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分析

2016-05-14黎耿国钟礼华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高产栽培技术水稻

黎耿国 钟礼华

摘 要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新的农业生产技术被运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有利于农业的生产与发展。水稻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如何提高水稻产量一直是学者研究的重点。以水稻的栽培为例,研究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秧苗培育技术;农田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37

国家的发展进步使整体经济实力及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乡之间在各个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缩小城乡发展差距的根本途径就是推动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农业种植一直都是农民收入的最主要来源,因此,实现农民增收的一个根本方法就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粮食产量。

1 秧苗培育技术

1.1 育秧

在进行大棚育苗的过程中,旱地育苗播种稻种150 g/m2,并要在稻种成长的不同阶段对于大棚的温度、湿度等指标进行控制。在稻种发芽前,要保证大棚密不透风,并将棚内温度控制在30 ℃左右,这一阶段要保障土壤湿度,对于苗床进行浇水,利于出苗;当稻种发芽后,要保障棚内温度在23 ℃左右,并减少苗床浇水量;在稻苗长出3叶以后,苗床的养分被稻苗吸收,这时要及时对稻苗进行浇水,并对大棚进行通风,等待插秧。

1.2 插秧

在对于稻田地进行施肥灌溉后,要进行插秧。目前,我国很多地区都普及了机械化插秧技术,但水稻插秧机械只适合在稻田地面积较大、土地较为平整的区域内。很多插秧机在进行作业前不仅要根据农田的秧苗株距、每穴秧苗数量,以及稻田地土壤状况对于插秧机进行适当调整,还要对于插秧路线进行调整。

插秧机最终要达到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首先,要保障插秧穴数在1.5万~1.7万/667 m2,穴内秧苗的数量与平均数量接近,均匀度达到89%以上,各个秧苗穴内漏插率小于4%;其次,要保障漂浮在稻田内的秧苗不超过整体秧苗的2%;最后,要保障秧苗整体的勾秧率小于3%[1]。制定这样的技术指标,原因在于插秧的质量决定秧苗以后的生长状况,秧苗在稻地中的深度过深或者过浅都会影响到秧苗的成长。因此,在进行机器插秧作业时要保障插秧质量,重视插秧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不断提高插秧的精准度。

2 农田管理技术

2.1 肥料的使用

在对于稻田进行施肥的过程中,秧苗生长的不同阶段对于秧苗所需的肥料进行科学选择。首先,在稻苗生长前期,对于养分的需求量高,要重视农家有机肥的使用,这样可以为稻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加入尿素等辅助肥料时均衡施肥。在水稻的生长期也应该重视对于肥料的使用,首先,要对于稻地使用复合肥料,每667 m2可以使用17 kg的复合肥料,并使用5 kg左右的尿素。此外,要重视补充一定量的氮磷钾等微量元素[2]。

2.2 科学灌溉

水稻的生长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分,因此在对于稻田地进行灌溉的过程中,要讲究科学性。稻苗插秧期对于水分的需求量很大,这一时期要保障稻田中有充足的水量,否则会影响稻苗的成长,在水稻的孕穗期,对于水的需求也很大,但可以适当减少稻田中的水量,水稻成熟以后,要对于水量过大的田地进行水量控制,成熟期的水稻对水分的需求很少,此时要及时进行稻田的排水工作。

2.3 稻田地管理

稻田地是水稻得以生长的必要载体,因此必须对于稻田进行科学的日常的管理。在插秧之前,要对于稻田中的营养成分进行补充,并合理控制田中的水量,为插秧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在稻苗插秧后,要对于稻田地的水量进行控制;在选择肥料时,要考虑到肥料对于稻田地的影响;在水稻收割后,要及时补充土地所需的肥料,为下一年的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

3 新型栽培技术应用

3.1 高产杂交水稻的栽培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进步,很多高产杂交水稻相继出现,提高了水稻种植产量。目前,我国的高产杂交水稻成穗率可达77%,结实率可达76%,且具备明显的抗虫害、稻米质量高等特性。在对于水稻进行栽种时,大田的用种量控制在2.5~3 kg/667 m2,稻苗在大田内进行移栽的过程中要进行密植,这样才可以保障其种植产量达到预期。在对于稻田进行灌水时,也要重视灌水量的控制,在秧苗成长期,水深要维持在4~5 cm,这样有效保障稻苗的成活率;且在秧苗返青以后,应该采用浅水勤灌的方式,在稻苗孕穗期及成熟期要保证水深在5cm左右,最终提升稻米质量,提高水稻产量[3]。

3.2 水稻高光效新型栽培技术

这种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改变了水稻的栽培行向,以上思县为例,通过实地考察,最终确定栽培行向变为西北-东南方向,改变水稻种植的行距,将小行距控制在18 cm左右,大行距在45 cm左右。这种新式的水稻栽培方式提高了水稻产量,且使稻米的质量得到了很大提升。

在应用过程中,高效新型水稻栽培技术主要是对秧苗的移栽技术进行重点改良,在秧苗移栽的过程中,用角度器对稻田进行角度衡量,然后在西南方向插秧,株距稳定在14cm左右,且在插秧过程中不能出现漏插现象,每个穴内有3株秧苗,这样可以在稻苗的生长过程中充分利用光能。在这项技术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要根据水稻种植区域的具体情况选择种植方向与行距。

3.3 新、旧栽培技术的水稻产量对比

以上思县为例,利用传统水稻种植方式进行水稻栽种时,3 a的平均667 m2产量为457.5 kg,在应用某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以后,3 a的平均667 m2产量达到了552.3 kg,且稻米的质量也远远优于传统水稻种植技术培育出来的稻米。这说明,采用新型的水稻栽培技术至关重要,有利于提高水稻质量,保障水稻的增收。

4 病虫害防治技术

在水稻整个的育秧、插秧、生长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的病虫害,如果不进行及时的防治则会造成水稻减产、甚至是绝收。因此,要十分重视水稻病虫害的防治,常见的水稻病虫害主要有稻瘟病、稻纹枯病和细条病等。这些病虫害在水稻成长的各个时期内都会出现,会有效抑制水稻的生长,降低稻米的产量。

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对于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与预防,这样有利于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轻病虫害对于稻田的危害,降低环境污染。在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的过程中,要重视科学用药,对重点病害进行控制,并兼顾其他病害的预防;同时,利用一些虫害的天敌对于水稻出现的虫害进行控制。

5 结语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已经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但我国区域的水稻生产存在一定差距,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还有待提升,只有应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够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洪程,龚金龙.中国水稻种植机械化高产农艺研究现状及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科学,2014,47(7):1273-1289.

[2]罗琼,王昆,许靖波,等.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J].作物研究,2014(1):86-91.

[3]朱德峰,张玉屏,陈惠哲,等.中国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创新与实践[J].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404-3414.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高产栽培技术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高原无公害青稞高产栽培技术
浅议脱毒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浅析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栽培技术及施肥管理
杂交中稻一种两收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