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教研工作进行评价的几点尝试
2016-05-14程丽萍
程丽萍
[摘 要]
学会人性化评价教师,既要构建以“师”为本的人性化评价管理理念,也要使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生硬的话语只会伤害其人,使之产生逆反心理,事倍功半。
[关键词]
人性化;发展性;互动性
评价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特定的程序对已经完成正在从事的工作(或学习)进行检测,找出反映工作(或学习)进程的质量或成果水平的资料或数据,从而对工作(或学习)的质量或成果的水平做出合理的判断。对教师和学生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以教师和学生为评价对象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评价的目的可以简单地概括为:检查情况,找出差距,发现问题,明确方向,促进发展。评价具有诊断功能、导向功能、发展功能、管理功能。
一、学会人性化评价
学会人性化评价教师,要做到二点:一是要构建以“师”为本的人性化评价管理理念。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名言:“对一个学生来说,5分的成绩是标志,而对另一个孩子来说,3分就是了不起的成绩”。我们的教研人员对教师的评价也是一样,要善于确定一个教师,在本市本校所处的位置,他能达到的程度,善于运用“赏识管理”,挖掘不明显的优点。二要做到:对教师评价的语言要有艺术性,生硬的话语只会伤害其人,使之产生逆反心理,事倍功半。大家都知道,我们教研员工作所处环境的尴尬,我们没有决定教师命运的权力,所以我们只有把教师当朋友,视教师为自己的合作伙伴,我们的教研工作才会有安身立命之地。比如我们听课,既要起到诊断的作用,又要体现评价的发展功能。那种在校长面前给教师下断言,他(或她)“行”还是“不行”的作法,是非常不可取的。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做到“两面三刀”,明一套,暗一套。在校长面前,努力找出这名教师的优势,在教师面前,一定要把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艺术地提示给教师,比如,他这个问题讲得不够严密,我们可以用商量的口吻尝试另一种做法,并在其中,指出其不足等。
二、注重发展性评价
笔者多年教研工作的体会是,对教师的评价,“定性”指标要多些,定量的指标要少些。因为教师的很多工作,是不能用定量来衡量的。多判断少“鉴定”,一定要注重发展性评价。
在这方面我们做了五项工作:第一,开展青年教师听评课活动。近几年,我们开展了旨在提高新教师教学水平的跟踪听评课活动。让每一位新教师都上一节课,组织30岁以下年龄的教师去听课,当场进行研讨,在表扬和商榷声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第二,鼓励和大胆使用新教师。我们市的研讨课,大部分是毕业三年之内的新教师来上,他们有活力,有思想,文化基础较好,且没杂念。他们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三,采用跟踪评价的方式,促进教师快速成长。评价前了解,评价中肯定,评价后反馈。如果发现素质好的教师,跟教师定制契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听一节教师事先没有准备的课。然后跟教师一起反思,以此促进教师自觉改进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这样,才能使教师队伍形成一种崇尚学术、崇尚研究、人人力争向上的好氛围。第四,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师生关系引入评价的内容;在评价实施上,要努力使评价过程成为引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自我总结的过程;评价要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从教师成长过程来看待评价结果,为教师建立档案,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自己,明确自身的成长阶段和尚需努力的方向。第五,开展全市化学教师的“精彩回放”活动。集各位老师的精华教学资源,搭建一个共享的平台,使教师精彩的瞬间变成永恒。
三、鼓励教师自我评价和互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我们的教师,也是需要鼓励的。我们做了以下三件事:一是鼓励教师自评。听课后,每次都是让教师自己反思,你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什么?你认为,如果想改进的地方,还有哪些。因为世上最难的事,就是认识自己,如果能认识自己的不足,就更难了。每一节公开课都是教师精心准备的,都是认为自己的设计是最好的。就像我们教研员,他导出的一节课后,好像已经定型了,再看什么也看不进去了,评价由自己指导的课就看不出毛病,看别人指导的课,就可以找出许多的不足。二是鼓励同组教师互评。同组教师的互评,对本人的促动更大,因为,他得到了他身边的人的肯定。三是把评课的权力交给教师。使评课呈现百花竞放的景象,而不是单一的或是片面的评价。我们开展的全市的教师听评课活动,由教研员组织,将上课评课的权力交给教师。我们的教师不但要会上课,还要学会评课,同时也给教师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评是为了更好的上课。新课改,就是让我们的教师,要具备教研、科研的能力。
四、注重课堂教学评价对教师的导向作用
一堂好课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为了量化,我们制定了《素质教育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虽然不是尽善尽美的,但至少有别于过去的评价标准,因为它把课堂分成了有机互动的两部分,新就新在,它更加注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而不是只注重教师的表演。一堂好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乘积”关系而不是“加和”的关系。新课程下,是按下面所述的理念和认识来评价教师的课堂表现。
①有意义。即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能力、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比如:一个教师,为了讲科学探究过程,将食盐拿出来,让学生猜想它有什么味道?这样的猜想有意义吗?
②有效率。通俗地讲,无论是学困生,还是学优生,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活动,大家都有事做,且每位学生的学习体验都能达到峰值。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拿出一个很难的试题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来回答。因材施教不应该是一句口号,而应该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细节上。
③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如果一节课是教师准备好的东西的再现,课堂上没有新的东西生成出来,这样的课,不能称其为好课。现在的各级评优课和公开课由于评审在认识上的差异,已经让教师在上课时,走进了一个误区:一是必须有讨论。无论这个讨论的题目有没有意义,可不可以有生成性;二是必须有课件,认为只有课件才算多媒体,才会评上好的等次;三是必须环节完整。一些教师,下课铃声已经响了很久后,他还在领着学生做习题;四是提问的次数多就是师生互动的好。
在教研中,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课,作为研讨课,引导教师:你是为学生上课,不是为给评委听的。所以说,对课堂评价标准,是引领教师走出课堂教学误区的法宝。
④有待完善的课。教师上课,比艺术家在舞台上表演还要求得高,因为教师的对面,是思维活跃的一群孩子们。所以教师上课,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不可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作假(下转第61页)(上接第53页)的可能性很大。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或是评优课,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课,那就不会被评为好课。真正出彩的课,是体现在师生互动,有生成性,且课后能引发教师反思的课。
五、使用好评价工具
在笔者的工作职权范围内,使用的评价工具之一,就是出好每一次的考试题。使考题真正起到导向的作用。导向何处呢?导向课程标准;导向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导向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提高;导向学生化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的能力的增强;自编或改编大量的试题,使考试的学生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去竞争。不出偏题、怪题、问题不明确的试题;不出不符合生活实际的习题;适量出答案不唯一的试题,让学生充分进行发散思维;不出咬文嚼字的试题;在制定评分标准时,不要求学生答出所有答案。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学生能选择知道的一条或二条到达到目的就可以。这样,才能有效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工作中发现,有些教师,课堂上不能有效教学,课堂教学质量确实比较差,但教学成绩确不是太差,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教学评价工具使用得不恰当,一些成题的大量出现,“救”了这类教师。考试这个评价工具的运用,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向。所以我们的教研员要慎出每一道题,不要总想着考“倒”学生,而应该让学生在考试中学习,在学习中去考试。
[参 考 文 献]
[1] 王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2] 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张华伟)