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兴趣培养 提高生物课教学效果

2016-05-14王红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7期
关键词:生物题目师生

王红

21世纪被生物界称为“基因世纪”,生物前沿科技的发展是医学、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农林牧业发展的基础。生物人才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在职业教育阶段,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刻苦钻研精神,从而掌握知识,提高素质。

一、善于设计演示实验,创设情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若能辅之以设计合理的小实验,将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学习“食物的消化”时,区分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有一定难度,教师不妨一试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教师可以随手将一个小粉笔头捏成粉末状,并烧一张小纸片,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分析及讨论这个实验的现象和成分的变化,在教师的指点下,酶的催化和胆汁的乳化就容易分辨和掌握了。这样一来,无疑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实验态度

对于生物实验,大多数学生仅仅是出于“好玩”的心理,只关心生物实验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而不注重探究实验背后最本质的理论知识。因此,在进行生物实验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时,学生发现有的细胞重叠在一起,看不清每个细胞的形态,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析可能是哪个步骤出现了错误。通过仔细分析,学生得出结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洋葱鳞片叶表皮在水中没有展平;二是制片过程中压片没压好。在同一实验中细胞有时会出现颜色过浅的情况,学生通过分析得出可能是染色时间短所致的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通过在实验中向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课堂中所学的知识。长此以往,可以帮助学生摆脱仅仅是出于“好玩”的实验心态,形成主动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三、突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师生互动”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因此,衡量“师生互动”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学生是否进行了积极思维。作为教师,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去。

例如,在学习“伸肘和屈肘”时,教师可事先要求学生制作“肘关节模型”。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是先展示挂图和模型,同时演示自己的上肢,让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分析,进而产生共鸣。教师还可以综合运用情境激发、师生互动、直观演示等方式,将模型、挂图及自己的上肢对照起来,逐一指出肘关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尺骨、桡骨等各个结构的位置及名称,再演示各个部分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探讨,从而了解伸肘和屈肘动作完成的整个过程。这种开放性的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师生积极互动,促使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结构,完成认识上的飞跃。在这样高昂的情绪下,教师让学生分析健康体育课上的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动作的完成过程也就轻而易举了。

四、突出情感调节,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响认知水平。一个人在愉快时,更容易通过感知觉接受外界信息,一个人在忧郁苦闷时,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会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情形。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应用情感调节的作用,充分利用正面情绪来促进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例如,在学习“遗传与变异”时,关于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知识,学生觉得枯燥、抽象,难以理解和掌握。在讲该部分知识之前,教师可以先讲个故事或谚语,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克隆”技术、“一母生九子,母子十个样”等,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愉快、兴奋的正面情绪状态。此时,教师再画出若干个体现从属关系的包涵图表来解释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学生就会容易理解和掌握了。

五、练习要有广度、梯度和深度

在课堂时间允许的范围内,教师对所学课本知识进行全面的检测会更好,即为有广度;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教师设计的题目要么针对重难点,要么是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或者是对知识的实践应用,即为有深度。教师设计的练习题目要有易有难有梯度,能对各个层次的学生进行检测。比如“健康的生活”“生物圈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和“生物和生物圈”这三个单元的内容较少,练习时间宽裕,考查的内容可以全面一些,题目设置要有技巧性,可以多一些归类、对比的练习;“生物圈中的人”和“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这两个单元的知识点较多,练习题目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深度,既能照顾到大多数同学,又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俗话说的“梨树砍三刀,树枝压弯腰”,是指在果树的“坐果”期,果农给果树的茎做半环状剥皮,以增加坐果量。“半环状剥皮”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在植物的主干基部进行环割,可导致树木死亡,其原因是什么?这两个题目放在一起能考查出学生对树皮内侧部分韧皮部的筛管具有向下运输有机物的作用和茎的基部不能环割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要在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责编 黄紫鹃)

猜你喜欢

生物题目师生
第12话 完美生物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作品展示
生物趣多多
首届“接班人”杯广西中小学师生书法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麻辣师生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