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实现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哲学思考

2016-05-14徐佳

学理论·下 2016年7期
关键词:保障机制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徐佳

摘 要: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人民群众虽是历史范畴,但群众路线却是内涵基本确定不变的固定范畴,这是群众路线实现机制长效化的逻辑前提。在我党建党以来的三个时期,贯彻群众路线的难度是不同的。在新时期中,我党执行群众路线任务艰巨,因此才要通过内、外途径建立保障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长效机制,同时,要重视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内在动力、外在环境及保障机制。

关键词:群众路线;长效机制;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0127-02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党建党以来最重要的经验之一,在各个历史时期,党的群众路线都使我党团结了最广大的群众,为党的各项工作集结了必备的组织力量。在当代,我党面临的任务和形势虽然较以往有了巨大变化,然而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仍然是我党最核心的工作内容之一。实现党的群众路线这一原则和目标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无可争议的。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实践中如何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其方法还不明确,其措施还未健全,其机制还待完善,如何在实践中真正实现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有待深入研究。在实践落实群众路线的同时,也必须在理论上厘清实践群众路线的基本概念问题,这才能确保践行群众路线不出差错。

一、群众路线范畴的理论厘定

我们知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认为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应的变化。那么与人民群众一脉相连的群众路线是否也是一个历史范畴呢?

首先,我们来看群众路线的内涵。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我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对群众路线的内涵做的明确规定。

其次,从“群众路线”这个概念内涵提出的过程看,这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观结合我党的工作实际,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概念。从其概念首次提出到内涵的确定也经历了一定的历史时期,并通过几次修订后最终确立下来。

最后,从群众路线的实践看,群众路线始终是我党的工作路线,我党几代领导核心都是该路线的坚定执行者。可以看出,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从其提出到践行,虽然有些发展变化,但是其核心是不变的,都是要“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即“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但是群众路线却不是历史范畴,而是有其确定内涵的理论范畴。

明确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在群众路线明确的含义的基础上,谈其实现机制的长效化问题。因为只有在路线内容确定不变的逻辑前提下才能谈及实现路线内容的长期性,如果路线内容随着历史阶段发生变化,就无所谓实现路线内容的长期机制了。

二、实现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

按照我们上文的分析,群众路线具有确定不变的含义,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而既然群众路线不是历史范畴,也就意味着其确定性的含义具有长期性,即执行群众路线是我党党性的体现,只要我党要存在要发展,就必然要依赖群众路线开展工作,所以群众路线这一工作方法本身就具有长期性,是我党长期以来坚持的经验,也是我党未来要长期执行的。

既然群众路线本身就是长期性的,我们为什么还要谈实现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呢?这里的焦点就是本文讨论的是群众路线的“实现”,重在群众路线的“贯彻执行”。

我们知道,群众路线既是工作方法,也是工作目标,是目标就存在实际行动与目标的差距甚至偏离。本文的论题还有一个时间限定语,即“新时期”,也就是说在“新时期”这个时间周期,“实现”群众路线遇到了一些问题。这是与我党的工作方向和历史形势分不开的。

我们知道,我党在建党以来大致经过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革命战争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以及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新时期。在这三个历史时期中,群众路线的实现方法及实现难度是不同的。

首先,我们来看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建立之初就意识到了群众的重要性,并且在井冈山时期、中央苏区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战争时期都坚持走群众路线。紧紧依靠群众,争取了广大的后援力量,用“小米加步枪”的形式战胜了美帝国主义的精良武器装备,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在这一时期中,由于我党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敌我力量对比悬殊等形势,我党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所以在这一阶段中贯彻执行群众路线是必然的,实现群众路线是我党唯一的选择,其实现难度也是较小的。

其次,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同时也是新中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经济重建、保持革命成果、土地改革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这三大任务的完成既是为群众谋利,又是必须紧紧依靠群众力量才能完成的。所以,在这个历史阶段中,群众路线贯彻执行的情况也是比较好的,群众路线的实现难度也较小。虽然我党经历了从革命到执政角色的转换,但是大部分党员仍能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利益着想。小部分党员在角色转换后思想发生了偏差,中共通过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使这些党员的思想偏差得到了纠正。

最后,是从改革开放到现在的新时期。这个新时期,不仅仅是时间概念上的“新”时期,同时也是我党面临新的历史形势和新任务的“新”时期。在这一历史期间,我党主要面临三个新的境况,一是社会阶层分化,群众基础复杂化;二是干群矛盾冲突加剧;三是权力行使不公与腐败现象严重[1]。随着执政环境的变化,脱离群众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大执政风险,尤其对于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这种风险将不可避免地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领域产生严重的冲击,使党群关系更加复杂,以致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更加尖锐突出。可以说,在当前这个历史时期,我党群众路线执行难度是最大的。我党在这个时期内面对的党内、党外的政治环境复杂多变,执行群众路线的任务变得尤为艰巨。因此,我党在当前的历史时期,在群众路线这个工作方法上才要着重强调实现群众路线的长效保障机制,即要完善当前的制度体系使群众路线这个工作方法能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

三、建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建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合理路径

我们知道,党的群众路线的实现涉及党执政的方方面面,不是仅就党的工作方法一个层面就可以实现群众路线的。因此,建立实现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也可以借鉴系统论,从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出发来完善机制的建立。这里主要借由两种路径实现,一是外因路径,二是内因路径,外因路径是保障,内因路径是关键。

外因路径中一是要建立、健全国家的各项制度,例如市场经济制度、监督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等;二是要建立、健全党的各项制度,例如党内组织制度、党内工作制度、党内干部制度、党内监督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及人民民主和行政管理的一些具体制度。内因路径是在党内针对群众路线的要求完善相关的规章、规定;针对规章、规定出台依照规章和规定监督、评价、奖惩党员时具有可操作性的解释条款(效力可以比照司法解释);建立执行规章、规定的监督机制(区别于司法系统和纪委系统);建立执行规章、规定的指标评价体系;建立执行规章、规定的奖惩机制;将评价结果纳入对党员、干部年度考核的指标体系中,这样才能使群众路线的执行落到实处。

(二)抓好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是建立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内在动力。具体来说动力分为三大类,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这三种动力中,精神动力是首要的动力,它既包括信仰、精神刺激,也包括日常思想工作。精神动力不仅可以补偿物质动力的缺陷,而且本身就具有巨大的威力,在特定情况下,它也可以成为决定性动力。我党具有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完备体系和优良传统、具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保障共产主义信仰实现,这就使得精神动力成为贯彻群众路线的行为主体最主要的内在动力之一。除了精神动力之外,物质动力也是重要的动力之一。物质动力并不是对党员的物质刺激,而是重在推广、引导优秀的群众路线践行者的经验,给予优秀践行者一定物质奖励并且授予其相应荣誉,这是精神动力的合理补充。最后,是信息动力。我党的群众路线工作践行的情况、经验要按照一定机制与制度与群众、民主党派乃至外国的政党相交流。在信息化时代,可以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渠道及时了解各方面意见,排查矛盾,解决困难。通过沟通、反馈了解群众路线工作的实际效果,扩展自己的工作思路、修正错误。

其次,注重培养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外在环境。我们知道,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从中国国民性格上来讲,中国国民具有较强的从众心里,党员、干部在践行群众路线时容易受到旧有经验和模式的影响。然而,面对现有的新形势,党员更应该灵活应变、发挥创新精神,寻找践行群众路线、解决群众问题的新办法,这才能适应当今社会高速变化的新情况。新的方法需要一个比较宽容的外在环境才能孕育出来,因此,无论是舆论环境还是政治环境都要鼓励、支持这些践行群众路线的新方式,这样才能形成良性互动,使得群众路线能长期践行下去。

最后,是抓好践行群众路线的保障机制。这就需要公正的政策体系和社会利益协调制度。我党要想切实落实群众路线要以社会利益为基准,维持社会的稳定。一是要整体推动社会分配制度的改革,这属于政策设计问题,二是为了保障公正,需要建立民意表达诉求通道,构建多向度、多层次、平等的社会对话协商机制,三是为了保障公正,公权力自身不能成为多元利益格局中的一元,否则难以得到群众认同[2]。

可以看出,能否走好群众路线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在当今这一历史阶段,随着社会转型和改革的深入,脱离群众路线将会使我党陷入政权危险境地。我们要积极寻求建立践行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的路径,使得践行群众路线具有长期性,践行群众路线从活动变为常态,这样我党才能在党情、国情瞬息万变的今天把握好党群关系的主动权,稳固我党的执行地位,进而保证群众利益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司甜.社会转型视域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长效机制研究[J].淮海文汇,2014(4):11-15.

[2]高新民.构建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J].理论学刊,2013(9):20-23.

猜你喜欢

保障机制群众路线长效机制
构建公立医院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的研究
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保障机制研究
“家校社”一体化的德育协同长效机制探究
中央发千亿“县级政府低保金”
关于印发《中央财政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正在制定,房价会降吗?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法与长效机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