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薯新品种“彭苏2号”的选育及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2016-05-14张启堂谢一芝郭小丁曾志明贾赵东陈其恒马佩勇

南方农业·下旬 2016年7期
关键词:育种甘薯新品种

张启堂 谢一芝 郭小丁 曾志明 贾赵东 陈其恒 马佩勇

摘 要 为筛选出适合武陵山区种植的甘薯新品种,用常规育种方法育成甘薯淀粉用新品种“彭苏2号”。在2014-2015年重庆市试验中,与对照品种“徐薯22”比较,彭苏2号品种鲜薯产量34 333.5 kg/hm2,增产14.71%,66.67%点次增产;薯干产量11 866.5 kg/hm2,增产25.06%,91.67%点次增产;淀粉产量8 140.5 kg/hm2,增产28.15%,91.67%点次增产;萌芽性较好;大中薯率85.10%,高1.94%;薯块烘干率34.56%,高2.45%;薯块淀粉含量23.71%,高2.13%;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75.9分,高5.9分。抗黑斑病,中感蔓割病和高感薯瘟病。

关键词 甘薯;新品种;彭苏2号;育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1.036

甘薯[Ipomoea batatas(L.)Lam.]是全球重要的农作物,世界上共有113个国家种植,种植面积(2005年)约90 000 km2[1]。中国是全世界甘薯生产大国,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甘薯是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的作物,薯块富含淀粉,是一种加工转化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原料[2]。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是农业生产上一项成本低、效率高的措施。包括彭水县在内的武陵山区生产上种植的甘薯品种品质低劣、感病退化严重,急需以优良新品种加以更换,以达到满足这些地区甘薯产业发展的需要。重庆市彭水县在发展薯类产业中,把筛选推广甘薯适生性甘薯新品种作为主要工作来抓[3]。“彭苏2号”是彭水县具有育种自主知识产权的甘薯新品种。本文介绍其选育经过、产量和主要经济性状表现及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彭苏2号”是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甘薯淀粉型新品种。2007年,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宁K17-8”为母本,以“宁I 5-12”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杂交种子250粒,2008年在南京地区播种,在当年的实生系中中选,定品系名“Q37-2”。2009年在南京进行复选鉴定;2010-2012年除在南京参加高鉴圃外,2012年在重庆市合川区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13年在重庆市合川区、彭水县、酉阳县进行多点品比试验。2014-2015年参加并通过重庆市甘薯品种区域试试。2015年进入和通过重庆市甘薯品种生产试验,并通过重庆市甘薯新品系田间鉴评。2015年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鉴定抗病性。2015年12月29日通过重庆市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表现

2.1.1 实生株系与复选圃表现

2008年,在南京地区播种杂交种籽,在当年的实生系中以单株薯质量1.2 kg选出。2009年在南京地区进行复选鉴定,鲜薯产量比对照“渝苏303”增产22.2%,薯干增产51%;2010-2012年在南京地区参加高鉴圃,2010年鲜薯产量比对照“渝苏303”增产71.4%;2011年的薯干产量比对照“徐薯22”增产5.2%;2012年鲜薯产量比对照“徐薯22”增产36.1%,薯干产量增产49.7%。

2.1.2 品种比较试验和多点比较试验

2012年,在重庆市合川区的品种比较试验结果,“彭苏2号”鲜薯产量24 748.5 kg/hm2,薯干产量8 538.0 kg/hm2,淀粉产量5 853.0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分别增产1.44%,18.71%和24.24%。

2013年在重庆市合川、彭水、酉阳3个区县的多点品比试验中,“彭苏2号”平均鲜薯产量3 9822.0 kg/ hm2,薯干产量12 835.0 kg/hm2,淀粉产量8 634.0 kg/hm2,比对照品种“徐薯22”分别增产13.20%(1个点增产极显著),34.97%(1个点增产显著)和49.19%(1个点增产极显著,2个点增产显著)。

2.1.3 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

2014-2015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结果:“彭苏2号”鲜薯产量34 333.5 kg/hm2,比对照增产14.71%,66.67%点次增产;薯干产量11 866.5 kg/hm2,增产25.06%,91.67%点次增产;淀粉产量8 140.5 kg/hm2,增产28.15%,91.67%点次增产。区试结论:该品系薯块淀粉含量、淀粉产量增产幅度和增产点次均达到淀粉型品种筛选标准,通过区试。

2.1.4 重庆市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

2015年,“彭苏2号”在重庆市合川区、巫溪县、酉阳县3个承试点的生产试验中汇总:鲜薯产量平均36 931.5 kg/hm2,

比对照“徐薯22”增产21.73%,薯干产量平均12 763.5 kg/hm2,增产31.01%,淀粉产量平均8 985.0 kg/hm2,增产37.23%。该品系在2015年市生产试验中表现与其市区试一致,达到重庆市淀粉型甘薯新品种筛选标准,通过重庆市甘薯新品种生产试验。

2.2 主要经济特性

2014-2015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彭苏2号”萌芽性较好,大中薯(质量)率(或称上薯率)85.10%,比对照品种“徐薯22”高1.94%;薯块烘干率34.56%,高2.455;薯块淀粉含量23.71%,高2.13%;薯块熟食适口性评分75.9分,高5.9分。2015年“彭苏2号”经江苏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抗黑斑病;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鉴定中感蔓割病和高感薯瘟病。该品种在重庆市甘薯主产区全生育期150 d左右,鲜薯耐贮性较好。

2.3 形态特征

顶叶尖心形、绿色边缘褐色,成熟叶尖心形、绿色;叶绿色,叶脉绿色,脉基绿色,叶柄绿色、柄基绿色;蔓绿色、茸毛较少,株型匍匐,在重庆地区一般不开花。2014-2015年重庆市区试汇总,最长蔓长232.1 cm,茎粗0.59 cm,基部分枝数7.1个,平均单株结薯数3.1个。结薯集中,薯块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乳白色。

3 结论与讨论

3.1 甘薯淀粉型品种的发展前景

甘薯薯块的主要营养成分尽管都是淀粉。但大量研究表明,品种间的淀粉含量或出粉率差异很大[1,4,5]。对于甘薯淀粉生产企业而言,用鲜薯加工淀粉,只要其淀粉含量或出粉率高1%,加工成本大大降低,而生产利润显著增加。加工淀粉比其他加工产品对鲜薯原料质量的要求相对较低,单位面积产量的利用率最高。此外,甘薯初级淀粉是大量精(深)度加工的原料。因此,笔者认为,不管什么时期,甘薯产后加工的比重,仍然是以淀粉加工为主体,淀粉型甘薯品种在武陵山区乃至全国各大薯区均是主要的种植品种类型[3]。“彭苏2号”在重庆市区试中,不但鲜薯产量、薯干产量、淀粉产量比对照品种“徐薯22”增产明显,而且薯块淀粉含量也高2.13%,以此作为淀粉加工原料品种种植应该具有一定价值。

3.2 “彭苏2号”的栽培技术要点

殡种期:3月10日-20日采用温室大棚或地膜拱膜双层育苗方式培育壮苗。栽插期:5月中旬-6月上旬,起垄栽插。种植密度:套作地栽插3 500株/667 m2;净作地为4 000株/667 m2。施肥及田间管理:667 m2用农家肥

1 500~2 000 kg,磷肥30~50 kg,钾肥30~50 kg集中沟施后起垄栽培,薯苗成活后,667 m2用8~10 kg尿素提苗肥;或者667 m2施45%(氮、磷、钾比例为15∶9∶21)复合肥50 kg。栽插后30 d内中耕、除草、追肥和培土。在蔓割病、薯瘟病易发区种植,注意加强防治。收获:10月下旬-11月上旬,晴天收获后及时加工或浸保鲜剂贮藏。

参考文献

[1]卢庆善,赵廷昌.作物遗传改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969,981.

[2]李坤培,张启堂.甘薯的栽培贮藏与加工[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89:104.

[3]张启堂,李育明,袁天泽,等.中国西部甘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50-252.

[4]李良.甘薯粗淀粉率之遗传及其块根收量等性状相关之研究[J].科学研究,1982,10(9):765-772.

[5]戴起伟,张必泰.甘薯高淀粉高产育种的配合力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1988(3):15-18.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育种甘薯新品种
看禾选种
甘薯黑斑病的危害及其防治
迷你南瓜育种与栽培研究进展
洪都拉斯Monty Farms公司被准许销售甘薯
甜甘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
新品种信息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七)
甘薯的储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