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李可染在中国画中对光影的表现与应用

2016-05-14宋巧红

青春岁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光斑逆光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历史上名家对光影在绘画中的探索,然后对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对光影在中国画中的表现研究进行分析,并对李可染的光影绘画体系进行重点探讨,最后充分肯定李可染对中国画艺术的贡献。

【关键词】明暗;逆光;光斑

一、中国历史上名家对用光的探索

1、古代对光影的研究

在我国绘画中光影的发展历史悠久,画家对光影的研究与讨论居多,但应用却不多见。晋代顾恺之的《画云台山记》中就有提到,“山有面,则背向有影,下有涧,物景皆倒”,形象的描述了光影的意义。宋代画家邓椿在《画继》中提到一则故事,讲述了汴梁的一位画家刘宗道在作画中,讲究形影自分的特点,这充分证明了古代对光影艺术就有比较专业的研究与探讨。历史上,山水大家郭熙、金陵八家的龚贤等也都曾探索过山水画中对于黑白光影对比的特点,但是并没有真正研究出光线的原理。

2、西画对光影的影响

在明清时期,西画大量传入中国,对中国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清朝康熙时期,意大利籍画家郎士宁来到中国,他将西方绘画理念与中国画技法相融合,创作出一大批“中西合璧”的新颖画作。其后高奇峰、高剑父二兄弟因在日本受过专业西方绘画课程,所以主张中西融合,其笔下的中国绘画在讲究传统笔墨的同时,融入西式的表现技法,在营造画面的丰富感和光影艺术效果方面有独特的见解。这都给中国绘画艺术带来全新的思路,使中国绘画的用光意识提高。

3、近代画家的“参用西法”

近代画家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将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和西方现代派的表现手法结合,在各自的绘画创作中对光影有了新的表现。林风眠早年在法国学习多年,对西画中的光色表现有较为细致的探讨研究。自50年代以后,中国绘画艺术发展速度迅猛,绘画上对用光有了较为重大的突破。在用光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上,李可染的绘画研究是上承上启下的转折点。

二、李可染在中国画中对光影表现的探索

李可染是中国当代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画家,师承林凤眠、齐白石、黄宾虹等著名绘画大师。李可染承袭黄宾虹善于运用“用光”的特点,多采用侧逆光,建立起中国画“用笔”“用墨”之外的第三技法系统,进一步把笔墨与光影融会贯通,在借鉴黄宾虹的“夜山灵光”和林风眠低调高光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创作技法,并逐步发展为一套以积墨和逆光为特征的绘画体系。例如,他在创作中运用“逆光”、“挤白”的技法来表现光影感觉。他的山水绘画作品能够得法的将光与影引入到画面中去,这是别的画者所不具备的个人艺术特征。

李可染笔下的山水作品注重笔墨凝重,讲究意象。以鲜明的个人特征诠释画面深层次的涵义,他的绘画意义在于充分开启了山水画用光的进一步可能性,拓展了山水画审美的新方式。

三、李可染的教育思想体系

李可染先生说过“有的习画者认为,画创作草稿,把明暗都画出来了,这怎么能成画中国画呢?这种说法我认为是不对的。中国的山水画,到宋代时期就达到了绘画的巅峰,虽不强调光,却有了各种皴法,再加上笔墨的渲染与阴暗的调节,更加显现出明暗的特征。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个别地方呈现亮点,而有的体现暗点,这就是所谓的明暗效果。有明有暗,是光的效应,如果没有光,那么连形象都不存在。”由此看出中国山水画的用光,绝不等同于西画中的客观用光,是源于自然,客观与主观并存的。光影的中国化表现自然是当代中国画用光的命题,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1、光融合于线

中国人通常是以固有思维表达方式来表现周围事物,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主观和客观的统一的境界。在用光与用线中,往往会产生一些矛盾,而在中国画中完全抛弃线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可以选择:如弱化用线,使光与线并驾齐驱。同时在线的质量上,可以一波三折,也可以没有变化。总而言之,线的表达根据具体实际来创作,运用灵活。

2、光结合于笔墨

中国画中一直较为注重讲究笔墨精神,笔墨运用的好坏直接决定中国画的水平高低。笔墨本为一体,不但是表现自然、寄托情思的媒介,而且是一种豁达的审美追求,逐渐抛开了物质属性而寄托了更多精神内涵。

3、光烘托于形

三维立体的形需要通过光来表现。在中国画中将光影处理得法,可以在平面中将形更好的表達出来,使形体在整体的平面化中带有局部的立体感而更具有美学价值。由于光都来自某个具体物体的光源,因此,在画面中光的表现则受这一点制约,但是中国人的思维是活跃的,我们可以充分使画面物象的组合自由表达、相互组合,并不受时间、地点、角度、光源的任何限制,完全取决于画面构造的需要、意境的需要而布置在它需要的地方,使山水画中的构图更为饱满、生动。

四、总结

中国的绘画艺术贯穿着特有的审美品质,这种审美特色与中国传统精神融会贯通,是中国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发展我们的绘画艺术才能生生不息。李可染先生不仅是中国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画坛巨匠,而且在绘画艺术创作与发展史上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受到了各方面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参考文献】

[1] 王玉林. 论光影表现手法在中国画中的运用[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2] 李既匋. 中国历代画家大观[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8:5-8.

[3] 徐祖良, 洪 桥. 中国古代画论选择[M]. 吉林: 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5:32-35.

【作者简介】

宋巧红(1992—),女,汉族,青岛即墨人,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2015级美术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

猜你喜欢

光斑逆光
幼儿园里的追光者
有趣的光斑
主角光环
有趣的光斑
夏末物语
基于光纤环输出光斑旋转的位移传感器图像处理方法
vivo X20:逆光摄影展
光影抒情
去年的窗前
好照片在逆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