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诗歌教学的具体方法
2016-05-14成学进
诗歌是文学领域里的奇花异草,在“色、香、味、形、意、养”诸方面都是非常讲究的。诗的美是奇异的更是朦胧的,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征。尤其是现代诗歌,对于高中学生学习,是一种挑战,对于教师教学更是一种挑战。现代诗歌教学要求教师要把握好诗歌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教学的构思和设计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鉴赏能力,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寻找最佳的突破口,引导学生进入现代诗歌的意境,再让学生慢慢体会咀嚼。
一、导语设计要活
导语的设计要依据诗歌的内容,灵活多样不拘形式地设计情境,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意境中,更要考虑学生独特体验与心灵感受的认同呼应,要能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才能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从而萌发与文本心灵对话的欲望。如学习徐志摩的新诗《再别康桥》,为了启发学生对诗歌主题的把握,首先从学生的情感积累中谈古今中外人生中的各种离别开始,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摘取,也可以从学生熟知的诗词里选离别场景。让学生讲一讲感动自己的离别记忆与理解,这时,像生活中的离别,唐宋诗词里的离别,电影电视里的离别,将会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体验,在这种感情酵母的催发下,导入到《再别康桥》的教学上。
二、教学过程要明
任何文学作品都有一个总体安排和整体构造,使得内容和形式各种要素形成最合理的有机体。现代诗歌在传情达意上手法是多样的,但是诗歌在形式上章节明晰,段落层次有致。从结构上看,每个部分在全篇中的作用往往是不同的。在形式上,有主有次,也有的趋于一致,达到平衡,这样就形成了多元的结构。形式结构是为了内容服务的,所以我们在明确结构的基础上,来明确章节意蕴,最后从整体上领悟诗歌。例如臧克家的《三代人》“孩子在土里洗澡;爸爸在土里留汗;爷爷在土里埋葬。”非常简短的一首小诗,先明确形式,弄清每节大意,最后概括诗歌其思想所在。“孩子”“爸爸”“爷爷”三代人的生存状态并列出现在读者面前,但读起来,却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沉重,应该说从内容上看,三个层次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直到最后一个关键性的词语“埋葬”的出现,既收束了全篇,也提炼了全诗的核心。将整首诗歌的基调调到了最低点。在诗歌教学中,多在诗歌结构特点上找教学的切入点,获得教学灵感,顺着诗歌章节,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深层次理解诗歌。
三、意象分析要透
解读诗歌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意象的解读,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典型事物,这种事物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情感、情绪、理解,思想等主观意图,这些意象有机地营造形成意境。对于诗歌教学,抓住意象,吃透意象,这是诗歌教学的关键。所以,对于新诗尤其是意象的意义不是很明确的新诗,意象分析一定要透。 大量的意象,有的写实,有的象征,有的甚至很荒诞,这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创作背景和了解诗人的性格经历以及诗歌整体情感特征的前提下,仔细分析意象的具体含义,意象的情感特点,意象和诗歌主题之间的关系,由整体到局部,再由细节到整体反复地揣摩理解,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达到对诗歌的把握。
例如《我爱这土地》作者用了大量的意象组合全诗,“鸟”“河流”“暴风雨”“土地”“黎明”“激怒的风”等等。首先得从文中将这些一语双关的意象一一找出,并且要注意它所在的句子和加在它前面的修饰语。将意象和修饰语放在一起理解,找出共同点,再放回句子中再次回味,我们不难看出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深层内涵。比如以“鸟”这个意象为例,和它关系最密切的修饰语是“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嘶哑”表达了歌唱不已,真情无限的情怀;哪怕唱至喉咙充血,声音嘶哑,面对千难万险,也不会停息对大地的歌唱。这是一个身体遭受摧残却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高大形象。是在国难当头,为民族的振兴积极奔走呼喊,为国家的救亡图存奋斗不止的爱国者的身影。还有一个与鸟相关的地方就是“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是一只为了自己的所爱宁愿抛弃生命的痴情鸟。联系前面的背景,就不难理解这种爱国者的形象不仅仅表现在为国家奔走效劳,更有为国捐躯的执着信念。
诗歌教学其方法多样,要因人而异,因诗而异,这里只是从具体操作上举例和总结。单一化、模式化的教学是不行的,诗歌是诗人对生活的艺术再现,是最精粹的文学形式,是最具有变化的。诗歌教学也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现代诗歌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其教学的技巧和规律还有很多,这依靠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学会观察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且积极调动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兴趣,读多了,理解也更容易。教师用课堂生动的教学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老师教转变为自己去发现,去理解,这必定会带来关于现代诗歌教学质的飞跃。
成学进,教师,现居湖北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