较稳定,花卉区相对湿度也比较均衡,平均相对湿度84%左右,光照强度比热带雨林区弱。

四季花卉区主要是亚热带植物为主的混合栽植区,年平均温度在21 ℃左右,年平均积温在7 000 ℃以上,达到了亚热带的气候标准。

3.4 亚高山区环境因子测定

展览温室的亚高山区面积约600 m2,2013-2015年亚高山区的气候数据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亚高山区的平均温度和积温是几个区域中最低的,展区的湿度较大,平均85%左右,光照强度是最低的,平均3 900 lx左右。

为了接近原生境中空气湿度大的特征,本区在夏季每天要喷至少2次叶面水,2 d灌1次根,经常清洗路面来保湿、降温,所以平均湿度最大。夏季亚高山区管护难度大,为了保持温度不超过30 ℃,进行了亚高山的降温系统改造,具体措施有:一是用遮阳网隔离南边沙漠区,阻隔外界热量的进入;二是以冷水为主要的冷却介质,风机使空气流动,与冷水进行热量交换,带走室内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贺善安,张佐双,顾姻,等.植物园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黄卫昌,胡永红.上海植物园展览温室室内布展设计及植物选择[J].上海建设科技,2000(1):25-26.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环境因子适应性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杂交中稻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针对数字化变电站继电保护适应性的相关探究
桉树人工林胸径变化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氨氧化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生态功能及其影响因子
秦皇岛海域夜光藻种群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