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2016-05-14宋小香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7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问卷心理健康

宋小香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许多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并没有达到社会预期,部分学生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笔者通过调研,总结出影响中职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调查主要面对河南省省属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被调查学校中,每所学校抽取学生30~50名,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回答不完整和无效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440份,有效回收率88%。

2.研究方法

调查主要采用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班级为单位施测,当场收回。访谈涉及集中访谈和个别访谈,访谈对象主要是教学管理者、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研究中辅以自然观察法,以便全方位深入了解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3.研究工具

结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教授根据日本心理学家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量表修订而成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问卷从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等8个方面检测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4.数据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首先剔除无效问卷,再转入SPSS17.0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从调查结果来看,81.82%的中职学生为非独生子女,18.18%是独生子女;26.36%来自城市,73.64%来自农村,可见目前的中职学生大都是来自农村,多为非独生子女。调查显示,中职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不高,42.73%的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处于初中及以下水平,只有28.18%的学生的父母文化程度在大专及大专以上。虽然文化程度不等于文化修养,但文化修养主要是以个人所接受的学校教育水平为指标的,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父母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其成绩普遍比父母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好。

2.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从问卷的总体得分来看,95.35%的中职学生心理相对健康,未见明显的心理异常;4.65%的中职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需要自我调节心理状况,此群体中女生远多于男生,或许是因为女生成熟一般早于男生两三年,其心理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抑郁。从影响心理状况的因素来看,27.91%的学生心理状况不佳由一方面原因造成,11.63%的学生由两方面原因造成,12.79%的学生由三方面原因造成,甚至有1.16%的学生由五方面原因造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隐患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学习焦虑、身体症状和过敏倾向。这说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大部分学习态度比较端正,重视学习,但部分学生过于敏感,学习和人际关系始终是影响他们生活态度的重要因素。

三、问题及对策

1.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

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呈良好态势,95.35%的中职学生心理状态乐观,即使出现心理困惑也能独自或主动寻求帮助解决。不过大多数中职学生来自农村,非独生子女较多,女生居多,而且中职女生较男生早熟。为了更好地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学校和各任课教师仍需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度,从校园文化建设、学科教学、班级活动和心理咨询等方面推广心理健康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学生学习焦虑明显

在MHT测试中,学习焦虑检出率最高(44.87%)。分析其原因,中职学生普遍入学成绩不理想,在初中阶段学习考试中遇到挫折者不在少数,这必然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焦虑是人心理失调最主要和最经常出现的问题之一,也一直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范畴。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让一个人身心保持一定的兴奋水平,对学习任务的完成有积极作用,但超过正常水平的严重焦虑或持久性焦虑有可能转化为病态情绪,从而影响这个人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甚至会影响他的心理健康甚至身体健康。因此,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焦虑较严重的学生进行必要的人为干预,可以化解中职学生的焦虑,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3.学生存在过敏倾向

调查显示,15.81%中职学生存在过敏倾向,会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恼。教师在课堂上无意识的评论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心理障碍甚至放弃某门学科的学习。有过度敏感症状的学生平时往往过于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周围的环境特别敏感,在做决定时犹豫不决,即使做了好事也感到烦恼,缺乏自信。作为教师,在对待有此症状的学生时,应避免指责、批评及不良暗示,应更多地鼓励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在轻松愉快的活动和交流中逐步改善其症状,同时,要教授学生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帮助学生正确应对人际交往问题。

4.学生身体状况不理想

调查显示,28.21%中职学生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身体状况与心理状况互相影响,据有关调查显示,一个人在极度焦虑的情况下,身体常会表现出诸如心跳加快、呼吸困难、呕吐失眠、小便失禁等明显症状。如果人长期处于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中,甚至会诱发各种身体疾病。比如年轻时情绪焦虑、压抑的人患结核病、心脏病和癌症的几率是情绪稳定者的4倍。“善医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中职学校和教师亦不能忽视学生的身体状况,应树立“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提供机会、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和相关活动,增强身体素质,提高身心健康水平。

5.人际交往、早恋问题突出

中职生正处于建立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他们希望被认同为成年人,却缺乏人际沟通方面的技巧,沟通能力欠佳,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教师或家长发生冲突等。另外,学生容易沉溺于网络社交,从虚拟世界获得交往满足,因而弱化了现实交往能力,而且,中职生早恋现象也较为普遍。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习成绩。因此,学校应更加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多种形式的社团活动、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生活,使他们从网络和早恋的困境中解脱出来,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友谊和师生情谊的美好。同时学校可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组织开展相关讲座,帮助学生增强自信,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积极展示自我、保持乐观心态。

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在学生三年学习的有限时间里,学校不仅要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还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做到这一点,既需要政府、社会在制度、资金方面的大力扶持,也离不开家庭、学校与个人共同努力配合。

(责编 陈 颖)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问卷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